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計劃’和‘變化’(1 / 2)

作為曾經興隆鄉最有名的大老板,靠著砂石廠一度風光無限,可自從天然居落戶之後,又是養殖場,又是采摘園,又是包山,又是帶著老百姓致富,童猛童大老板,地位急轉直下,多多少少心裡是有點不舒服,潛意識裡帶有些許的敵視。

土生土長的興隆人,靠著砂石廠起家,又帶著人做彩鋼房生意,曾經可是鄉裡的座上賓,現在嘛?劉大龍才是那個財神爺。

對麵張老三說的話,童猛信,誰讓人家有個好大哥呢?誰讓他弄了很多果蔬大棚當采摘園借著天然居的東風也賺到錢了呢?

“具體說說。”童猛來興趣了。

張慶發張老三頗有些指點江山的意思,點燃一支煙:“童哥,咱也打一個,咱也弄一個溫泉度假山莊出來。冬天沒辦法破土動工,一些相關手續我們想辦法壓一壓對方,年前年後的,也能找一些理由。我們的手續先拿到,開春先動工,搶他們前麵。”

童猛:“你知道他們怎麼弄?”

張老三老神在在信心滿滿:“我二哥就是開飯店的,天然居那點東西不算什麼,他那溫泉小院不是挺出名嗎?有樣學樣唄,到時候,提前再想辦法將他們的設計方案弄出來。”

童猛手指在桌麵無意識的輕輕敲打,顯然在盤算著張老三說的話有多少可操作空間。

“童哥,有錢大家賺,哪有都讓他們嘗鮮的事情。”

童猛猛的坐直身軀,童孔放大:“乾了。”

張老三一拍手掌:“對,乾了。”

這個冬天,魏濤很順。

從鬆江劇場承包權轉讓之後,他發現自己不再花錢了,幾個生意都是按照固有的節奏給他產生利潤。

貨車司機入股的事情,也在摸索中前行,魏濤給最先嘗試的貨車司機馬建平和周大偉周鑫父子等人,做了一個承諾,三次貨物兜底,如果三次以運費抵貨款的行為,加起來總和沒有賺到比正常運費多的收益,他給他們兜底。

一趟車,多賺兩三千塊錢,足以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

風險有,那就是貨物在路上出問題,如果是以運費作為入股,顯然大頭還是魏濤和劉大龍等人,司機們隻是會更認真更專注的對待貨物,畢竟,現在這也算自己的生意。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司機開始運費入股嘗試,第一批的馬建平等人,已經開始拿幾萬塊錢投資,他們控製自己的量,每一車貨,投入比例不超過一半,賺了一次錢,這心裡就抑製不住的癢癢,魏濤和劉大龍自己沒渠道了,他們天南海北的跑,也結識了很多貨主,當他們想要找點貨時,要比魏濤他們更容易。

“我們不懂,你派個人過來,費用算在成本裡,看看貨,別讓別人給我們湖弄了。”

張建和王海更忙了,兩人也隻能是在培養出合格的人員和成熟路線之前,充當空中飛人。

以前,覺得坐飛機是高大上的行為,偶爾嘗試一下,那是成功人士的領域,沒想過有一天,自己反倒坐飛機坐到吐。

魏濤基本放手,劉磊坐鎮操盤,果蔬批發這邊,他總負責。

工地那邊停工,魏濤也沒什麼乾的,每天上網查找一些資料,看看能否喚醒自己記憶裡穩妥的賺錢模式在鬆江展開。

互聯網領域,還是望梅止渴的階段,最牛的那一批,已然起勢,而之後誕生於智能手機時代的互聯網項目,目前連創意還沒有。

每隔一段時間,魏濤就會專門搜索互聯網相關新聞,他發現這上麵的訊息,真的太少了。為此,他專門聯係了在羊城、特區那一帶上大學的初中同學,大家因為幾次聚會和鄭老師的事情,聯係多起來。他委托同學,幫著訂購那邊互聯網計算機等產業的專業雜誌,同時也讓同學幫著購買一些區域的報紙,每隔一個月郵寄一次。

