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00年初冬,曲阜,季府。 季氏家族宗主季孫斯靜靜聽著親信詳細匯報郈邑叛亂之事,皺了皺眉,自言自語道:“唉,對不住了,晉侯。” 是的,這一次,魯國又是靠著齊國才徹底平定了郈邑之亂。 晉國,當然是絕對不希望魯國被齊國拉攏過去的。 可以說,齊景公在這次郈邑之亂中,先是直接出兵幫助平叛,再是以接收郈邑卻不取郈邑的辦法,使郈邑重新歸叔氏掌控。 叔孫州仇對齊景公心甚感激,郈邑之亂平定後,立即親自赴齊國朝見齊景公。 齊景公非常得意,安排了國宴招待叔孫州仇。 席間,叔孫州仇非常謙恭,多次向齊景公敬酒以表謝意。 齊景公麵有得色,但嘴上卻道:“夫子不必多禮,夫子的事就是寡人的事。這次寡人之所以敢大膽進兵並努力為夫子分憂,最主要的原因是郈邑正好是齊、魯兩國之間,又是夫子的封邑,換作是其他人的封邑,寡人估計還不敢出麵乾涉哩。” 齊景公有意抬抬叔孫州仇,但叔孫州仇聽齊景公此言後,起身正色道:“君侯此言,非寡君所願矣。外臣事奉國君,是為了國家與社稷,相信貴國之臣也是如此。 所以,如果隻是外臣家裡的私事,外臣絕不敢勞煩君侯。但郈邑之事是敝國之事,故外臣才敢奉寡君之命來請求君侯。對那些惡臣,天下人都厭惡之,都群起而討伐之,這才是道義所在。” 齊景公聽後一愣,心裡搖了搖頭,暗道這個叔孫州仇,明明得了寡人幫助還不想欠寡人人情,非得將這個人情欠到國家層麵。看來,魯國人都是人精吶。 不過,對齊景公來講,這些都是無所謂的。讓齊景公關心的,是借機說服魯國公開宣布脫離晉國陣營。 要知道,此時的晉國,貌似隻有一個魯國還未宣布脫離晉國陣營。 春秋江湖到底怎麼了? 到處都是大事!我們得交待一下了,否則就要被這個江湖給迷失了。 超級大國、諸侯聯盟盟主晉國內亂不斷。 晉國已經完全形成了範氏、中行氏、趙氏、智氏、韓氏、魏氏這六卿世襲執政製,其中中軍元帥一職最為重要。 這六大家族中,範氏與中行氏結成了穩固的同盟,與趙氏的矛盾日益激化。韓氏與魏氏可謂是同盟關係,與趙氏關係較好,這就形成了兩大互相對抗的集團。 而智氏則相對較弱,但智氏卻緊緊與晉國公室站在一起,成為中間派。 六大家族為了更大的權力與地位,一直在明爭暗鬥,強大的晉國就在這樣的內部政治生態中不斷被削弱。 再加上晉國一直以來地位超然,實力過於強大,算是獨孤求敗般地在春秋江湖橫行,導致晉國上下對列國諸侯蠻橫無比。 卿大夫們經常向列國諸侯索賄,列國諸侯對晉國早就離心離德。 作為諸侯聯盟盟主,晉國的對外政策是晉國優先。 許多在列國諸侯眼裡需要晉國出麵的,晉國偏偏不出麵,因為不符合晉國利益。 許多在列國諸侯眼裡看來不需要晉國乾涉的,晉國偏偏野蠻乾涉,因為晉國利益的需要。 其實也不能說完全是晉國利益需要,而是晉國某大家族的利益需要。 尤其是晉國第一大家族範氏家族和第二大家族中行氏家族,這兩大家族的聯合,可謂是全天下最有權勢的家族,也是全世界最貪腐的家族。 這樣的盟主,誰還會真心追隨? 公元前501年,晉國權臣、中軍元帥範鞅去世,晉國政治格局重新洗牌,中軍帥佐分別為智躒、趙鞅,上軍帥佐分別為中行寅、韓不信,下軍帥佐分別為魏侈、士吉射。 