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季氏內患(1 / 1)

此時的整個春秋江湖確實很亂,我們大致介紹一下。   超級大國楚國到處展示著刀兵,先是滅了陳國,然後現在又出兵包圍了蔡國。   晉國剛死了國君,雖然無暇為蔡國組織諸侯聯軍救援,但還是召集了魯國、齊國、宋國、衛國、鄭國、曹國、杞國等國開會商議救援蔡國的事。   這是一個列國諸侯卿大夫級別的會議,由晉國中軍元帥韓起主持,魯國派出卿大夫季孫意如參加.   其他人分別為齊國卿大夫國弱、宋國右師華亥、衛國執政大夫北宮佗、鄭國執國大夫罕虎還有其他史料都懶得記錄名字的一些人。   會議的主題是救援蔡國,但最終的決議卻是派了個人去楚國為蔡國求情!   楚國根本不予理會!   就這樣,公元前531年11月20日,春秋十二諸侯之一的蔡國,被楚國所滅!   魯國卿大夫季孫意如當然很失望,他滿心以為這一次自己代表魯國,參加晉國主導的救援蔡國行動,隻要大家心齊一點,楚國敢滅了蔡國?   楚國如果因此而退兵,那自己就算是立了一大功。   此時的季孫意如急需要更多的功勞,因為他的雖然名叫意如,但在魯國朝堂上的地位並不如意。   由於祖父季孫宿去世後父親季孫紇一直臥病不起,導致原本應由季氏家族掌握的執政上卿之位,居然旁落到了叔氏家族,由叔氏家族宗主叔孫婼為執政上卿。   誰都認為這是沒有問題的,畢竟叔孫婼的父親叔孫豹也是前執政上卿,但季孫意如認為這非常不妥。   魯國,唯有季氏家族為執政上卿才是有道理的。   正在這個時候,魯國卻居然又在晉國麵前碰了一個壁。   這個壁,當然是代表國家的魯昭公碰的。   原來,晉國前國君晉平公去世後,晉昭公繼位。   晉國這樣的超級大國國君即位,中原列國諸侯當然都得去朝見恭賀。   魯昭公當仁不讓,帶著厚禮就出發了。   誰知,魯昭公剛到達黃河邊,晉國就派人來拒絕魯昭公朝見。   理由很簡單:前幾年,你魯國居然擅動刀兵,討伐莒國。這個狀,莒國已經告上來了。   這筆帳,原先因為晉國先國晉平公身體不好沒來得及算。後來晉平公去世晉國大喪也沒好好算,現在得算了。   這把魯昭公給嚇出尿來,那還去晉國觸黴頭?   魯昭公灰溜溜回到了魯國。   但如果魯國不前去朝見晉國新君,顯然又是一個將來被晉國教訓的理由。   既然晉國不歡迎國君,難道還不歡迎帶著大把財物的魯國大夫?   執政上卿叔孫婼派公族大夫公子憖去了晉國,公子憖非常不情願。   一切都是你季氏搞的鬼,討伐什麼莒國。現在好了,你季孫意如把一切都推到國君頭上,自己又不敢去晉國,搞得老子倒大黴。   是的,這個時候去晉國,按晉國這種做威做福慣了的脾氣,說不定就會將自己給拘押起來。   公子憖對季孫意如心頭有著怨言,當然,他並不是此時才有。   作為公室代表人物,公子憖對季氏家族搞什麼增設中軍、廢除中軍,一套組合動作下來,居然將魯國公室的權力尤其是國君的權力完全瓜分了,對季氏家族早就憤慨不已。   隻是由於勢單力薄,公子憖隻能是對季孫意如敢怒不敢言而已。   魯國的公室,從魯昭公到如公子憖這樣的公族大夫,都對季氏家族敢怒而不敢言。   還有一個人對季孫意如也非常惱怒。   這個人,就是季氏家族費邑大夫南蒯。   南蒯,前季氏家臣南遺之子,魯國大夫,費邑邑宰。   費邑是季氏家族的一塊重要封地,財力、軍力、人口都是季氏家族中最雄厚的。   南蒯的父親南遺更是季氏家族的功臣,想當年,正是南遺將季孫宿裁撤魯國中軍的意圖給落實了下去,推動了軍製改革。   