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春去秋又來(1 / 1)

第316章春去秋又來 春去秋又來,花落復花開。 天下風雲變幻,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 每天發生某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日復一日累積下來,人們愕然發現現在的一切與從前有那麼多的不同。 時間來到了大漢四十五年,即劉恒在位的第二十載。 “直兒,這次你咋又帶了這麼多東西回來。”見著指揮著仆從往自己院裡搬著大箱小箱的長子,陳洛笑瞇瞇地把他喚到近前。 自己回到陽夏過了十七個春秋,遠離了朝堂上的明爭暗鬥,不用為政務憂心與操勞,隻需樂嗬嗬地享受退休生活,時不時去找項羽釣魚射鳥,跑到淮陰看看韓信的新作,心態都年輕不少。 當然,他安逸無比地待在陽夏這個世外桃源,並不能代表自己不問世事。 恰恰相反,上至朝堂,下至鄉野,陳洛都會通過專門的渠道去獲取最新動向,分析天下諸事之間的聯係。 每逢他翻看墨家商隊送來有關百姓生活水準的相關調查,頗為感慨。 《青苗法》等改革內容是有利的,但變法推行過程中受到的阻力卻龐大無比,加上下麵的執行同樣沒有到位,最後變法失敗,王安石下臺。 “劉午?”陳洛有些疑惑,感覺自己對這個名字沒有什麼印象,一時半會沒有想起來這人是誰。 由劉氏統治的齊國,反倒是最慘的那個。 在他及冠的時候,有不少臣子上書,請求將他外封。 而項羽同樣遭受了針對,劉恒借著由頭,從楚國境內劃出了幾座城池,規劃給周邊的郡縣。 別人沒能從自己這裡打探出來什麼消息,但他在長安聽到的內幕,可是相當驚人。 “你倒是有心了,上次買來的那個兔子玉墜,你阿母喜歡得緊,掛在床頭天天看。”陳洛笑著點了點頭。 吳著本人沒有短命,但幾個兒子全部沒有成年,皆在幼時夭折,他連庶子都沒有留下一個。 陳洛在代國擔任國相的時候,深刻地認識到一點,即上層若想快速求來政績,那底下的官吏必然會偷奸耍滑。 當時劉恒傾向於答應下來。 荊國、代國一樣遭到弱化,隻是它們本身不強,劉恒沒有便做得很過分。 畢竟就拿著兩千石的俸祿,自己玩什麼命啊? 而諸侯王麵對敵人進犯,思路就有所不同。 陳洛回想起張蒼,就不由得想起曾經待在長安的那段日子,偶爾閑暇無事,便前去北平侯府上拜訪,與對方天南地北扯著,半個下午就那麼過去了。 何況真到了危機關頭,南越軍隊兵臨城下,郡守會選擇死守城池,還是棄城而走,這又是一個問題。 無獨有偶。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長沙國的農業和商業不再像秦末一無所有,加上接壤南越的重要戰略地位,它是亂不得的。 因此麵臨同樣的危難,官吏逃走的可能性,遠遠高於受封在那兒的諸侯。 換成地方上的郡守,他們麵對某些重要且緊迫的問題,沒有足夠的底氣去做出決斷,或許部分官員擁有魄力,但不可能每一位官員都擁有那般果決。 劉恒這些年對待諸侯王的態度並不親近。 按照陳洛的猜測,這下長沙國沒有合適的繼承者,那麼劉恒肯定不會選擇讓吳氏的旁支去進行繼承,那不符合他這些年的總體執政思路。 諸侯王去世,本身並不奇怪,要知道大漢每隔兩三年就會出現一名諸侯王去世,何況長沙國在孝惠帝年間,出現過兩年三王薨,時人甚至以為吳家中了巫蠱之術。 不過根據某些蛛絲馬跡,他倒有過分析。 他恭敬地向父親行了一禮後,指著那些箱子道:“阿父,這些是我從長安回來,沿途給您和阿母采買的特產,想著您好些年沒去過北方了,應該有不少新奇玩意都沒見過。” 陳直搖了搖頭說:“我是以對待兄長的禮節與他們相處的。” 巴蜀、趙地、魏地還有三河地區,是屬於朝廷的後花園以及基本盤,如果這些地方謀反,想要突襲進關中,隻需旬日,隱性威脅極大,因此不可能封給諸侯王。 畢竟從地理位置上看,長沙國與南越相鄰,如果改為郡縣,等於說是未來與南越國交流的各種事宜,需要由地方郡守去處理。 在眾多諸侯國中,它的土地最為肥沃和富饒,加上有不少齊地出身的官員在朝中做官,顯得勢力龐大。 哪怕意見回到了陽夏,他回想起來,仍是覺得難以置信。 故而劉恒專門花費數年時間,著手將它拆解。 以淳於緹縈進京上書為關鍵節點,劉恒廢除肉刑,並在之後進行了一係列改革,主要集中在民生方麵。 陳直應答道:“這事我肯定是不會忘記的,張伯的那幾個兒子聽到我要替您祭拜他,都頗為感激。” 