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仲由欺淩孔子(1 / 1)

遊俠仲由走了,他離開了家鄉卞邑,他要遊走天下。   路上,仲由還真做了幾件好事,具體就是幫助弱小,對仗勢欺人者給予痛扁,幫助弱小者討回公道。   這個感覺很好,如果有更多的人如同自己一樣,有更多的人成為遊俠,那這世道會好一點。   來到了曲阜的仲由,卻沒聽到過有什麼可以值得讓自己打抱不平的事,卻第一時間聽說了孔子的事,也知道孔子正在招收學生。   這種酸不拉幾的人,傳播什麼禮儀?這年頭,禮儀值個屁!這個叫孔丘的人,不會是誤人子弟吧?   仲由決定會會孔丘,據說此人是勇士叔梁紇之子,說不定自己與他過過招,讓孔丘對自己心服口服,從此追隨自己。   對了,聽說孔丘還有幾名弟子,將那些弟子也招了,那自己就有了一個遊俠團隊。   自己的隊伍不斷強大起來,就可以打更多的不平,懲更多的惡人。   哈哈,好主意。   仲由越想越興奮,哼著小調就來到了闕裡,找到了孔府,指名道姓要見孔仲尼。   孔子聽說有人前來拜訪自己,還以為是有人欲拜自己為師,命曾點出門迎客。   曾點見了仲由,道:“奉夫子之命,晢來迎先生入府。夫子正在給學生們講課,請問先生來見夫子,是想聽夫子講課嗎?敢問先生如何稱呼?”   仲由見一身窮酸樣的曾點,敢情這個孔丘門下都是這種文人,心下更有恃無恐,大大咧咧道:“吾乃仲由也,字子路,與汝師仲尼僅一字之差,故來會會仲尼。”   啊?此人不是來拜師學藝的,而是來踢館的?   曾點在心中搖搖頭,但仍恭敬有禮地將仲由給請進門去。   曾點向孔子介紹了仲由,然後在孔子耳邊低語了一番。   孔子點點頭,站起身來,走到仲由麵前,道:“不知子路先生見丘,有何指教?”   仲由打量了一番站在麵前的孔子,不由暗暗心驚。這個孔仲尼長得比自己還要高一頭,魁梧壯實,人高馬大,別看他彬彬有禮的樣子,打起架來定然是高手!   要知道,孔仲尼是整個魯國都知名的勇士叔梁紇之子,那個叔梁紇能手托城門巨閘,力大無窮,孔仲尼看上去果然遺傳了其父親的基因。   自己得當心一點,不能胡來。   但想想自己也有一身力氣,更自信自己武藝不俗,自己一番遊俠打扮,難道就真怕了這個孔仲尼?   打一架吧,將孔仲尼給打敗了,就收他為徒,這可是好苗子。如果真打不過,乾脆就拜孔仲尼為師得了。   仲由拍了拍自己的長劍,對孔子大大咧咧道:“無他,就想與仲尼先生切磋切磋。”   孔子何等人也?一眼就瞧出仲由嘴裡所謂的切磋切磋是何意,但自己是講禮儀道德的人,怎麼跟這種無賴一般見識?   對了,在當時,遊俠還有一個別稱,無賴。   孔子的學生們見有無賴上門尋事,有幾位當場就要發作。   孔子對他們擺擺手,讓他們稍安勿躁。   冉耕和曾點知道孔子的能耐,就說打架好了,估計眼前這小子不是孔子的對手。   我們印象中的孔子,是一位成天講著知乎者也的文弱書生,其實真實的孔子絕對是文武雙全的。   在武力上,據說孔子天生神力,與其父親叔梁紇一樣,能夠力托城門巨閘!   反正有不少史料都記載了孔子在武學上的造詣,如人高馬大,力大無窮,身手矯健,箭術高超,禦術一流,甚至長跑短跑也足可以參加如今的運動會!   不相信?   《列子》記載:孔子之勁,能拓國門之關。   《淮南子》記載:孔子之通,智過於萇弘,勇過於孟賁,足躡與郊菟,力招城關,能亦多矣。   孟賁是戰國時期名譽列國的大力士,原是齊國人。據傳孟賁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犀,能生拔牛角,力分鬥牛,尤為勇猛。   後來,孟賁成為秦武王手下的第一勇士,可惜秦武王在周王室舉鼎事件中被砸死,孟賁獲罪被殺。   《淮南子》記載的故事非常精彩,但很多卻是虛構的。   所以對孔子武力的描述,說孔子勇過於孟賁,這也許有些虛誇,畢竟孔子與孟賁生活的年代相差了一百多年,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兩人不可能真正比試過。   但不管如何,孔子的武力確實是一流的。   關於孔子,還有一個秘聞,那就是孔子的酒量深不可測。   不說千杯不醉吧,但如後世的武鬆過景陽岡時喝十八碗酒,估計是不在話下的。   但這些,為何世人鮮有所聞?   原因有兩個,一是孔子不尊崇武力,甚至他反對使用武力。   儒家的思想,就是以仁德為政,以禮儀治國。所以,孔子處處都不展現他的武學造詣。   另一個原因就是孔子在禮樂方麵的造詣、在創立儒家學說、開創私學等方麵的造詣和成就實在太偉大了,人們談起孔子,就會聯想到這些,所以就掩蓋了孔子在武學方麵的造詣。   關於孔子的電視劇,筆者認為,任何將孔子扮演成文弱書生的角色,都未能真正反映孔子。   既然如此,那一個無賴前來惹事,孔子當然不怕。   放到現在,我們可以想當然地用以其人之道還其自身的方式來修理仲由,如孔子不動聲色,走到一塊巨石麵前,輕輕一舉再遠遠一擲,這個動作完全可以震攝仲由。   但孔子會這樣乾麼?   不會。   孔子突然覺得眼前的這個年輕小夥子非常可愛,他的率直讓孔子非常喜歡。   孔子本就希望自己能夠招收一些優秀的弟子,眼前這個小夥子,看上去是個無賴,但看不出有什麼為非作歹的本質。   那,就收了此人吧。這個以仲由為名、以子路為字的年輕小夥子,隻要自己稍加調教,應該會成為一個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