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這個時候的魯國,國內外都發生了重大事件。 國際事件當然是晉國內亂,齊國居然趁火打劫討伐晉國,結果被晉國發動中原諸侯們結結實實揍了一頓。 國內事件當然是魯國卿級班子作了重大調整。 先是代表魯國公室的卿大夫子叔老於公元前551年秋去世,其卿位由其子子叔弓繼任。 孟氏家族宗主仲孫速去世,由其子仲孫羯繼承其一切,當然也包括卿大夫職位。 而臧氏家族宗主臧孫紇因受到仲孫羯和季氏家族的馬正季彌聯手陷害,被迫流亡,由於算是犯罪逃亡。 所以臧氏家族世襲的卿大夫一職,也就被取消了。 現在,魯國政壇的模樣是這樣的:國君是當了二十多年魯侯的魯襄公,執政上卿是叔孫豹,其他幾位卿大夫是季孫宿、仲孫羯、子叔弓。 也就是說,此時的魯國,卿級領導班子成員,貌似隻剩下四位了,三桓家族各占一席,還有一席是公族大夫代表。 這意味著自從臧氏家族從卿級班子淡出後,魯國公室與三桓的力量對比,單單是人數上講是二比三。 而且,子叔弓幾乎沒發出過多少聲音,估計在卿級領導班子中也是擺擺蠟燭湊個數而已。 至於國君嘛,貌似魯襄公的一切,都是在看著三桓的臉色在行事。 那說明了什麼? 魯國以國君為首的公室力量,在接下來的魯國春秋風雲中,已經不再有多少份量了。 到後來,注定要走到可有可無的地步。 三桓,更加牢牢地掌握了魯國政壇。 公元前548年的魯國,重點要關注的當然還是齊國。 因為晉國的眼睛也緊緊盯著齊國,為了報復齊國,去年秋晉國組織了諸侯聯軍討伐齊國。 齊國則緊急向楚國求援,結果導致晉、楚兩個超級大國在鄭國的棘澤對峙。 一場世界大戰正要開打,不料老天出麵調停,下了一場大雨,引發了列國洪澇災害,最終罷兵休戰。 如今,一年過去了,晉國對齊國的報復當然得繼續。 公元前548年8月,魯襄公就收到了晉國的通知,赴衛國重鎮夷儀開會。 陪魯襄公參加夷儀會盟的是上卿季孫宿,還有大夫子服椒等人。 令魯國人興奮的是,除魯國參加外,這一次晉國國君晉平公還召集了宋國、衛國、鄭國、曹國、莒國、邾國、藤國、薛國、杞國、小邾國共12個諸侯。 夷儀盟會的議題隻有一個:討伐齊國,以報兩年前齊國侵略晉國之仇。 會議非常順利,各項議程正有條不紊進行著,突然列國諸侯們得報,說齊國派人來了! 啊?群狼聚集準備屠羊,羊卻自己送上門來?這個齊國到底怎麼了? 大家都在議論著一旦討伐齊國,齊國必然如去年那樣向楚國求援。 屆時晉楚兩大強國打起來,中原列國諸侯聯盟和南方楚國軍事集團麾下列國諸侯都加入戰爭,那是真正的世界大戰! 齊國派來的使者不是一般的大夫,而是齊國新任執政上卿、右相慶封! 兩國交兵,不斬來使。這一條,也是當時的戰禮。 於是,晉國中軍元帥兼聯軍統帥範匄命人將慶封帶上來。 慶封向範匄行了一禮,賠著笑道:“元帥,別研究了,寡君命在下前來朝見晉侯,轉達寡君的心意: 寡國真心認錯,願重禮作賠,從今往後,斷絕與楚國關係,加入中原列國聯盟,一切唯貴國馬首是瞻。” 啊?我們在這裡辛辛苦苦開會,組建起規模龐大的聯軍,正準備將你齊國給收拾了,結果你齊國佬就派個人來講一聲賠禮道歉服輸投降,這就可以完事了? 晉國中軍元帥範匄火氣一下就上來了。 魯國上卿季孫宿的擔憂也上來了。 是的,他很擔心晉國收受齊國賄賂後,就將這次伐齊行動給黃了。 不趁這個時候將齊國徹底給打趴下了,魯國將永無寧日。 但是,當大家聽了齊國右相慶封的解釋後,終於無奈了。 這仗,確實是打不起來了。 原來,齊國國君齊後莊公突然薨了! 這麼一個強悍的齊侯,居然突然薨了?怎麼薨的?你慶封不會來騙大家吧? 是的,齊後莊公確實蹺了辮子,而且居然是被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執政上卿崔杼弒殺的。 慶封詳細介紹了齊國這場內亂的經過。 原來,齊後莊公此人好色,居然與崔杼夫人棠薑偷情。 不但偷大臣的老婆,還到處炫耀,崔杼忍無可忍,設計襲殺了國君。 