正是這次軍製改革,使季氏家族完全掌握了整整一半的魯國兵力和士大夫家臣,國君被徹底架空。   所以,魯國公室以及同情魯國公室的士大夫們對南氏家族非常痛恨。   因為不敢痛恨季氏家族,隻好痛恨起甘願成為季氏忠實走狗的南氏家族。   南遺去世後,其子南蒯繼承了南遺的爵位,擔任費邑大夫,身份上講是季氏家族的家臣。   受父親南遺被魯國人罵的影響,南蒯的日子不好過。   但令他寒心的是,季氏家族宗主季孫意如繼任宗主後,偏偏對南蒯也沒什麼好臉色。   本想做一條忠心的走狗,結果卻麵臨被主人拋棄的地步,狗急了就會跳墻。   南蒯急了,他不會跳墻,但他決定了:跳槽!   既然你季氏如此恩將仇報,那老子就不伺候你季氏了,老子直接抱大腿去,國君的腿!   南蒯之所以敢冒出這種危險念頭,那是因為他看到了一個機會,一個季氏家族與叔氏家族居然出現了嚴重裂痕的機會。   原來,季孫意如一心想著要成為魯國執政上卿,他對現任執政上卿叔孫婼非常不服氣。   叔孫婼居然是靠著一個老爸的寵臣、且對家族有著巨大傷害的豎牛給扶持上位的,憑什麼能夠擔任魯國執政上卿?   咱季氏家族家大業大,自祖上公子友開始,再到太公季孫行父,再到爺爺季孫宿,哪個不是腳跺一跺,整個魯國都要顫三顫的?   如今咱季氏掌握著整整一半的軍隊和士大夫,難道你叔孫婼真有本事將這個執政上卿的位置坐穩了?   叔孫婼當然知道季孫意如這點小九九,對季孫意如也非常不滿。   隻是,大家都屬三桓,三桓共同掌控著魯國,大家都把這些矛盾隱藏在心裡不挑明而已。   南蒯有一個好朋友,那就是叔仲氏家族宗主叔仲小。   叔仲小的父親是叔仲帶,叔仲帶正是當年陪魯襄公一起去楚國的那位大夫。   那一次赴楚國聘問,因為半路得知楚國國君楚康王去世,大家圍繞著繼續前往楚國還是打道回府舉棋不定時,叔仲帶建議繼續前行。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叔仲帶是叔氏家族的旁支,祖上是大名鼎鼎的叔仲彭生。   當時,魯國執政上卿東門襄仲專權,在扶立國君大事上,殺嫡立庶,叔仲彭生在這場內亂中被東門襄仲殺害並埋於宮中的馬糞堆裡。   叔仲氏家族遭到了沉重打擊,經歷了幾代後,終於在叔仲帶這一代重新活躍於魯國政壇。   叔仲帶雖然是叔氏家族旁支,但實質上卻是季氏家族的人。   叔氏家族宗主叔孫豹去世後,叔仲帶為了個人利益,收受了叔氏家族內務總管豎牛的大把賄賂,暗中協助豎牛打壓叔氏家族家宰杜洩。   然後,叔仲帶又積極參與季孫宿提出的裁撤魯國中軍以全麵瓜分魯國公室的計劃。   當時正是叔仲帶,居然以家臣名義代表了叔氏家族,與孟氏家族的重量級家臣子服椒,響應了季氏家族的重量級家臣南遺在大夫施氏府上的密謀,最終將那次軍製改革給確定了下來。   可以說,叔仲帶是季氏家族的有功之臣。   如今,叔仲帶去世了,其子叔仲小繼承了叔仲氏家族家業以及父親的爵位。   如同南蒯一樣,叔仲小自認為自己家對季氏有大功,你季孫意如應該對自己多加提攜。   但結果卻令叔仲小失望透頂,季孫意如對南蒯沒有好臉色,對叔仲小也同樣沒有好臉色。   你們兩家的功勞,那是你們父親的。你們自己不努力,倒還想著好處來著?   季孫意如這樣想。   於是,南蒯和叔仲小就勾結起來了:既然你季孫意如無情,那就休怪咱不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