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00年夏,魯國叔氏家族發生了內亂! 如同數不勝數的那些個大家族內亂一樣,叔氏家族的這次內亂,也是源於家族宗主之位到底該給誰這樣的事。 如今叔氏家族的宗主是叔孫州仇,但叔孫州仇得到這個宗主之位,整個叔氏家族內部思想並非高度統一。 當時,叔氏家族宗主叔孫不敢有意立叔孫州仇為繼承人,向自己的家臣公若藐征求意見。 能夠被史料記錄帶個公字的,說明此人的身份非同一般。 公若藐,魯國大夫,叔氏別宗公若氏家主,叔氏家族家老,掌管著叔氏家族宗親諸事。 但公若藐不知哪根筋搭錯了,居然在這種重特大問題麵前沒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政治領悟力實在不夠強,他居然強烈反對立叔孫州仇為叔氏家族繼承人。 叔孫不敢最終沒聽公若藐的意見,而是立了叔孫州仇為繼承人。 叔孫不敢去世後,叔孫州仇成了叔氏家族宗主,並入卿執掌魯國大司馬一職。 這下,公若藐攤上大事了。 叔孫州仇對公若藐恨之入骨,對公若藐欲除之而後快。 但公若藐在叔氏家族的地位非常高,且平時又沒犯錯,叔孫州仇雖然是宗主,但也不敢亂來。 雖不敢明目張膽搞公若藐,但下幾手陰招是可以的。 叔孫州仇的第一個陰招是派親信公南乾掉公若藐! 具體的過程我們不細表了,反正這個公南辦事非常不力,他製訂的伏擊並射殺公若藐的計劃居然失敗了,公若藐隻是受了點輕傷。 公若藐大怒,他相信這次自己遇襲定有人在幕後指使,甚至幾乎可以肯定應該是那個新任叔氏宗主叔孫州仇的。 敢向老子打黑槍,老子是好惹的麼?既然你叔孫州仇先出招了,那老子接招就是。老子難道還會怕了你一個晚生後輩? 公若藐故意大張旗鼓立即展開調查,大聲叫著若查出誰在背後害自己,勢必要滅了他全家。 憑公若藐在叔氏家族中的地位,一旦證實刺殺行動的幕後黑手是叔孫州仇,叔孫州仇確實也是吃不了兜著走的。 怎麼辦?叔孫州仇倒也沒慌,為了阻止公若藐繼續調查,叔孫州仇下了第二手陰招,將公若藐調離曲阜。 這一招有一箭雙雕之妙,不但將公若藐排擠出叔氏家族核心決策團隊,還在明麵上重用了公若藐! 因為,公若藐的新職務非同一般,郈邑邑宰。 郈邑,今山東東平縣南,春秋時期魯國三桓之一的叔孫氏家族封邑。如同季氏家族的費邑一樣,郈邑是叔氏家族最重要的城邑。 公若藐走馬上任去了,他對這個調令非常滿意,也決心要將郈邑給治理好。 畢竟,當時魯國的曲阜、費邑、郈邑、成邑這四大城市,相當於如今的北上廣深,分別代表著魯國公室、季氏、叔氏、孟氏,不但人口眾多,經濟發達,而且城高墻堅,軍事實力非同一般。 隻是,令公若藐沒想到的是,叔孫州仇的第三個陰招又來了。這一次,叔孫州仇召見了郈邑馬正侯犯,指令侯犯乾掉公若藐。 馬正,是所在城邑的軍事升官,相當於司馬,手握軍權,位高權重,是城邑中除邑宰以外的第二號人物。 侯犯雖然領了命,但他不想執行這個命令。 侯犯很清楚,一旦自己無故殺了自己的長官公若藐,那自己整個人就徹底臭了。 以下犯上,絕對不能做,更何況是無端殺害上司。侯犯不願這麼乾,但作為叔氏家臣,他又不得不接受叔孫州仇的命令。 侯犯想來想去,最後用了一個字:拖。 受不受命是態度問題,乾不乾成是能力問題。至少,自己這樣不失人臣之禮,更不違自己為人之道。 叔孫州仇遲遲得不到公若藐被殺的消息,當然非常鬱悶。 敢情,這個公若藐有如神助,誰也動他不得? 很長一段時間,叔孫州仇一籌莫展,心情極壞。 主子有憂,情商高的下人就為自己找到了機會。 張三,是叔氏家族的圉人,專門替叔氏家族養馬的一個小吏,有一次趁叔孫州仇來視察馬廄時對叔孫州仇道:“主公之憂,微臣願解!” 見叔孫州仇用懷疑的眼光看著自己,張三道:“微臣隻需要借主公寶劍一用,並請主公適時安排一次由公若藐參加的家族會議,微臣就可以一劍刺殺公若藐,且與主公無任何關係!” 