但欒黶幾乎已經肯定,明天是全軍撤退的日子了。 撤軍,必須要行動迅速果斷,否則,後軍容易被敵人咬上。 秦軍一直隱藏著主力,肩負著下軍和新軍兩支軍隊重大責任的欒黶,必須要對將士們負責。 所以欒黶一回到自己的營帳,就將下軍和新軍的將領們召集了起來,下達了自己的命令: “自古至今,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發布命令的。主帥不會拿主意,卻由馬來決定?既然要撤軍,那就乾脆點,明天我們先撤吧。” 第二天,荀偃還在糾結該把自己戰車上四匹馬的馬首朝向東還是西時,突然軍士來報:“報元帥,下軍、新軍在欒黶元帥的帶領下,已經向東走了!” “啊?向東走?那不是撤軍了?他們怎麼可以私自撤軍?”荀偃故意大怒,心裡卻非常得意。 不管如何,回國後,如果追究責任,那率先撤軍的是欒黶而不是自己。 “報告元帥,欒元帥說了,他們已經好幾次來看過元帥的馬了,說元帥的馬其中有三匹頭整個晚上都是朝著東邊的,另外一匹朝著北方。他們認為既然馬有向東之意,那肯定是要撤軍了。”軍士一本正經嚴肅向荀偃報告。 荀偃啞口無言,晉下軍和新軍撤了,那自己的中軍還不趕快趁機撤軍? 荀偃下令,各諸侯軍隊全體撤軍。 於是,聯軍依次渡過涇河。 浩浩蕩蕩的伐秦之戰,就這樣結束了麼? 叔孫豹嘆了口氣,他的想法和欒黶一樣,既然撤軍了,那動作要快。 魯軍當然很快撤退,順利渡過了涇河。 大軍按既定計劃暫時休整,等待聯軍悉數渡過河來,再整隊有序撤軍。 但第二天清晨,魯軍統帥叔孫豹就聽聞了一個驚天消息:晉國中軍大夫欒針戰死了! 啊?這是怎麼一回事? 叔孫豹急令魯軍情報人員將事情弄清楚。不久,叔孫豹就了解了事情全過程。 原來,正當大家都在渡河時,秦軍出現了。 這正是秦軍之謀,就等著聯軍撤退渡河時,對聯軍發起猛攻。 是的,秦國人已經忍了很久了。 秦國,難道是你們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的麼? 秦景公早就作足了準備,他知道聯軍勢大,硬拚不行,所以就采取了消耗計策。 消耗你糧草,消耗你身體,消耗你士氣! 你們進軍,那咱就退,哪怕是雍城也已經作好了空城準備,全秦國堅壁清野,不讓聯軍得到一絲一毫的後勤補充! 等到機會成熟,那便出兵偷襲。最好是等到你們撤軍時,那咱老秦人便追上來咬幾口! 秦國,哪能被你們輕易欺負? 秦景公早就把目光盯在了涇河,下毒就是遲滯聯軍進攻速度,給聯軍製造一批傷病員,打壓聯軍士氣。 果然,到這個時候,聯軍軍心完全不穩,開始撤退了。 既然你們撤退了,那咱老秦人便出來亮相了。 秦景公親率秦軍主力,遠遠跟在後麵。他在等一個機會,那就是聯軍的後頭部隊,渡河一半時予以強力攻擊! 聯軍分批渡過河去,最後渡河的是晉國的中軍和上軍。 秦景公率軍趕到,不看則已,一看嚇了一跳。哪怕是這最後渡河的晉中軍和上軍,軍隊規模也是大得嚇人! 秦軍此時沖上去,注定是以卵擊石的下場! 秦景公悻悻對秦軍將士們道:“算了,那就放他們一馬吧。我們還是保全主力,不追擊了。” 正在渡河中的晉國中軍和上軍見後頭有秦軍趕來,頓時緊張起來。 幸虧秦軍也忌憚著聯軍,不敢從身後掩殺。 於是,晉中軍和上軍算是有驚無險渡過了涇河。 這一幕被晉國中軍一名叫欒針的將軍看在眼裡,他心頭頓時火起。還在渡河時,他便提出要求,請求半渡而返,與秦軍決戰。 但心生退意的荀偃不同意,於是欒針就找了自己的好朋友兼親戚範鞅合計。 兩人認為,如果不借著這次伐秦之際獲取軍功,實在太對不起這一趟辛苦的秦國之行了。 兩人說乾便乾。當天晚上,便一起率著各自兵馬渡過河去了。 由於所帶部隊偏少,結果這股晉軍被早有準備的秦軍圍殲了。 欒針戰死,範鞅殺出重圍,倉皇逃回。 叔孫豹聽得目瞪口呆,晉國怎麼凈出這種亂七八糟的人? 當然,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叔孫豹並不知道,由於欒針和範鞅違抗軍令,私自渡河與秦軍作戰並敗北,按晉軍軍令,當然得負很大的責任。 由於欒針戰死,責任免於追究。 那範鞅呢? 範鞅可不想等著挨刀,於是乾脆直接逃去了秦國。 原本一場轟轟烈烈誰都以為氣吞萬裡如虎完全可以一舉滅了秦國的遷延之役,最後居然落到這個結果! 魯軍將士們沒想到,莒軍將士們也沒想到,鄭軍將士們更沒想到,誰都沒想到! 更沒想到的是,遷延之役搞成這鳥樣,使雄才大略的晉悼公鬱悶無比,不多久病逝,估計也與此役有關。 晉國一代天驕就此殞落,從此晉國再也沒有出現過偉大的國君,在失去了強悍國君掌控下的晉國,從此陷入了無止境的權力鬥爭! 倒是那個逃亡到了秦國的範鞅,為秦晉關係緩和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秦景公接納了範鞅,從範鞅那裡了解了晉國的詳細情況,又從這次遷延之役中看到了晉國輕輕一組織,就聯合了那麼多諸侯國討伐秦國。 此等實力,使秦國不得不承認自己與超級大國之間的差距。 最後在晉國的運作下,範鞅回到了晉國,並促成了秦晉和談,兩國百年來的仇怨就此化解。 直到春秋結束,秦晉之間再無戰事。 這說明什麼? 晉國西線無戰事。那就全力經營中原,全身心對付楚國! 晉楚爭霸,從此楚國全麵落於下風,再也無法與強晉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