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昭公聽叔孫豹講了一個關於子產拆墻的故事,對子產非常欣賞。 做人就得做象子產這樣的人,得有點性格,這才會讓天下人尊重。 但魯昭公新君即位,手頭最重要的工作當然是主持先君魯襄公的喪事。 現在魯襄公已經下葬,一切都井井有條,魯昭公對自己即位後主持的第一樁大事,非常滿意。 新君即位,按慣例,魯國的執政卿大夫們要從各自分管的領域向國君匯報相關情況。 主內的季孫宿向魯昭公匯報了國內的基本情況,其中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孟氏家族宗主仲孫羯去世後,由其子玃繼承宗主和爵位,即仲孫貜。 仲孫羯死後得謚號為孝,後人稱孟孝伯。當然,我們從此也要稱呼他為孟孝伯。我們簡要回顧一下孟孝伯此人。 孟孝伯給我們的印象非常不好,主要就是於公元前549年陰謀策劃了魯國賢大夫臧孫紇冤案,迫使臧孫紇流亡。 他擔任孟氏家族宗主僅僅七年就去世,他的離去,沒人感到惋惜。 相比起父親仲孫速來說,此人實在有辱門風。 前麵我們講過,叔孫豹從檀淵盟會回來,因感嘆晉國中軍元帥趙武可能活不長久,就建議孟孝伯注意結交晉國卿大夫韓起。 孟孝伯卻不以為然,對叔孫豹道:“人生幾何,誰能無偷?朝不及夕,將安用樹?” 孟孝伯的意思就是“誰能不得過且過?早晨連晚上都顧及不上,還做這做那乾什麼?” 這樣的心態,使叔孫豹對他深為失望,所以正是孟孝伯不求上進、的碌碌之人的心態。 叔孫豹對他的評價為鬆懈怠慢、不求上進、庸碌無為。 看看人家是如何說的: “少壯功夫老始成。”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 “隻爭朝夕、不負韶華;以夢為馬、未來可期。” 等等! 真的想對孟孝伯說一句: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珍惜少年時! 但幸虧,繼任的孟氏家族宗主仲孫貜與他的爺爺孟莊子仲孫速一樣,都是知恥而後勇的人,能改過自新,奮發圖強,這才能打破“富貴不過三代”的魔咒,將孟氏家族香火給承繼下去。 如今,魯國政壇上的主要人物除了魯昭公,主要就是三桓宗主為首的卿大夫領導班子,即季孫宿、叔孫豹、仲孫貜三位卿大夫。 卿大夫還有一位,即源於公室的子叔弓。 應該要指明的一點,是此時曾經的臧氏家族,已經失去了卿大夫職位。 曾經顯赫一時的東門氏家族,自公孫歸父被趕出魯國後,兄弟子叔嬰齊擔任了宗主,但失去了卿位。 由於整個春秋列國諸侯中,以嬰齊為名的實在太多了,所以史料記載的這位子叔嬰齊,因為排名老二,故書以仲嬰齊。 這個與魯國的另外一名前卿大夫子叔嬰齊是有區別的。 仲嬰齊所在的東門氏家族曾經在父親東門襄仲即公子遂時代,殺嫡立庶,扶持了魯宣公上位,深得當時魯國國君魯宣公信任,權傾朝野,把魯國三桓牢牢踩在腳下。 但東門襄仲去世後,其子公孫歸父沒能遏製以季孫行父為首的三桓家族的聯合攻擊,被迫流亡齊國,東門氏家族受到沉重打擊。 仲嬰齊接過了東門氏家族這個爛攤子後,並未將家族昔日的榮耀給發揚起來,最終沒落於魯國政壇。 仲嬰齊去世後,史書不再記錄東門氏家族相關事項,應該是談出魯國政壇了。 同樣淡出魯國政壇的一個大家族,就是魯國先賢、和聖柳下惠的展氏家族。 展氏家族源於先祖公子展,公子展之孫展無駭擔任過魯國司空,再到後來便是展禽,即柳下惠,然後是柳下惠之子展喜。 這些展氏先人都曾經亮相過魯國政壇。但現在展氏家族在魯國政壇上似乎已經沒有了身影。 郈氏家族,本源於魯孝公之子公子鞏,即郈惠伯,但一直默默然過著日子,最後不知所蹤。 最後,郈氏家族變成了別人的郈氏家族了,三桓之一的叔氏家族看中了郈氏家族的封邑郈邑。 叔氏家族一個叫叔惡的宗親被封於郈邑,成了郈邑大夫,別出一支郈氏家族來,死後得謚號為昭,後人稱郈昭伯。 這個郈昭伯,也將在魯國的春秋歷史上留下濃厚的一筆,我們以後會講。 另外從季氏家族別出一個公鉏氏來,此時宗主為季孫宿之子公鉏彌。 其他的重要家族,還有子服氏家族,此時的宗主為子服椒。 榮氏家族,宗主為前麵已經亮相魯國春秋舞臺的榮駕鵝。 其他的家族,還有施氏、孔氏、南氏、子家氏、秦氏、閔氏等等,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這裡暫且不展開了。 魯昭公時代,凡是在史料有記錄的魯國政壇人物,我們都會在具體的故事裡,碰到一個,介紹一個。 畢竟,能夠在春秋這樣的史料中留下家族名或者人名的,都是值得尊重的。 魯昭公本就是一貪玩公子哥,玩性很強,在當上國君之前,被叔孫豹評為頑劣之徒、不孝之子,所以對這些大家族情況了解不多。 現在聽季孫宿詳細介紹後,算是好好學習了一回。 魯昭公認為,正是季孫宿扶持自己成為國君的。自己要想在國君位置上有所作為,必須仰仗季孫宿這樣的政壇大佬。 所謂的仰仗,那當然是國政大事,一切就由季孫宿說了算。 反正父親魯襄公就是這樣過來的,自己的能耐還不如父親,自己還很年輕,要學的東西多了去了。 對了,魯昭公今年幾歲了? 據說,魯昭公出生於公元前560年,母親為胡國公主齊媿,這樣算來,魯昭公大概十八九歲的樣子。 這樣的史料記錄,真的很令人不解。 因為魯昭公的父親魯襄公去世時才幾歲?三十三歲! 他的兒子,而且不是長子,居然十八九歲了?魯襄公在十五六歲就至少有了兩個兒子? 也許可能差不多吧,古人的生育能力可能不是後人可以想象的。 好了,魯國政壇上的這些人物,我們後麵慢慢講來。 魯昭公一時也記不住,季孫宿先點到為止。 接下來,要讓魯昭公了解,是這個時候的春秋江湖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