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宋共姬因守禮被活活燒死(1 / 1)

共姬之姆張氏覺得,太後對自己要求實在太嚴格了。   張氏曾對共姬道:“太後何必如此委屈自己?”   共姬對張氏道:“傅姆有所不知,知禮守義是為婦之道,作為太後,怎敢不嚴於律己?傅姆可曾聽說過秋胡之妻?”   見張氏搖頭,共姬就對張氏講了這位秋胡之妻的故事。   傳說以前魯國有一個叫秋胡的士人,結婚才五天就出門去了。   結果,秋胡得到了一場機緣,居然在陳國出仕為官。   魯國的士人是如何能夠跑到陳國做官,這個共姬也不知道,反正秋胡一去未返,這就苦了秋胡之妻秋氏。   結婚五天丈夫就出國了,對秋氏而言簡直是守了活寡。   秋氏是如何守著這樣活寡的,共姬也沒說,她要講的是秋胡。   五年後,秋胡得到了一個返回魯國的機會,這令秋胡大喜過望。   老母親,妻子,可能還有兒子什麼的,五年未見了,這一次要接他們去陳國享福。   快到自己家鄉時,秋胡在道旁邊的一處桑園發現一位美女正在采桑。   由於這位采桑女實在太美了,秋胡頓時被吸引住了。   普通的男人見了漂亮女人,隻要有機會,就會去撩一把。   更何況,那是在春秋。撩妹絕對不能算性騷擾。   更何況,秋胡並非聖人,他隻是一個普通的男人,而且是一個具有相當色膽的男人。   秋胡上前搭訕:“春色如此宜人,陽光如此明媚,小娘子如此漂亮,在下趕路如此辛苦。不知可否與小娘子共托桑蔭?”   共托桑蔭是幾個意思?   采桑女白了秋胡一眼,她一聽就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共,是兩人一起,兩人一起在桑樹下的意思。   在桑樹下,一男一女能夠做什麼?   登徒子,流氓!   采桑女白了秋胡一眼,一句話也沒說,轉過身去另外桑樹繼續采桑,再也不理會秋胡。   秋胡越發心癢,他走近采桑女,笑嘻嘻道:   “古人雲,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小娘子力桑,不如見大夫。我乃一國大夫,也有此等財帛,今有緣此地遇娘子,對娘子無上心儀。此財帛就贈送娘子,願娘子遂吾之願。”   這裡秋胡說的“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意思就是一個人努力耕作田地,還不如逢個好年景。一個人才能出眾善於做官,也不如有個好官運。   說穿了,就是指隻知道努力,還不如有個好運氣。   秋胡的意思就是,你區區一介采桑女,辛苦自不必說,最後究竟能采幾個錢?做什麼事要靠運氣。   現在你的運氣來了,因為我來了,我可以給你錢,給你地位,隻要你從了我。   誰知采桑女根本不為所動,她怒道:“我雖一婦人,但知道什麼是禮。采桑養蠶紡織養活家人,踐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乃立身之本,處世之要。   你看上去相貌堂堂衣冠楚楚,應是讀周禮識禮義之人。但屢次三番調戲於我,內心極為齷齪,不要以為我會被你的財帛迷惑,你若還敢糾纏,那我就叫人了。”   秋胡碰了一鼻子灰,知道此女貞烈,自己的這點撩妹手段絕對不能得償所願。無奈隻好離開。   秋胡回到家中,母親見兒子回來,更是當上了大官,當然喜出望外,立即命人去將秋胡之妻秋氏找來。   秋氏聽說分別五載之久的丈夫衣錦還鄉,欣喜異常,放下桑籃就急匆匆回家了。   但令秋氏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的丈夫,眼前的這個男子,竟然就是在桑地調戲勾引自己的那個男人!   秋氏頓時感到一陣眩暈。   秋胡則尷尬不已,正想解釋什麼,秋氏怒道:   “你束發修身,辭親往仕,五年乃還,當所悅馳驟,揚塵疾至。誰知你卻調戲勾引路旁婦人,以奉母之金利誘人婦,忘母不孝,好色不正,居心不良,廉恥不顧,禮儀俱失!   象你這種人,連事親都不孝,那定然事君而不忠。處家猶不義,則治官定不理。妾不忍見不日將來你身敗名裂,也羞於繼續成為你的妻子。今日別過,你另娶他人去吧。”   言罷,轉身離去。   秋胡麵紅耳赤羞愧不已,等他回過神來,急追出門去,卻已不見秋氏人影。   秋氏去了哪裡?東門一河,秋氏已投河自盡矣。   共姬娓娓道來,傅姆聽得呆了。   不用說傅姆聽得呆了,相信看這則故事的任何人都會呆。   秋胡雖然離家多年,但僅僅五年,難道連自己的結發妻子真的會忘記?   時間,僅五年;地點,就在自己家附近。   雖然與妻子僅共同生活了五天,但秋氏五年之內,容貌究竟會有多大變化?那個年代又沒有整容一說。   比較合理的解釋,可能是那個年代,男人風流是常態。見過的親近過的女子多了,也許就會忘了自己應該永遠記住的那個容貌。   但這是表麵上的解釋,也許這則故事的真正意義,在於到了後世,宣揚婦女要恪守婦道成為統治階級的需要。   所以,貞潔成了女人的標配之一。   男人風流很正常,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三妻四妾之外,還有青樓妓院。但女人花心綻放紅杏出墻就人神共憤了。   這就需要倡導恪守婦道忠貞不二的典型,秋胡之妻就是這樣的典型。   於是,這則故事麵世後,立即轟動了文藝界。   於是,後來中華戲曲就有了一幕《桑園會》的戲曲,秋氏之貞感動了無數人。   最後的劇情就演化到秋胡見妻子投河自盡,立即跳入河中將妻子救了起來。   從此,秋胡痛改前非,奉行禮義仁孝,為官清廉,造福百姓。   這則故事,同樣深深影響著來自禮儀之邦魯國的宋共姬。   就這樣,自從公元前576年以來,宋共姬以宋國太後之尊,堅持這樣的禮義,守了三十多年的寡!   公元前543年夏,宋國都城商丘突然遭到重特大火災。   由於風大火大,大火很快燒到了宋國公宮。   當時許多人驚慌失措向宮外逃,宋共姬的專用宮女急急跑到太後寢宮,卻見太後倚門而望,臉顯焦慮之情,但堅持不肯跟宮女們逃命。   共姬對宮女們道:“傅姆不在,實在不能走出此門。你們快逃吧。”   原來,共姬的傅姆正好有事出宮去了。   傅姆不在身邊,按共姬自己理解的“無姆不下堂”規定,她不能出門!   火勢越來越大,無論宮女們怎麼勸說,但共姬死活都不肯走出寢宮,眾人隻好各自逃命去了。   宋國太後宋共姬,最後被活活燒死於宋宮太後寢宮!   死守著一些禮教,真的會害死人,甚至會害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