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天下最苦的酒
  “匈奴已退,南越稱臣,天下既定,四海鹹安。朕思沛縣父老,故而歸兮故鄉,欲邀舊日親友,一醉長樂也。”
  這道並不那麼正式的旨意在劉邦返回沛縣的途中,隨著使者朝四方送去,邀請他曾經的那群沛縣老友過來參加這次宴會。
  待在長安的蕭何等人大概來不及趕路,但在長安上朝時常常可以見麵,這道旨意受眾並非他們,而是分散封在齊地、三河地的眾多徹侯,以及齊相曹參、荊王劉交。
  他們會宴沛縣,等同說當年劉邦打天下的班底基本重新聚首,至少齊了三分之二。
  這次敘舊的宴會,對於受邀的徹侯們來說,同樣是一個機會。
  最頂尖的那批徹侯,要麼像蕭何、陳洛那樣,在長安擔任三公九卿,占據高位;要麼像韓信、周勃那樣,有戰事發生隨時聽候差遣,領兵出征;要麼像曹參那樣,外放為未成年諸侯王的國相,權傾一方且累積資歷。
  當下長安城內,往宮城邊上丟塊磚頭砸到的都可能是一名千戶侯。
  漢初的勛貴實在太多了。
  如果後臺不硬,戰功不夠顯赫,普普通通的徹侯根本坐不上讓他們足夠滿意的位置,因此不少人在長安蹉跎個一兩年,就上書請辭,選擇返回自己封國內當個悠閑的“土皇帝”。
  安逸的日子過上十年、二十年,原本再有雄心壯誌的人都會沉溺於舒適的環境,不願再提及奮鬥。
  劉邦召開這次宴會的時機偏偏卡在居中的時間點,再過幾年就不想努力的徹侯們現在燃起了希望,想要搏上一把,看看能不能通過此番機會重新煥發第二春,在長安城中撈到不錯的位置。
  收到這道詔令後,大漢疆土內權勢最為尊貴的那批人集體出動。
  他們上次如此整齊劃一的行動,還是當年從長安返回封地就國之時。
  沛縣之郊。
  車輪卷起滾滾塵埃,前麵是身著嶄新甲胄的禁軍儀仗清道開路,道旁一排排士卒站著維持持續的同時,仔細甄別著可能存在的刺客或賊人。
  見到這場麵,有百姓嘖嘖稱奇道:“隻怕今日過後,這條路都得被踩下去三尺高哦。”
  原本在路上和陳平不斷談論家鄉趣事的劉邦,見到真的離沛縣近了,反倒一言不發,安靜下來。
  大概是近鄉情更怯,麵對著知根知底的鄉親,他真擺不出在長安的那副架子,不好意思喊什麼“沛縣父老,你們的皇帝回來了”。
  “我們到沛縣城門了。”沉默許久的劉邦瞇眼望著遠處,“這條路我走過不知道多少回,出沛縣走這裡,回沛縣走這裡,沒想到今日再來,景象卻有幾分陌生。路邊那棵老槐樹還在,道路倒是寬了不少,城門應該是翻修了……”
  看著正在懷舊的劉邦,邊上的陳平靜靜聆聽著,沒有出聲。
  他並非沛縣人,不可能做到感同身受,因此無論自己在這個時候說什麼,都會打擾當下的氛圍,默不作聲讓劉邦自己感慨,才是正確的選擇。
  悠悠嘆了一口氣,劉邦站起身來,朝四周拱手,接著朗聲說道:“昔年城西劉季,今大漢天子劉邦,此日遊子身歸故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