之所以要提這些晉國重臣的名字,那是因為在接下來的春秋風雲中,這些名字將與魯國息息相關。 另外一個超級大國、諸侯聯盟盟主楚國呢? 前麵講了,公元前506年,楚國在吳楚柏舉之戰中大敗虧輸,隨即都城郢都被攻陷,楚國幾乎一夜之間由天上掉到了地下! 小小的吳國居然差點滅亡了強大的楚國,這令整個春秋江湖目瞪口呆! 幸虧楚國地大物博,國家實力雄厚,雖因一時之敗遭到沉重打擊,但很快就重新站了起來。 先是聯合秦國頑強抵抗吳軍侵略,並一舉擊敗吳軍。 再是整個國家遭受滅頂式打擊後,楚國公室完全凝聚起來,年輕的楚昭王更是勵精圖治奮發有為。 此時的楚國政治清明,軍民團結一致,楚國重新以超級大國的形象展現在整個春秋江湖,令誰也不敢輕視。 但楚國基本放棄了中原爭霸,楚國的目標隻有一個,全麵地、徹底地搞死吳國! 正是在這樣的國際大環境下,雄才大略的齊景公認為應該要有一位新的中原諸侯出麵來替這個江湖主持公道,即應該要有一位既非晉國亦非楚國的中原諸侯聯盟新盟主。 這個新盟主,當然就是齊國了。 而且,齊景公也是一位奮發有為的主。他在年輕時就奮發過,也一直與晉國在較勁,但屢較屢敗。 不,應該說是屢敗屢較。如今,機會又來了! 宋國、鄭國、衛國已經脫離了晉國,傳統中原諸侯中貌似唯一沒有脫離晉國的,隻剩下魯國了。 但魯國已經與齊國結盟,齊國又與其他列國結了盟,以齊國為帶頭大哥的反晉聯盟已經成型。 對魯國來說,隻差一個聲明,一個脫離晉國陣營的聲明。這個聲明,說穿了就是魯國與鄭國的關係正常化。 魯國與鄭國交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原因也很簡單,鄭國是最早宣布脫離晉國的中原諸侯,晉國無力來打擊鄭國,就指示魯國討伐鄭國。 這種代理人戰爭的結果,是晉國永遠在春秋江湖吃香的喝辣的,而列國諸侯之間互相矛盾重重。 春秋時期的國際政治生態,與如今又有何異樣? 魯國與鄭國因此而交惡,如今齊國與鄭國結了盟,又與魯國結了盟,在齊國的調停下,魯鄭兩國終於同意坐下來好好談談。 公元前499年冬,在齊國主導下,經過多番雙邊、多邊談判,魯國卿大夫子叔還赴鄭國,與鄭國盟誓,兩國關係實現了正常化。 魯鄭和解,意味著魯國徹底脫離了晉國陣營。 按照齊景公的戰略部署,中原諸侯新聯盟將要對晉國發動軍事挑戰。 但魯國仍舊在猶豫,按照季孫斯、仲孫何忌和叔孫州仇這三位魯國大佬的意見,魯國內部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暫時不便參與列國諸侯之間的重大軍事行動。 這個嚴重的安全隱患,就是如何徹底解決三桓家臣時不時搞叛亂的問題。 最早,是季氏的費邑邑宰南蒯。接下來,是季氏的家宰陽虎。然後是叔氏的郈邑邑宰侯犯。 如今,還有費邑邑宰公山不狃蠢蠢欲動。 孟氏呢? 孟氏也有一個位高權重的牛人,公斂處父,此時正盤踞在孟氏最重要的封邑成邑! 魯國,必須要有一個穩妥的辦法,讓這些盤踞在重要城邑、手頭掌握著重要軍事和經濟資源的牛牛級別家臣不敢對三桓生出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