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孔子誅少正卯一(1 / 1)

公元前500年春,孔子擔任魯國大司寇兼行攝相事,這樣的職務,位高權重!   孔子先生,你的理想抱負,終於可以實現了嗎?   新官上任三把火,孔子上任後立即燒了一把大火:下令逮捕並誅殺少正卯!   少正卯,據說是當時魯國一位擔任少正的大夫,名為卯。   少正是一個自大周王朝建立以來就設置的官職。正,是指正卿。少正,是指正卿的助手,相當於副官。   此時的正卿,是大司徒季孫斯。也就是說,此時的少正卯,是執政卿大夫季孫斯的副官。   從地位上看,少正卯是大夫。孔子雖然貴為魯國大司寇,但貌似從來沒史料記錄他獲得了大夫之職。   所以,孔子在職位上要比少正卯高,但在級別上不如少正卯。   按孔子的能力水平,隻要他在大司寇任上,如前兩年擔任中都宰、司空那樣表現,非但可以鞏固自己的大司寇之職,還有可能獲得大夫之位,甚至卿大夫之位。   但孔子遇到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少正卯!   少正卯與孔子一樣,有一個副業,那就是開門辦學。   魯國是春秋列國諸侯中最早有記錄舉辦私學的國家,早在上百年前,和聖柳下惠就以辦學而聞名於世。   辦學,是有淵博知識的能人獲得收入的好途徑。可以相信的是,孔子辦學,一開始是為了生活。   每收一個學生,就有十根臘肉的收入。按這個標準,孔子一生所收的學生,至少有三萬根臘肉的收入。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孔子學生中,有不少士大夫,甚至還有如端木賜這樣的巨富。平時多給老師一些財物,那當然是再正常也不過的事了。   學生多,收入肯定高。   孔子約在公元前525年辦學收徒,到現在,後世留名的弟子至少已經有冉耕、冉雍、冉求、曾點、曾參、仲由、顏回、商瞿、燕伋、梁鴷生等人。   孔子,正是因為興辦儒學,廣收弟子,故名聲播於春秋列國。   而且,可以相信的是,此時的孔子,辦學收徒,已經不再是為了生活,而是為了更大的名聲。   因為孔子立誌當官,他的誌向就是宣揚周禮,以禮治國。   也正因為孔子的名聲越來越大,所以魯國上層一直在關注著他。   最早是魯昭公,後來是陽虎,再是包括季氏、孟氏在內的三桓家族。   到後來,孔子終於成功出仕,從中都宰到司空,再到如今的大司寇。   孔子的成功,讓少正卯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少正卯也是一位知識淵博才華橫溢的人,他學著孔子,也辦學收徒。   而且,少正卯作為魯國大夫,享受著高級別的俸?,他不缺錢。   這是少正卯辦學與孔子一開始辦學最大的不同。當然,到現在,都有著共同的理想:通過辦學收徒,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影響力越大,就有機會在政壇上發出更響亮的聲音,就有更好的條件實現自己學術思想的傳播。   不缺錢的少正卯一辦學就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他向學生收取的學費更低,甚至對許多實在困難的學生,免費。   當然這個是次要的,關鍵是少正卯本人確實有才。   少正卯的有才,突出的體現在他講課的方法很有開創性。少正卯總是喜歡提出一些與時勢緊密聯係的問題,然後與學生們一起討論。   他很喜歡講歷史案例,以案說事,從中找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   而且,少正卯的口才非常好,他與學生們一起討論,參與辯論。他言辭幽默風趣,舉例通俗易懂,講理深入淺出。   再加上大夫這樣的爵位加持,少正卯頓時紅了。史科稱,“聞人”。   與孔子一樣,少正卯認為這個社會應該要講規矩。   隻是孔子強調的規矩是周公旦所製訂的周禮,孔子認為這是最完美的規矩。如今禮崩樂壞,所以時局混亂。唯有克己復禮才能讓社會安定,所以應以禮儀治理國家。   少正卯強調的規矩是符合時局的製度,周禮中那些好的應該堅持下來,但也有一些不合時宜的部分必須去除。   禮崩樂壞原因正是有些禮有些樂不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但又沒有新的規範,所以時局混亂。