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魯昭公對齊國失望(1 / 1)

閑話少說,我們繼續講魯昭公回國的事。   齊國貌似很積極地在幫魯昭公,那最應該出麵主持江湖道義的晉國呢?   晉國很忙很忙,單單是王室內亂的事晉國都來不及管,暫時哪裡會來管你魯國的事?   這就為季孫意如創造了絕佳的機會,他不斷派人赴晉國行賄,暫時先將晉國給穩住了,不要乾涉魯國的事。   齊魯炊鼻之役,讓魯昭公很鬱悶。   這一戰,雖然兩國軍隊都很默契,就隻是過過場而已。但身在其中的魯昭公見齊軍這個表現,心中當然很焦慮。   齊景公想想也實在不好意思,畢竟自己曾經對魯昭公拍著胸脯承諾過一定要送他回國,但搞成現在這個樣子,成了半拉子工程。   但齊景公也著實被梁丘據的那個關於但凡是全力幫助魯昭公的人都沒有好下場的理論給嚇怕了。   怎麼辦?齊景公想了想,至少在表麵上要將功課做足了。   公元前516年秋,齊景公召集了魯昭公、莒郊公、邾莊公、杞悼公到齊國商議幫助魯昭公回國的事。   其實這事還用得著商量嗎?真要有心,就齊國一家派出大兵,直接乾掉魯國不就完了?   你齊景公三心兩意,虎頭蛇尾,不但讓魯國的季孫意如開始確定齊國即將對魯國的事不上心了,而且讓魯昭公終於對齊國失望了。   魯昭公回到鄆邑後,天天喝著悶酒,越喝越鬱悶,越喝越對季孫意如上火。   總有一天,寡人要千刀萬剮了你季氏!   魯昭公一直這樣想著。   原本魯昭公認為,憑自己占據著天大的道理和禮製,隻要自己在鄆邑,就可以不斷召集魯國的公族人士,自己的力量將會越來越強大。再加上有齊國的支持,回個國哪有什麼問題?   但現在呢?   非但沒有什麼公族大夫來投奔自己,反而自己的手下,開始慢慢離開自己,甚至有個別人還將財物給偷了逃了。   就這樣,魯昭公在鄆邑呆了整整一年,這期間他又多次奔赴齊國都城臨淄見齊景公,希望齊景公再次出兵幫助自己回國。   但齊景公卻開始對魯昭公越來越不重視,甚至到後來居然把魯昭公當成是某位諸侯的卿大夫來對待,這讓魯昭公真的很傷心失望。   與齊景公商議終於忍不住了,他在子家羈的建議下,開始將尋求幫助的重點轉向晉國。   追隨魯昭公流亡團隊中除了自己的幾個兒子外,最重要的是大夫子家羈、大夫臧孫賜等人,這個團隊圍繞著自身利益又分成兩派。   一派是以魯昭公為核心利益考慮,隻圖讓魯昭公單純回到魯國繼續當國君,哪怕仍舊是傀儡,代表人士為子家羈。   另一派是以滅了季孫意如為目標,以大夫臧孫賜為代表。   子家羈認為,國君能夠回國已經很不錯了,其他的要求實在是太不現實了。   臧孫賜認為,國君回國與自己回國不一樣,如果不除去季氏,雖然上有天子周禮,下有列國諸侯,季氏不敢對國君怎麼樣,但肯定會滅了自己!   在季氏還存在的情況下,與其跟著國君回國,還不如呆在鄆邑這地方安全!   魯昭公是有機會回國的,但他必須考慮中心追隨自己的臧孫賜等人的切身利害關係。   魯昭公很糾結,很鬱悶,很矛盾,也很無奈。   正是因為這個微妙關係,讓季孫意如果斷抓住了機會。   首先是擺平齊國那頭,讓齊景公也對魯昭公有些不滿,覺得魯昭公提出的要求太過分。   因為魯昭公每次去見齊景公,總是堅持必須滅了季氏。   季孫意如更是擺平了晉國那頭,方式與擺平齊國那頭一模一樣,重重賄賂。   在齊國,賄賂的是齊景公身邊的寵臣梁丘據。   在晉國,賄賂的是晉國卿大夫範鞅。   得到了來自季孫意如大把大把好處的範鞅,以首先要處理王室內亂之事為由,將出麵為魯國主持公道的事壓了下來。   範鞅是一位很聰明的人,把為魯國主持公道的事壓下來,有兩個好處:   一是自己可以不斷獲得季氏的賄賂;   二是引導列國諸侯認為,不是季氏不讓魯昭公回國,而是魯昭公這個人實在太作了,提出的要求實在過分。   季孫意如兩手抓兩手都重賄的效果怎麼樣呢?   我們首先是看看晉國這邊。   範鞅將魯國的事拖了一年多,但畢竟晉國是列國諸侯聯盟盟主,魯國還一直以來是晉國最忠心的跟班,這事總得要出麵協調解決的。   