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事(1 / 1)

風起刈羽 有網癮的牛 2793 字 2024-03-19

戰國時代的武將一直受到遊戲、影視作品的影響,都給人一種隻知殺人、權謀、追名逐利的印象。其實這隻能說是一個被過度誇張的印象。首先對文化的追求度跟太平、戰亂沒有必然關係,日本中世就沒有多久安寧過,而在戰國時代,「亂中有道」,武士社會對附庸風雅並不排斥,高級武士,或者想向上爬的武士更加必須具備軟實力,即「文化力」。   昨日談到家訓中較為有名的後北條家《早雲寺殿廿一箇條》裡,便提到:   「不擅歌道之人實在可鄙,必學歌道」   「哪怕隻有一點點的時間,也要習慣身上帶著讀物」   「文武弓馬之道為常??文為左,武為右,為古來之法,不可不兼備」   對於戰國武士來說,精神生活、文化風流都是重要的生活一環,而不是隻知窮兵黷武的   昨日談到戰國時代武士對文藝也是有追求的。不過,文化、文學跟藝能這些造詣難以一蹴而就,沒有一定的修養以及培育,是沒辦法做到好的表現。然而,要展示軟實力不能拖,那應該怎麼辦呢?   其中一個方法就重金邀請文化傳承者—京都貴族來作客,開班授課。當然,對於生活受戰亂影響,莊園食邑被武士巧取豪奪下,貴族賣藝求生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但是,這不隻是一宗技能傳授的買賣,也是兩方建立關係的機會,尤其是對於在偏遠地區的有力領主(大名)來說,朝廷的人脈對於要增加自身的權威,往臉上貼金很有幫助。   到了豐臣時代,原本各住東西的領主們受秀吉政策的影響,長駐京阪,交流日多,武士與武士,武士與貴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更加平常,軟實力更是重要,參加連歌會之類的活動寫的不好就會丟臉了,那又怎麼辦呢?古今中外的不二法門—請槍!   即事前讓關係友好,又會出席活動的京都貴族事前幫助準備和歌,到時候讓大名背好再寫,又或者事前先讓貴族檢查自己準備好的歌詞,修改好再用。這種情況不隻大名,其實平民出身的秀吉也有不少找人代勞的情況。   看起來很讓人笑哭不得,但結果上,在文化史的角度來說,傳統文化的傳承得到發展的重要機會。   昨日談到大名諸侯在文事上絞盡心思,甚至為了不丟臉,在出席歌會時,會請槍代作,力保不失。事實上,以前談到當時的中上層武士對於學問、文事一直都十分重視,武士從小入寺廟學識也是常識中的常識,即使是給予我們隻知兵事的謀將、勇將都有一定的文藝技能。   例如毛利元就,有空便會寫詠和歌連歌來求慰藉,其他有餘力的諸侯甚至會邀請京都的貴族、寺僧來自己家裡開班授學,武田信玄和長宗我部元親也會鼓勵家臣勤學,空餘時學習歌、笛、蹴鞠,隻是「不能過度」。   因此,常提到江戶時代末期的鬆平定信評今川氏真、大內義隆、足利義政好茶道、學問、歌道而亡的事,首先這是受到時局影響,有點以古喻今,而且事隔近三百年後的評論,中間早已受到軍記的影響,而且退一步說,錯的不是好茶、學問及歌道,而是過了度而已。   在不少粉絲的想像中,戰國時代就是以戰養戰,暴力無日無之的歲月,但其實戰爭並不是人們唯一的生活主題,尤其是大名們也不可能隻想著打仗,那麼,不打仗的時候他們平常乾什麼呢?   這方麵的史料不算多,但從個別家族的記錄可以看到,個別大名日常做的最多的,是舉辦歌會、看能劇,以及狩獵,有時候也會到家臣家裡作客遊玩,反過來也會招待一些重臣到居館裡吃飯。   除此之外,大名最常做的還有去附近的寺社參拜,祈求武運、家運昌盛,還有,如果附近有溫泉的話也會間中去泡泡。   自身的活動外,另一個最多看到的便是送禮及收禮,給附近領主的禮物,再從使者口中詢問對方的近況,反之亦然。日常禮儀與邦交總是密不可分的。   由於那個時代還沒有大奧製度,大名與妻室的生活基本上沒有被係統的記錄下來,同時這也屬於大名的私人生活,自然也很少有人故意記下了   在戰國為題的大河劇裡看到大名的禦殿(開會的地方)會鋪滿榻榻米,但其實我們現在去二條城二之丸禦殿看到的那種拿榻榻米當地板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要快到江戶時期才普及,在這之前,還是以木地板為主流,不會鋪滿榻榻米,因為成本還是比較高。大名本人則坐在一塊較小的榻榻米上,表示地位不一樣。   在日本古代的禮儀中,君與臣之間的關係十分清楚,這條清晰的界線在不同的場合都必然會展現出來,以前本專頁提到的賜名問題便是一例。   另外,為了向主君(大名)表示忠誠,每月甚至每周到主君的居館問安、開會、參加宴會都十分重要。由於重要的家臣本身也是領主,也是人家的主君,這種定期到大名居館出仕奉公既是效忠,也是負擔。不過,對於家臣來說,能夠去的還是必須去,而且要保住這地位,才能確保自己及自己的親族、友好朋輩的利益不會因為掌握不了主君的最新政策而受到影響。到了後來流行將家中移到大名城下的政策後,主君隨時隨地召見、密談也變得容易,但家臣要管理自己的食邑便更加麻煩了。   反之,主君又會不會去家臣家裡「家訪」呢?   #會的!但並不經常,而且是限定去玩的時候,例如歌會、宴會等。由於在當時的思想上,到人家的居館也意味著臣服,因此主君到家臣家裡,家臣必須隆重其事去準備,迎駕,大排筵席,全家上下可說是拚了命去做好,而且有時還要請其他同僚也出席才行,一方麵是「裝帥」,一方麵也是給足主君麵子。   由於主君到訪的政治意義十分重,主君願意去拜訪的臣子要不就是位高權重,要麼就是當前紅人,處理不好的話,容易遭到妒恨,引火自燒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