他的行為讓同學很是不解,不明白他是什麼意思,你說訂雜誌還好說,你關注這些事,可小區域範圍的報紙你要來乾什麼,還是失去時效作用的報紙。

魏濤並沒有解釋,每隔三個月,給對方打一次錢,讓對方幫著操辦這些事。

燕京方麵就不必說了,讓關錦月去弄,會更為詳細。

專業的雜誌、報紙,他不一定都感興趣,會放在手邊,隨時翻看一下,不求甚解,隻是一頁一頁的掃過去,期待著看到一些感興趣的東西,能指定喚醒自己腦海中一些記憶。

他剛重生回來那會兒,也曾用自己潦草的字跡和一些故意加入的記錄方式,一段時間去回憶未來十幾年發生的事情,大事還好,但一些跟並沒有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記憶,還是很模湖,有的甚至根本想不起來,譬如一些很熟悉的

現在這樣,隻是希冀可以看到一些熟悉的公司名字、熟悉的公司創始人名字、熟悉的軟件或是設備名字,如果有機會,他是不介意看看能否操作一下。就算不能,給自己那本記錄記憶的本子裡,填寫一些資料,也是很有必要的,說不準什麼時候契機就來了。

小白人一個,你兜裡有巨款,也不一定有資格去投資,或者有資格投資後會被那些強大的未來大老們,將你當成韭菜割了,最終明明是一個幾百倍幾千倍甚至更多收益的超前投資,隻能拿到旁人眼中賺大了幾倍十幾倍收益,這還是好的,碰到一些狠的,吃人不吐骨頭。

直到現在,魏濤也沒覺得自己能夠跟那些後來在各大富豪榜單上頻繁出現的大老們坐在一張桌上談生意,腦子智商不是一個級別的,唯一增漲的一點信心就是,我不是一個小白人,雖說是個你們眼中東北小城的土包子,可這土包子,也是商場上轉過幾圈的人,別想著湖弄我,也沒想著拿我當傻瓜來對待。

至少,現在的魏濤覺得,遇到那些實力與學識相匹配的新一代六零後七零後有學識的創業者,在對方創業初期和B輪C輪融資之前,自己是有實力保護自己的利益。

玩腦子玩不過隻能認,所以他一直找的是自己深度體驗過談得上至少用戶級別熟悉、在大方向上曾經看過新聞知道的項目,這樣就算玩腦子玩不過人家,大方向上不至於走錯,能夠盡可能多的保存自身利益。

玩腦之外呢?

這也是魏濤願意跟衛家保持深度合作的理由之一,也是他還讓朱峰、喬新華這類人暫時圍繞在自己身邊的原因。任何行業的草創階段,當它顯現出了足夠的潛力和未來的價值後,資本會蜂擁而至,除了資本之外,還有各路勢力。

曹海洋厲害,可曹海洋的影響力充其量是在鬆江,這跟未來魏濤想要做長期持有投資的項目,關聯不大,反倒是朱峰這類人,多多少少,哪怕沒什麼太大作用,也不至於讓人覺得這個看似外行的投資人,來自東北小城,是個暴發戶,可以隨便欺負,反正他什麼也不懂,到時候將他踢出局還是將他吞了,他也隻能眼睜睜看著。

狠人,身邊有狠人。這類人不能跟他動粗,犯不上,不過大老粗一個,咱們是明人,想要對付他,動動腦就好了,融資比例改變,投資戰略改變做一些看似錯誤的決定,幾下就能將對方甩下車。

魏濤就希望有這樣對付自己的人,什麼戰略項目能夠持續到後期爆發,什麼項目夭折,後者不知道,但如果跟前者擺在一起,哪怕前者的某個階段戰略決策再荒唐,都不至於動搖魏濤的信心,不會被對方牽著鼻子故意弄到後者項目之中,最終或是被稀釋到沒剩下什麼,或是嚇得你草草退出,或是以那個階段的足額利益吸引你退出。

隻要堅持到已經聲名鵲起的階段,那是魏濤覺得最理想的狀態,我不想成為什麼大股東站在臺前,也不想占據著什麼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去耀武揚威,我就當個小股東就好,哪怕最終一輪又一輪,被不斷擴張的市值帶來融資比例稀釋,他心裡想的是後來那幾個超大互聯網公司,自己有一兩個機會就好,最終能持有1的股份,都算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