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新的獎勵觸發了(2 / 2)

  它需要結合完善的宗法製與禮樂製來實施,不然的話就會變成熊心時的分封局麵,天下的安穩維係不到半年,就全然分崩離析。

  秦代的郡縣製。

  秦亡,亡於治,而非亡於製。隻是它建立偌大一個王朝,卻短短十數年滅亡,對於劉邦他們這些親歷者,那是相當震撼的。

  他們誰敢冒著風險,拿著自己親手建立的基業去證明大秦的滅亡不是因為郡縣製。

  畢竟天下烽火四起時,隻有扶蘇一人在關中苦苦支撐,再無其他宗室子弟率兵來援。

  在劉邦和蕭何看來,這就是始皇帝寸土不封的苦果。

  隻是劉邦敏銳地察覺到,現在天下的土壤已經不適合邦周分封製的存在。

  它是落後一個時代的舊船,承載不了新興王朝的揚帆。

  可暴秦的滅亡又在眼前,害怕郡縣製太過超前。

  於是劉邦沉默下來,緊鎖著眉頭,頻頻端起起杯子,卻又隻是將它轉上半圈,又放回到案牘上麵。

  “難辦啊。”揉了揉眉心,劉邦嘆了口氣,“老蕭,要不我們這兩種製度一起用好了?”

  他還是很會用“中庸之道”來解決問題。

  兩個辦法各有各的優劣,那麼中和一下,將它們一並實施。

  那麼到時候哪怕有什麼問題需要調整,不用擔心船大難掉頭。

  “郡國並行嗎?”蕭何揉了揉下巴,“這確實是個辦法,何況實施郡縣是完全不……不好推行的。”

  他是想到項羽的楚王必須要封,因此推行郡縣製,中間突兀地冒出封國來,那變得不倫不類,硬是要推行郡縣製,反而顯得更加奇怪。

  劉邦點頭:“既然如此,那何處為郡,何處為國?”

  想了想,蕭何接話:“關中不封國,韓地、魏地不封大國,燕地少置郡,大概如是。”

  這是他短時間內想出來的基本法則。

  關中不封國,韓地、魏地不封大國,是為了避免能有諸侯強盛起來,瞬間反噬朝廷。

  正常情況下,隻要確保諸侯難以快速攻占進入國都的關隘,那麼隻要王朝不到中後期,那麼天下勤王之師足以將叛亂的苗頭摁死。

  司馬家那直接在洛陽附近大亂鬥的八王之亂,就屬於奇葩的反例。

  至於正麵例子,七國之亂、三藩之變被迅速平定,皆是因為他們起兵的地方威脅不到當時王朝統治的根基,哪怕初期聲勢浩大,可終究顛覆不了政權。

  劉邦自然理解其中關鍵。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是若有所思道:“老蕭你所言不錯啊。關中、三晉之地在手中,人心不思變,那天下豈會復亂。

  不過其他地方需要封王、封侯,老蕭,你有什麼想法?”

  蕭何背上瞬間冒出薄薄一層冷汗。

  這個問題他哪怕發表任何意見,被傳出去後,那不知道會遭受多少記恨。

  萬一誰對封地不滿意,誰又覺得自己侯國內戶數少了,那想起當初討論分封時,是劉邦和自己一起定下。

  劉邦他們不敢得罪,那氣不就全撒到自己身上來了嗎?

  蕭何當即是言:“在下對各位同僚的功勞沒有具體了解過,無法評判他們對大漢的貢獻,還是需要您來進行決斷啊。”

  “也是。”劉邦微微頷首,覺得這事和蕭何商議確實不妥。

  他側過頭去,微微瞇眼笑道:“項王是受封楚地,江寧你呢?朕讓伱可以自行挑選封地,你想當魏王還是趙王,或者受封齊地同樣是可以,朕統統滿足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