那就應該完善符合時局的製度,這就是法。   很顯然,少正卯與孔子的理念和觀點不同。理念和觀點的不同,導致兩人的政治主張也不同。   這真的很麻煩。   要命的,孔子與少正卯都是朝中重臣。一個是大夫級別的少正,一個是行攝相事的大司寇。   兩個猛人相遇,必然要有一番較量,以確定誰更猛。   兩種學說相碰,必然會有一番辯論,以確定孰正孰偽。   孔子當然對自己的儒家學說自信滿滿,但令他生氣的,是他的弟子們越來越不自信自己所學的。   因為孔子突然發現,聽他講課的學生越來越少!   一開始,是個別請假,到後來,居然全班學生隻剩下顏回一人前來上課。   其他人都請了病假事假?   不,其他人都去聽少正卯的課了!連仲由都去聽了課。   孔子很火大,但他不能表現出來。他對自己的親傳弟子們一個個去聽少正卯的課沒有直接表示反對,而是從他們那裡了解少正卯的學問以及學術思想。   而且,他僅從一個人那裡了解,顏回。   顏回也沒去聽過少正卯的課,但他性格溫和,與師兄弟們關係都非常好。根據孔子的安排,顏回作了認真詳實的調研,師兄弟們都樂意將相關情況告訴顏回。   仲由甚至慫恿顏回一道去聽一次:“少正大夫的課,真的非常精彩,保證子淵你去聽過一次就會愛上這樣的課。”   顏回笑而不語,但他很清楚,老師很傷感。   老師的課同樣精彩,雖然所教所授的方式方法呆板了些,但講的是滿滿的正統周禮。   術業有專攻,既學周禮,那就得將這一套全部學會了。   少正卯的學說,有許多是違反周禮的。   顏回心誌堅定,他對少正卯的學說作了全麵分析後,將相關情況詳細向孔子匯報。   孔子坐不住了,少正卯這家夥居然將不符合周禮的東西拿來蠱惑人心?!   連子路這樣跟了自己近二十年的學生都能被蠱惑,那一旦讓少正卯成氣候,自己的儒家學說還要不要傳播了?在魯國還要不要推行禮教了?克己復禮這樣的大事要不要繼續了?   孔子作足了準備,他要與少正卯來場槍對槍劍對劍的公開決鬥!   這個槍,當然是唇槍。這個劍,當然是舌劍!   孔子很自信,他相信天下沒人能在周禮上敢與自己爭鋒。隻要自己戰勝了這個叫少正卯的聞人,那天下學子,盡歸孔門矣!   更何況,自己以禮治理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你少正卯算什麼東西?沒聽說過在治國理政上有何建樹!   但顏回提醒孔子千萬不要這樣乾!   “老師之學,如日月之輝;少正卯之學,如螢火之光。兩者不可同日而語,何必辯論?”顏回小心勸孔子。   孔子哈哈大笑,顏回這馬屁拍出了世界一流的專業水準。   “正因為如此,丘有意讓少正卯的學說在大庭廣眾麵前灰飛煙滅。”孔子相信自己可以完全碾壓少正卯。   顏回輕聲嘀咕了一聲:“萬一呢?”   孔子一怔,是啊,萬一呢?   畢竟,聽說少正卯這個人的口才在整個魯國難出其右。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萬一自己一個不慎,在辯論中讓少正卯占了上風,那自己的儒學豈不是遭到滅頂之災?   正確的東西,不見得會得到人們的普遍肯定!   反而是新奇的事物,會在一時間擁有大把的粉絲!   孔子細思一番,冷靜了下來。   那就這樣聽之任之?   不行!   任由少正卯在魯國胡言亂語,自己損失的可不單單是弟子門生,還有自己的學術思想!   一旦自己的克己復禮、以禮治國理念得不到推行,那自己的從政基礎就遭到了摧殘。那自己還能在魯國政壇上混下去?   一旦自己在魯國政壇上混不下去,那如何對得起對自己寄予厚望的國君?   如今國君可謂是代表魯國公室強勢歸來,但如果自己退出魯國政壇,豈不是意味著從此魯國又將被三桓把控?   魯國,還有前途嗎?還能再強大起來嗎?還能在這個險惡的春秋江湖生存嗎?   孔子終於明白了,自己與少正卯之間,不是爭搶生源上的矛盾,也不僅是兩種學術思想的爭論,不是誰是魯國學術界教育界第一人的爭奪,而是涉及到自己的政治生命、涉及到魯國前途命運的重特大問題!   既然自己的儒家學說是正統,那你少正卯的學說就是異端!   既然是異端,那正如顏回所說,何必擺在一起辯論?   不用辯論就可以滅之!   而且,要快!   當上大司寇僅七日,孔子下令緝拿少正卯,以大奸大惡之名誅殺於魯國都城曲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