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齊靈公親率齊軍圍困桃邑的情況。 桃邑也是臧氏家族封邑,守將是大夫臧堅。 臧堅可沒有臧孫紇那樣有頭腦,他與桃邑軍民都恨透了齊國佬,見齊國佬來攻城,那就死死守住城池就是。 但桃邑城防不能與防城相比,臧堅堅守了半個月,終於守不住了。 在齊軍的猛烈攻擊下,桃邑被破。臧堅率桃邑軍民與齊軍浴血奮戰後,傷重被俘。 當時,諸侯國之間的戰爭,一般情況下,如果俘虜了對方的大夫級別以上的人物,並不象我們後來常見的直接砍了以壯軍威,或者祭旗什麼的。 因為當時的戰爭那叫貴族戰爭,貴族戰爭講究一個禮字,戰禮中便有不殺俘虜的規定。 為什麼不殺俘虜? 那是因為參戰的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象領軍的將軍級別的,一般都是大夫以上的人才有資格擔當。 而普通的士兵至少也是“國人”,甚至最初時是“士”這樣身份的人,才有資格為國家作戰的。 這些人說到底都是貴族,既然是貴族,那其生命也是相當重要的,其血統是高貴的,是不能亂殺的。 所以,一般都是俘虜後,被留在對方國家裡,對方國家還要供吃供喝,直到自己國家派人來贖回,或者交換俘虜的形式回國。 但由於當時齊國三番四次攻打魯國,使魯國地方鎮守的官兵都對齊國恨得牙癢癢的。 所以齊軍在桃邑所遇到的抵抗非常頑強,許多魯軍士卒根本不顧性命與齊軍死戰。 不少魯國戰士根本就是拿出一副玩命的架式抵抗齊國侵略者,甚至有的將士不願被俘,寧肯戰死。 齊靈公奪取了桃邑後,聽說守將臧堅被俘,他知道這是一有身份有地位的魯國大夫,更知道臧堅是一位勇士,在這次桃邑之戰中驍勇善戰,讓愛惜勇士的齊靈公心生愛才之心。 所以齊靈公有意招降臧堅,但他更知道魯國將士恨透了齊國人,估摸著臧堅非但不投降,反而會自殺殉國,象這樣的勇士死了實在太可惜了。 所以,齊靈公派出自己的親信夙沙衛去招降臧堅。哪怕是不降,也希望臧堅千萬要保重,不要自殺。 夙沙衛,是齊國歷史上的名人,但他的身份卻是一個太監,當時叫寺人。 齊國歷史上有兩大著名的寺人,一個叫豎刁,一個叫夙沙衛,都在齊國的春秋江湖掀起了精彩的風雲。 臧堅本倒沒想著自殺,有意當一名光榮的戰俘。但突然發現前來勸說自己的那個家夥,居然是一個寺人! 要知道,當時寺人的地位非常低下。隻要是寺人,不管怎麼有勇有謀,不管權勢多高,在整個貴族圈裡,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幾乎沒有任何地位。 對一些貴族來講,與寺人打交道,簡直就是恥辱。 什麼? 自己的死活,居然由一個太監來做思想工作,臧堅頓時思想不通了。 夙沙衛剛轉達完齊靈公的意思,臧堅就非常氣憤地對夙沙衛吼道:“堅之命,由堅自己決定,怎麼容忍你這樣的寺人來決定?” 言罷,臧堅隨手抄起一根一頭削尖的木棍,朝著自己前胸的傷口用力紮進,當即身死! 齊軍雖然攻占了桃邑,但由於防城之戰和桃邑之戰中,魯軍在戰場上的驍勇善戰和謀略表現,讓齊靈公非常吃驚。 再加上魯國援軍已到,齊靈公還擔心晉國會不會乾涉。既然教訓過了魯國,那就算得勝了,那就撤軍回國吧。 晉國來替魯國出頭了嗎? 還沒有。 魯國非常著急,齊國非常得意。 讓魯國人更著急的是,這一年秋,即公元前556年秋,魯國還遭到了一場旱災,糧食歉收。 魯襄公不得不舉行大規模的雩祭,盼望老天下雨。 但貌似老天並沒有下雨,倒是敵人又來侵犯了。 原來,齊國本欲再次出兵討伐魯國。但見魯國遭災,想想自己是要在春秋江湖稱霸的,總不能明著去違反人家遭災時興兵討伐之事,這是違反周禮的。 那就來陰的。 齊國的陰招,就是挑唆與魯國有矛盾的邾國討伐魯國。 邾國本就被視為東夷之國,不需要完全遵循周禮。邾國本不想討伐魯國,畢竟邾國一心想著融入華夏中原,而且已經多次參加了中原列國諸侯的會盟,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自認為是華夏諸侯。 而且,邾國也剛剛於年初死了國君,此時更是新君都未立。國內不穩,哪有興趣和精力討伐魯國? 但在齊國的壓力下,邾國不得不出兵討伐剛遭災的魯國。 當然,由於積極性不高,此次邾國討伐魯國,隻是做了個樣子給齊國看而已。 魯國並沒有受到什麼損失。 見邾國此次對魯國的軍事行動隻是虛張聲勢,齊靈公也撕下了偽君子的麵具,於公元前555年秋再次親率齊軍討伐魯國。 齊軍大兵直入魯國北部邊境。 魯國哪還有力氣抵抗? 齊國無休止地欺淩魯國,終於令晉國坐不住了。 早在公元前557年冬,晉國被魯國上卿叔孫豹打動,已經有意教訓齊國了,隻是晉國也確實一時騰不出手來。 現在齊國變本加厲打擊魯國,魯國看來是頂不住了。 公元前555年冬,在魯國的再三懇求下,晉國終於出兵了。 這一次,晉國再次祭出中原諸侯聯盟盟主的大招,組織了魯國、宋國、衛國、鄭國、曹國、莒國、邾國、滕國、薛國、杞國、小邾國等共十二國聯軍,由國君晉平公親自率領興師伐齊。 好笑吧? 那個邾國,剛剛在秋天還奉齊國之命討伐魯國。現在晉國一出麵,就立即響應晉國號令,參與晉國組織的聯軍討伐齊國去了。 更好笑的還在後頭。 我們這裡先把邾國擱一擱,看看此次中原諸侯聯軍討伐齊國的戰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