崔杼弒君後,迎立了齊後莊公的弟弟公子杵臼為國君,即齊景公。 這些事,我們在講齊國故事時詳細講了。這裡,我們就一筆帶過了。 此時的齊景公是一少年兒童,齊國大權由崔杼一人獨掌。 他提拔了親信慶封為卿,並設置了左右兩相,自己擔任左相,慶封為右相。 崔杼聽說晉國正在夷儀召集諸侯會盟,準備組織聯軍前來討伐齊國,情知此時齊國剛經歷一場內亂後,根本無力抵抗。 但他倒也不慌,他祭出了對付晉國最有力的武器:重金賄賂! 崔杼認為,能用錢解決的辦法,一定是最有效的辦法! 所以,崔杼命慶封直接赴夷儀與晉國談判,給出的談判籌碼有三個: 一是齊國正值大喪,希望大家都要遵守禮製,不要在此時討伐齊國。 二是這位該死的齊國先君,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趁晉國內亂發兵攻打晉國,給齊國帶來了嚴重兵禍,造成巨大損害,必須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怎麼負責法? 齊國人民團結一心,動手滅了他。這也意味著晉國不需要報復了,齊國人民已經幫晉國報了仇。 三是足夠的財物賄賂! 包括魯襄公、季孫宿以及在夷儀的所有諸侯國國君和列國卿大夫,聽說齊侯居然薨了,大為驚訝。 因為所有的諸侯國都沒有收到訃告。 之所以齊國敢違反禮製不對外發出齊後莊公薨了的訃告,並不是因為他是被弒身亡的,而是崔杼恨透了齊後莊公,所以在辦理喪事時,不準使用國君規製。 既然齊後莊公死後不能享用國君規製的喪禮,那自然就不需要向列國諸侯發出訃告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家都不知道此事的原因所在。 但齊後莊公確實是薨了,齊國給出的理由確實是事實,那這仗還能打麼? 要知道,晉國作為諸侯之長,必須維護禮製。 這個禮製就是一國大喪期間,不能討伐! 對晉國人來講,最關鍵的還是齊國搬出的第三大塊籌碼,這可謂是齊國人祭出的終極武器:重禮賄賂。 令魯襄公、季孫宿等人驚訝的是,齊國這次給晉國的禮單堪稱春秋史上最慷慨大方的一份禮單了。 我們看看具體物資。 一是列國諸侯在夷儀組建聯軍,參加的所有諸侯國錢糧軍資一應由齊國補償,絕對不能讓列國諸侯吃虧。 二是送給晉平公的是齊國宗廟裡本來供薑太公以及歷代齊侯享用的宗廟祭器,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還有超高級的樂器。 要知道,在春秋時期,相比起玉璧金帛來說,這是禮品中的頂級品,都是寶器。 三是送給晉國軍隊所有軍中大夫玉璧、金器、綢緞布帛等厚禮! 據說,當時晉軍將領主要是指三軍帥佐,6人。 然後是中軍、上軍、下軍這三軍每軍的軍尉、司馬、司空、輿尉、候奄以及其佐官,10人。 晉三軍每軍各設五師,師佐各10人,即30人。 四是送給晉國在國內未隨軍的所有大夫以及他們負責的各官府衙門正副長官其他財物,按級別給出! 概言之,剛剛弒君的齊國相國崔杼把剛剛繼位的齊景公的國庫整個搬空,而晉國凡是有一官半職的,都逐一得到了來自齊國的厚禮! 最後,慶封賠著笑,對列國諸侯們團團作揖,等候晉國回話。 魯襄公看著這位齊國右相的笑容,貌似也看出了另外的門道。 慶封的意思應該是這樣的: 敝國知錯矣,這樣的態度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其實,大家真的聯合起來討伐敝國,也無非是搶掠了一把就回去了。 所以,按照寡君的意思,這一次大家乾脆就別來討伐了,多麻煩吶。 來了,你們要財物,敝國這就提供。 就這樣,齊國這一次憑著巨額賄賂,終於讓晉國為首的國際聯軍退兵了。 隨後,就是按程序搞個盟會,大家當著神靈的麵發發誓歃歃血,最後是各回各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