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天下各派,聞言皆動(1 / 2)

  第138章 天下各派,聞言皆動(月末求月票!)

  未聞弒君,誅一獨夫耳!

  陳洛所撰寫的檄文當中,前麵數落的那些罪狀部分言之有理,部分則帶有幾分強詞奪理的意味在。

  但通通不重要了!

  “誅獨夫”這個論點擺出來後,讀到這篇檄文的世人感受到的情緒唯有震驚,無以復加的震驚。

  已經很久沒有人敢於這麼剛的說話。

  這可以是孟儒的觀點啊。

  自始皇帝一統六國,百家學術凋零,其中孟儒更是幾乎斷了傳承,被趕盡殺絕。

  不過孟儒的衰落倒不全怪始皇帝,在戰國後期,他們已經開始受到限製與打壓。

  原因很簡單,在皇權獨尊的時代,“誅獨夫”這類言論永遠是“大逆不道”的。

  這樣的聲音在至高者聽來,太過聒噪,是自己走上獨尊道路的阻礙,是他們眼中的一根刺。

  可對於這類言論,上位者隻能嚴加禁止傳播,但不能明目張膽地說它錯了。

  畢竟商湯和武王這些聖王的例子明晃晃地擺在那裡,把他們倆稱為“弒君者”,那天下士人恐怕是要沸反盈天。

  從陳洛這篇檄文,每個人都是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聰明人看到的不單單隻是這篇字字誅心的文章,而是去試圖理解它背後的深意。

  甚至於被這篇檄文討伐的對象熊心,已經沒有人關心了。

  一個即將被掃進垃圾堆的家夥,有什麼好說的呢?

  他注定改變不了自己的結局,在霸王戟下,能守城月餘都算他厲害。

  而這篇檄文所代表的態度,才是百家諸子最為看重的東西啊。

  鄒平縣。

  “夫子,夫子。”一名麵容清秀的少年匆忙跑進屋內,“今日城門楚軍士卒念了一篇檄文,其中便有吾派先賢的觀點。”

  被稱之為夫子的伏生緩緩抬起頭來,微微瞇眼說:“楚地蠻子居然還會撰寫檄文?令人詫異,你背誦與我來聽。”

  作為齊人,他一向是不太看得起楚人的,言語間多稱呼他們為蠻子。

  “是夫子。‘始為項公梁尋熊心於田畝之間,而後疏遠項氏,多用小人,罪一。熊心迫項公梁於冬擊秦……孟子雲:“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當如是。’”少年的記憶力不錯,磕磕絆絆地背到最後,將基本內容是闡述清楚。

  原本淡定的伏生是按捺不住,微瞇著的雙眼睜開,其中有光。

  “這真是楚人作出來的嘛?居然能貫通我儒家先賢大義。”伏生激動地站起身來,“如此這般,我派將興啊。”

  要知道學派興亡,往往便與統治者的喜好有關。

  比如大秦看重法家,那這天下二十年間,隻有他們的聲音最洪亮,蓋過了其他所有人。

  若是現在項羽對儒家思想有所傾向,那伏生立刻是放下自己對楚人的偏見,想去抓住這個復興儒家的機會。

  “夫子,那這屋子的院墻要拆嘛?”那少年小心翼翼地問道。

  伏生擺了擺手:“這事暫且不急。不僅是要看這個怎麼說,還要看他怎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