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到時候新增的三千戰兵分屬六位將領,彼此之間可以相互牽製,這對沒有親衛軍的張平來說,更為安全一些,畢竟張平對於他們並不是完全相信。 隨後孫銘等六位將領離開之後,張平才帶著張墨朝著自己的住處而去。 回到自己的住處之後,張平這才對張墨說道:“親衛軍組建的事情可以提上日程了,現在魯山寨勢力範圍的黃巾部眾都已經統計完畢,你可以從中挑選一批品行端正的少年過來,以一千人為上限。” 張墨頓時激動的點頭說道:“我明白,我會安排下去的,之前我和幾位太平道使者頭領已經挑選了大概兩百多名少年,都是太平道的信眾,這些人可以當做骨乾。” 張平微微點頭說道:“我到時候會對他們統一考核,在優勝者中優先考慮這些太平道信眾。” 對於太平道信眾的忠誠度,張平還是十分認可的,畢竟就是他們的存在保全了他的性命,否則管亥早就對他下毒手了。 隨後張平又吩咐了張墨一些事情後,這才上床盤膝修煉,至於睡眠張平完全可以用修煉代替,偶爾會進入深度睡眠來恢復精神。 一夜無話,第二天早上張平醒來之後,洗漱完畢就來到了議事大殿,畢竟這裡的條件要比他的石屋條件好上許多。 而此時魯山寨抽調前往屯田的青壯以及他們的家眷早已經出發了,畢竟要在巳時之前趕到集結地,率領青壯的屯田使者可是不敢耽擱。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訓練的戰兵已經自發的整隊站軍姿,根本不需要張平再去督促,而這就是習慣的力量,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習慣的力量將會讓他們變得更加的強大和堅韌。 當張平站在高臺上的時候,所有戰兵都崇敬的看著張平,朝著張平行軍禮。 張平還了一禮後開口喝道:“我們已經訓練了七天的時間了,今天就是檢驗大家成果的時候了,希望你們所有人都不負我的期望,都能夠完成今天的全武裝拉練。” “諾!”一千多名戰兵齊聲呼喊道。 “繼續訓練,半個時辰後開飯!”張平伸手一揮,開口說道。 所有的戰兵都繼續訓練了起來,而張平卻是帶著自己四位護衛去安排今天的拉練事宜,畢竟這還是戰兵的第一次全武裝拉練,為了防止意外的發生,很多事情都需要安排妥當。 半個時辰後,隨著張平一聲令下,所有戰兵一起用飯,雖然飯食並不好,但是每一位戰兵依舊吃的津津有味,這讓張平不得不感嘆這個時代的糧食物資匱乏。 而屯田就是為了解決糧食問題的不得已做法,畢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充足的糧草在這個時代是必定會餓殍遍地。 而此時孫銘、吳兵等六位將領抽調的戰兵已經陸續到來了,大大補充了魯山寨的防衛力量,倒是讓張平放下了心。 吃過飯後,張平也穿戴上了自己的那一套嶄新的盔甲,腳踏圓頭長靴,腰間挎上三尺長劍,手中還持著天公將軍曾經持有的太平法杖。 渾身的裝備足足六十多斤,騎在張墨為其準備好的黃驃馬上,整個人顯得十分的威武,讓所有的戰兵都紛紛側目。 隨著張平的一聲令下,一千多名戰兵集結完畢,他們都已經換上了自己皮甲和盔甲,拿起了各自的武器,雖說五花八門十分都有,但是這已經不能苛求了。 畢竟黃巾軍的物資匱乏,能有武器已經很好了,甚至很多底層的戰兵根本沒有自己的武器,戰鬥的時候拿著木矛就沖鋒了。 張平帶著自己的護衛騎馬走在最前麵,後麵的戰兵列隊跟上,隨著整齊的腳步不斷踏出,魯山寨周圍的山林中的鳥雀亂飛。 張平回首看著這一千多名戰兵,忍不住滿意的點了點頭,畢竟這樣整齊的隊列是精銳之軍才有的。 時間流逝,當張平帶著這一千多名戰兵趕到屯田集結地的時候,還未到巳時,不過這個時候屯田的青壯以及他們的家眷大部分都已經趕到了,即便是未能趕到的距離這裡已然不遠。 張平看著青壯以及家眷們衣衫襤褸的模樣,忍不住心中一酸,畢竟這就是黃巾部眾的現狀,跟流民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區別,隻不過是多一些組織性罷了。 留守在這裡的將領郭林看到張平來到了這裡,大吃一驚,連忙起身迎了上去,行了軍禮後道:“少將軍,您怎麼來了?” 張平回了一禮後,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翻身下馬,將馬匹交給護衛看管後,開口說道:“屯田要開始了,所以來看看,順便帶著這一群戰兵進行一次全武裝拉練,檢驗一下訓練的效果。” 郭林看著張平身後那些排的整整齊齊的戰兵,心中別提多羨慕了,畢竟這樣的軍紀軍容已經超過了所有的黃巾軍,就連他們的親衛都比不了。 “效果很好啊,少將軍你的練兵之法實在是太好了。”郭林有些艷羨的說道。 張平擺了擺手,苦笑著說道:“要想完全練成,還早得很,現在隻是一個空架子,看著好看罷了。” 對於張平的話,郭林是不相信的,不過他也沒有多問什麼,不過他還是將這些記在了心中,準備向管亥匯報。 張平此刻卻是開口問道:“來了多少青壯和家眷了?” 郭林看了一眼手中的木籌,連忙說道:“大部分都來齊了,還差一千多人未到,想來也快了。” 張平點了點頭,隨後讓身後的戰兵原地休息,畢竟全武裝跑了這麼遠,他們早就累了。 郭林此刻卻是看出了這群戰兵更多的不同,完全可以做到令行禁止,這是十分難的事情,畢竟要想做到這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這一群戰兵卻是隻訓練了不到十天的時間就做到了,這更是讓郭林忍不住心中一緊,心中的危機感大盛,讓他有一種不寒而栗的感覺。 張平卻是沒有注意這些,而是在計算著青壯的人數與耕牛之間的比例,卻是發現這個比例太低了,兩百青壯都難以擁有一頭耕牛,遠低於這個時期的耕牛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