公元前515年秋,晉國卿大夫範鞅召集了宋國、衛國、曹國、邾國、滕國等國卿大夫赴鄭國扈邑會盟。   這次盟會研究決定了兩件事,一是關於王室內亂的事,最終決定列國諸侯要支持東王周敬王,全力對付西王王子朝。   具體措施是各國緊急行動起來,出兵出錢,幫助周敬王擊敗王子朝。   另一件事就是幫助魯昭公回國的事。會上,衛國和宋國強烈要求晉國出麵主持公道,務必出兵幫助魯昭公回國。   一國卿大夫居然可以隨意將自己的國君趕走,這種風氣怎麼可以在春秋江湖傳染開去?   曹國、邾國、滕國等國都看著晉國的態度。   晉國的態度,就是此時卿大夫範鞅的態度。   範鞅看著大家為魯國的事義憤填膺的樣子,嘆了口氣,宣布暫時休會。   晚上,範鞅將衛國大夫北宮喜和宋國大夫樂祁犂請來。   範鞅呷了口茶,對兩人道:“貴國之提議,在敝國已經多次研討。不是敝國不願幫魯侯,而是這裡麵情況特別特別復雜。   不知兩位是否了解具體情況,魯侯為何吃飽了撐著,隨意動用武力討伐季氏?如果季氏有罪在先,能不預先防範嗎?   但結果季氏有防範了嗎?魯侯居然趁季氏家族聚會之時,發動襲擊,差點滅了季氏!   季氏當時就表示,實在不知道犯了何罪。但既然國君來討伐,那就請求國君看在季氏歷代為國家作出功勛的份上,允許季氏流亡國外,也請求過自囚於封邑,從此不務政事。   這樣的要求,哪怕是季氏真的犯了罪,也應該可以滿足了。   但魯侯卻非得要殺了季氏,季氏被迫自衛。   如果季氏真的有罪,那魯國其他各大家族豈敢不聽從國君命令,大家一起出兵討伐季氏?   結果呢?結果是叔氏、孟氏都起來反對魯侯,最後魯侯逃亡齊國。   難道你們都沒去想一想,這說明了什麼?這個魯侯已經不得人心了啊。   上百年來了,季氏為魯國社稷可謂是功莫大焉,魯國民眾人心俱附。這是上天要救季氏,並懲罰魯侯啊。   上天之意豈可違?   宋國先君宋元公又不是不想幫助魯侯,但結果呢?   暴斃!   連魯國先執政上卿叔孫婼有心要請魯侯回國,結果呢?   暴斃!   這都是違逆了上天之意而被懲罰的吧?   天意不可違!天意借民意而體現,兩位看看,如今整個魯國民眾都在支持季氏!   不瞞兩位,據鞅得到的情報,如今周邊列國包括淮夷部落都在支持季氏。   看看齊國吧,齊國不可謂不強大,但齊國動用武力多少次了?齊侯成功了嗎?到現在還不是碌碌無為?   由於民眾的大力支持,季氏已經作好了一切準備,單單是糧草就準備了十年之需。靠武力能夠解決問題嗎?   鞅隻知道,魯侯雖然身在鄆邑,但季氏卻沒有奪了他的君位,還多次來敝國表態,隨時恭請魯侯回去。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實話對兩位講,魯侯如果想要回去,他現在就可以回國去!   不需要一兵一足,也不需要列國諸侯給他撐腰,直接從曲阜城門進去,直到魯宮,坐到那個本就屬於他的位子上。   但是魯侯在乾什麼呢?他到處都在請求列國諸侯幫他回國,他真的是在請列國諸侯幫他回國嗎?   魯侯之意,是讓列國諸侯幫他殺了季孫意如!   這種請求,兩位看看,能答應嗎?   但是,今天會上兩位提議要幫魯侯回國,鞅卻不能表態。   但鞅內心是完全支持的!因為鞅與兩位一樣,都希望能幫助魯侯回國。   鞅雖主持了會議,但也不敢獨斷專行。所以,兩位的提議,鞅準備采納。   這樣好了,如果兩位已經與貴國國君商定,決定出兵討伐季氏,那鞅就追隨兩位好了。如果因此違了天意而失敗,大不了到時以死謝罪吧。”   範鞅真不愧為那個時代的能人,這一席話出來,宋衛兩國這兩位大夫聽後汗涔涔直冒!   這個道理,上通天,下至地,還有誰敢反駁?   於是,第二天,宋衛兩國大夫強烈提議,列國諸侯不宜使用武力幫助魯侯。   這事是魯國內部事務,他國最好不要乾涉。   但魯國卿大夫要尊重國君,應該采取積極有效措施主動迎接國君回國。   這就是扈邑會盟的最後決定。   會議紀要發往列國諸侯,魯昭公完全傷心失望了。   而季孫意如,又從中看到了屬於自己的機會,一個借機削弱國君力量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