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魯舍中軍(上)(1 / 1)

好了,現在的魯國政壇又發生了人事變動,國君是魯昭公,一個年輕小夥子,而且還是貪玩的小夥子,是被執政上卿季孫宿給扶持上位的。   卿大夫季孫宿,擔任大司徒;卿大夫仲孫貜,擔任大司空;卿大夫叔孫婼,擔任大司馬。   這是三桓的勢力。   還有一位,子叔氏家族的子叔弓,擔任大司士。   對了,魯國實施的是“天子五官”官僚製度,即司徒、司馬、司空、司寇、司士。   司徒主管錢糧、土地、人口等;司馬主管軍事;司空主管工程建設;司寇主管刑獄;司士主管乾部人事。   在接下來一段時期,魯國政壇上比較活躍的其他士大夫主要有以下一些人物:   大夫叔仲帶,叔仲氏家族宗主,這是從叔氏家族別出的,祖上是赫赫有名的叔仲彭生,被東門襄仲殺害且埋在馬糞堆裡。   這家夥前麵已經提到過了,按理他應該是站在叔氏家族一邊,而且在陪魯襄公去楚國朝見那次,由於楚康王病逝,大家猶豫是否繼續前往楚國,叔仲帶因提議繼續前行,得到了叔孫豹的誇贊,甚至認為此人具有獨擋一麵的能力。   但正是這家夥,後來的表現卻是趁魯襄公病重借探望之際居然偷國君的玉璧,再是接受叔氏家族內務總管豎牛的賄賂後,陷害叔氏家族。   如今的叔仲帶,已經完全淪為季氏家族的家臣,不知叔孫豹在地下會不會氣得跳起來罵娘。   大夫南遺,南氏家族宗主,季氏家族家臣,繼承他的是其子南蒯。   大夫子服椒,子服氏家族宗主,從孟氏家族別出的旁支,死後得謚號惠,人稱子服惠伯。   繼承他的是其子子服回(子服昭伯),再下一代是子服何(子服景伯)。   大夫郈惡,郈氏家族宗主,死後得謚號昭,人稱郈昭伯。   郈氏家族最早源於魯孝公之子公子鞏,被封於郈邑,即今山東東平東南一帶,人稱郈惠伯。   其他的還有孔氏家族、施氏家族、申氏家族等,我們見一個介紹一個。   我們總不厭其煩地介紹魯國的各公卿大夫的家族情況,那是因為魯國的春秋歷史,就是由這些家族共同演繹的,他們都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都值得我們探究。   從哪裡來,走向了哪裡,留下了什麼,這正是本書的一個主旨。   現在,整個魯國雖然說是三桓掌權,但真正掌權的,是季氏家族。   叔氏家族經過這一番內亂,已經虛弱得不行了,孟氏家族本就是三桓中最弱小的,而其他非卿大夫家族,一直以來都是魯國春秋舞臺的配角。   魯昭公在乾什麼?   他什麼也乾不了,他是由季孫宿一手給扶上位的。他原本走在魯國歷史上,隻是作為一公子哥盡情地吃喝玩樂即可,整個魯國,與他無乾,他也乾不了什麼。   但是,魯國國君這頂大烏紗帽咣地一聲扣到他頭上後,他突然感覺自己應該有些作為,不能象先君魯襄公那樣一生隻做一個提線木偶。   更何況,你季氏勢力再強,手頭也隻握有三分之一的軍隊及家臣。   前麵我們講過,魯作三軍,最終是將魯國的權力資源給瓜分了,其中季氏家族占了十二分之四,叔氏家族占了十二分之二,孟氏家族占了十二分之一。   魯國國君手頭,至少還有十二分之五。   這些我們在講魯作三軍時詳細講了,現在魯國的這位青年國君魯昭公認為,自己應該是魯國最有權勢的,那就應該發出一些屬於自己的聲音。   季孫宿冷冷看著魯昭公的心思,這段日子過來,叔氏家族發生了內亂,孟氏家族一如既往地跟在三桓的後麵,唯有自己這個真正唯一的執政上卿,在思考著一個重特大問題:如何才能真正讓季氏家族成為魯國實際的掌權者?   季孫宿可謂是這個時代魯國最厲害的陰謀家了,因為上一次自己借魯國需要擴充軍力,增設一軍,並表示季氏家族願承擔整整一軍的義務,結果使季氏家族勢力得到了迅猛擴張。   整整一軍的義務,就代表著整整一軍的權利。   這個權利,主要指的是土地、賦稅、人口,魯國三分之一的土地、賦稅和人口是屬於季氏家族的,基於土地帶來的軍隊和士大夫,自然也有三分之一是屬於季氏家族的,即十二分之四。   叔氏家族則是十二分之二,孟氏家族是十二分之一。魯昭公為代表的魯國公室,則享受十二分之五的權力。   這個義務,則是因為擴充軍隊後,需要參與列國諸侯聯盟事務所承擔的兵力、軍費以及向晉國和楚國兩個盟主朝見進貢的數量成倍增加,則按比例分別由三桓和魯國公室承擔。   本來,當時執政上卿叔孫豹是反對增設中軍的,因為這樣一來,魯國承擔的義務成倍增加。   但季孫宿提出的方案是不讓國家增加負擔,而由三桓家族增加負擔,隻是要讓三桓家族享受相應的權利。   於是,魯國公室的負擔非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十二分之一。   這看來是忠君愛國的表現了?   大錯特錯,因為魯國國君減少了十二分之七的權利!   要知道,這個權利是土地、人口、賦稅、軍隊、士大夫!   而且,土地有貧肥之別,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士大夫有優劣之別,軍人也有強弱之分!   魯國的公室,被活活瓜分了一次,而且是傷筋動骨式地瓜分。   正因為如此,所以當時叔孫豹雖然拗不過季孫宿勉強同意了增設中軍,但為了避免季氏一家獨大借機欺淩叔氏和孟氏的情況出現,三大家族最終舉行了盟誓。   當時的盟誓的內容無非是三大家族一致同意增設中軍,同時按商定的比例各自承擔義務,享受權利。   從此,三大家族一定要精誠團結,無論如何都不容許互相打壓,否則就不得好死之類的。   如今過了二十五年,季孫宿發現,自從增設了中軍後,自己的季氏家族得到了莫大的好處。   但是,季孫宿也發現,季氏家族權勢再大,跟國君相比,也是十二分之四與十二分之五的對比。   二十五年來,盡管國君被自己牢牢掌控著,但那個時候的國君魯襄公是一個小屁孩,容易掌控,但現在的國君卻是一個青年小夥,而且精力貌似充沛得很。   反而是季孫宿自己,正在慢慢走向衰老!   如果叔氏家族和孟氏家族倒向國君,那是三比二的力量對比,季氏家族絕對吃不消!   國君盡管是由自己扶持的,但他並非是自己想象中的那個阿鬥,他開始要權力了。   要知道,國君手頭至少還有十二分之五的力量!   這麼大一個對季氏家族不利的隱患放在那裡,說不定就會隨時要了季氏家族的命!   季孫宿坐不住了,他必須消除這個隱患!   辦法已經有了,那就是舍棄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