然後,張三將自己的計劃細細向叔孫州仇作了匯報。 叔孫州仇大喜,立即將自己的劍給了張三,並安排一應行動。 公元前500年夏某天,叔氏家族召開家族大會,包括公若藐在內的叔氏家族有頭有臉的家臣都參加了會議。 根據叔氏家族相關會議紀律規定,所有參會人員一律不得帶武器入議事大廳,大家都很講規矩,在門外就將佩劍佩刀交給會務人員統一保管。 公若藐自知叔孫州仇對自己有看法,所以也非常謹慎,為防止遲到,他早早就進了叔府,在議事大廳內等著。 千萬別被叔孫州仇抓住小辮子,公若藐這樣想著。 家臣們陸續依禮進廳,在各自位置坐下。這個依禮,當然是規規矩矩走路,見人互相施禮問候等。 一切很正常,公若藐鬆了口氣。 突然,有一人莽莽撞撞進廳來,也不向眾人施禮,而且走路的聲音非常響,這當然完全違反相關禮法規定。 包括公若藐在內的所有叔氏家臣們都注意到了這個人,大家都認識,張三,叔氏家族圉人。 隻是大家所不解的是,區區一個小吏,怎麼也參加這種級別的重要會議? 而令公若藐驚訝的是,張三居然手裡拿著一柄劍! 公若藐頓時緊張起來,他呼地站起來,上前一步,攔住張三,喝道:“大膽張三,宗主召集會議,居然敢持劍前來,意欲何為?” 張三被公若藐這樣一喝問,顯然是嚇傻了,結結巴巴道:“主公昨日視察馬廄,落下佩劍。今日小人發現主公遺落之物,立即給主公送來,不想犯了規矩,請主公恕罪!” 說罷,張三欲下拜領罪。 公若藐喝道:“等一下,此劍真是主公之劍?拿來讓藐看看!” 張三心中暗喜,卻裝作唯唯諾諾的樣子,將劍遞了過去。 依禮,如果領導要看自己手中的劍,那必須要將劍柄遞過去。但張三這樣的人,明顯就是一介小懂禮儀的小小圉人,他居然自己手握劍柄,卻將劍尖給遞了過去。 見張三緊張得連基本禮儀都忘了,滿堂都哄笑起來。 公若藐也笑了,看著張三遞過來的劍尖,對張三道:“你怎麼緊張成這樣?難道你把自己視作了專諸,將藐當成了吳王不成?” 公元前515年,吳國公子光與刺客專諸密謀,以宴請吳王僚為名,藏匕首於魚腹之中進獻,專諸當場刺殺了吳王僚。 這個事已經過去了十多年,但春秋江湖,誰人不知? 張三頓時愣住了,公若藐言罷,哈哈大笑,眾人也皆笑。 滿堂哄笑中,張三真的非常緊張,他慌忙想要調轉劍。但可能過於緊張,居然腳下一個趔趄,整個人向前傾去! 說時遲,那時快,電光火石之間,隻見張三的劍撲哧一聲,刺在了公若藐的心口,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並直接透胸而出! 五步之內,鮮血飛濺! 公若藐張著嘴,眼睛瞪著因惶恐至極而癱軟於地的張三,最後重重倒在地上! 剛剛還哄笑滿堂的大廳,此時靜得嚇人! 堂堂郈邑邑宰公若藐居然就這樣死了!太不可思議了! 很顯然,這是一個意外,張三這樣的圉人,給他一百個膽子也不可能要存心刺殺公若藐。 公若藐之死,從某種角度看,甚至還是咎由自取! 誰讓他多管閑事非得去過問張三的劍?誰讓他去嘲笑張三失禮?誰讓他把張三嚇得差點大小便失禁?張三失手,不就是你公若藐自己沒事找事作死的節奏? 得到消息的叔孫州仇急匆匆趕到,見公若藐死了,心中大喜,卻裝成悲痛萬分的樣子,頓時大哭起來。 然後,叔孫州仇鐵青著臉,命人將張三拖下去,亂刀砍死! 張三故意裝作楚楚可憐的樣子,哭著喊著冤枉。 早有叔孫州仇的親信上前勸諫道:“主公,此事張三確實無辜,請主公饒恕了他吧。” 然後,就將整個過程一五一十都細述了一遍。 接著,又有數人上前勸諫,最後,叔孫州仇裝作氣憤無比的樣子,恨聲道:“張三雖無過,但公若藐乃叔氏重臣,如今橫死,張三無論如何都要接受懲罰!” 最後,張三得到的懲處是二十大鞭。 當然,張三的這二十大鞭以及他在除掉公若藐過程中的完美演出,換來的是叔孫州仇後來給他的提拔重用及今後全家的榮華富貴! 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