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開這個話題,兩人站在道旁又交談幾句,揮手作別。
  彭越掉頭回到軍中,安穩防線。
  陳洛則策馬前去中宿縣,那兒被定為兩國和談之地。
  ……
  “開城門,迎接大漢使者。”中宿縣的城墻上,南越國的太常緊張地指揮道。
  對方僅僅有百騎,亦沒有進行沖鋒,不過是安安靜靜地列陣過來,沒想到就讓自己心底產生了偌大的壓力。
  就如同曾經的六國見了大秦甲士那般。
  看著那些騎兵下馬,肅穆威嚴地跟在他們談判的使臣身後,南越太常悠悠嘆了一口氣。
  這是中原王朝方可養出來的王者氣象啊,南越國在固守一處,偏安尚可,但沒有這股子“氣”,哪怕人數更多,排場更大,看著也比不過人家。
  兩刻鐘後,身後跟著十名貼身護衛,陳洛登上南越國為此次和談專門在小丘上修繕的一處高臺。
  “外臣陳洛,見過南越國主。”陳洛按照禮節問好。
  坐在上首位置的趙佗,笑嗬嗬地點頭回應:“孤即使身處南方,亦聽聞過你的名字,這次大漢派你來和談,看來是相當重視我們啊。”
  說完這話,他的目光掃過下麵自己的那些臣子。
  大漢是願意給我一個麵子的,換成你們來,誰行?
  陳洛接話道:“您說得沒錯,漢與南越本屬同源,都願意推崇華夏文化,與大漢北擊匈奴不同,我們之間沒有互相征伐內耗的必要。
  因此我這次是帶有誠意來與您進行和談。”
  麵對趙佗,自己沒有什麼壓力。
  對方在歷史上除了長壽之外,其他的事跡乏善可陳,讓人留不下足夠深刻的印象。
  甚至司馬遷都認為“尉佗之王,本由任囂。遭漢初定,列為諸侯”,趙佗的王位實在是任囂早逝加上時代眷顧,從而得來的。
  “好啊,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既然大漢想提出和談,那孤有好生之德,同樣不願意見國內百姓流離。”趙佗微笑著點頭,“既然如此,由陳大夫說說你們的要求吧。”
  陳洛將手中的那卷帛書遞給邊上的侍從,朗聲說:“我方的要求已經寫好,還請南越國主過目。”
  之所以不親自遞上去,主要是因為二十多年前的舊事,燕國使者荊軻藏匕首於圖中,差點把當時的秦王,後來的始皇帝刺殺,故而後麵使者送帛書時,先交予殿內侍從,再送到接收人的手中,避免這類事情復現。
  雖然趙佗早就知道和約的全部內容,但他在群臣麵前,仍是裝模作樣的仔細閱覽起來。
  片刻後,他微微閉眼,喚來侍從吩咐說:“讓群臣都過目一遍,看看他們有什麼問題沒有。”
  這卷帛書在高臺上的眾人手中傳閱起來。
  有資格參與和談之事的南越臣子,都屬於高層,人數不多,外加每個人並沒有太過細看。
  小半個時辰後,這卷帛書又送回到了趙佗手中。
  下方除了淡然端坐的陳洛外,餘者麵色都不太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