陳直一本正經地答道:“年初到現在,無論是大漢的百姓還是官員,都想知道誰會成為未來的長沙王。 “可不是嘛。”陳直無奈地聳聳肩,接著神秘兮兮地說:“阿父,不過您可以猜猜,陛下是打算怎麼安排的?” 但劉恒並非隻針對異姓諸侯王。 陳洛隻是笑笑道:“我和羽兄都好些年沒有在政事上發過聲了,長沙國和我們亦沒有過多糾葛,來找你問我們的意見,得虧那些人想得出來。” 雖說自己想要某樣東西,完全可以讓墨家商隊去專門買來,但那和自己兒子送的禮物來說,含義完全不同。 今天南越進犯,你敢調兵還擊,來日天子巡獵,你萬一中途調兵搞事怎麼辦? 至於郡守照章辦事的話,則需要上書請示,經過繁瑣的程序,那必然會延誤戰機。 如果它被搶走,那他們的榮耀、財富還有名聲,統統喪失,將變得一無所有。 陳直撓了撓頭,然後試探著問道:“您是指長沙國的那件事嗎?” 這是旁人的評價。 “你去了就行,還有,你張伯的那幾個兒子,說起來有幾人年歲都比我大了,你沒有倨傲地對待他們吧。”陳洛提點一句,怕他忘記了禮數。 “原來是他啊。”經過這番提醒,陳洛將這個名字在記憶裡對上了號。 “那就行。”陳洛放下心來,接著話鋒一轉問,“對了,你這次前去長安,可否遇見或聽聞什麼有趣的事情?” 我到了長安後,不少人明裡暗裡都找我打探,想要知道您和嶽丈持什麼態度。” 七年前韓王因言獲罪,差點被除去王位,最後的處理結果是削去了將近一半的封地。 頂著“兩年三王薨”這莫大壓力繼位的吳右倒沒有短命,在位十數年,去世後謚號為“共”,而他的兒子吳著,同樣在位十餘年,在兩月前去世後,謚號為“靖”。 故而它牽扯著朝堂上下不少人的官位,以及關中、三河地區那些巨賈的利益。 它們極大地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對於他來說,張蒼不僅僅是自己的合作夥伴,更有著朋友的情誼。 長沙王在兩個月前薨逝。 秦末天下大亂,不少秦朝的官吏聽聞起義軍將至,他們的選擇是果斷開城投降。 至於齊地,目前屬於劉肥那幾個兒子的自留地,那些人雖然內部爭搶得兇狠,可若是將劉午安排過去,必然會引得他們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乃是長沙王有足夠的自主決定權。 但要說將長沙國除國,劉恒倒也不會那麼做。 因此劉恒的改革獲得成功,陳洛覺得是理所當然。 不遠處,聽到呼喚的陳直快步走了過來。 陽夏侯的爵位仍在陳洛身上,不過陽夏內的大小事務,差不多全盤交給了陳直處理,比方這次劉恒正式登基二十年的慶祝朝會,就是由他作為代表前去參與。 劉恒這些年就很重視改革的執行力。 他三年一小改,謹慎地進行大改,其中的間隔期,就是確保著地方官吏將改革內容按部就班地執行下去,沒有差錯。 劉盈的幾個庶子存在感都不高,絕大多數都默默無聞,這個劉午還算掀起過一陣風浪。 他從秦代開始出仕,又歷高皇帝、孝惠帝直到十三年前告老,精通算術、歷法,最高官至右丞相,見證了天下一統到分崩離析,繼而復歸太平,一生稱得上波瀾壯闊。 直到吳著絕嗣,王位空了出來,在“非劉氏不王”的框架下,入主長沙國的人選就非常有限,劉恒又不可能挑選關係疏遠的旁係,去擔任一國之主。 那些郡守眼中的“工作”,就是諸侯王安身立命的基業。 他話鋒一轉,緊接著道:“話說你這次去長安,要祭拜你張伯伯的事情,沒有忘記吧。” “別賣關子了,阿父又不了解現在的朝堂是個什麼情況,瞎猜肯定不中。”陳洛擺了擺手。 雖說不了解朝堂情況這話略顯虛假,但自己退隱這麼多年,已經乾涉不了諸侯相關的事宜,確實無法了解到劉恒在該方麵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 那些改革政策變得歪曲之後,那些被壓榨的百姓會認為一切都是“新法”的問題,民間反對變法的聲音自然就越來越大。 因此現在的這個齊國和劉邦時期所分封的能夠齊國,它東西南北的每個方向,裂出城西國、膠東國、膠西國等諸侯國,相比原來,勢力簡直天差地別。 隻是長沙國仍是出現了問題。 這對於普通官員來說,壓力太大了些。 故而劉午依舊待在長安,處境尷尬。 比方出現南越陳兵邊境,甚至發動襲擊,那郡守會在沒有令符的情況下,冒險調兵前去抵抗嗎? 私自調兵,可是殺頭的大罪,哪怕情有可原,但上麵絕不會因此進行封賞,而且指不定會留下什麼不良的印象。 那樣的話,就不是劉恒想要見到的情況了。 他繼承的乃是劉盈的帝位,太過怠慢劉盈的子嗣,在名聲上不太好聽,而且劉盈的庶子想要威脅到帝位,屬於是無稽之談。 他們腳下踩著的土地由曾祖父取得,再經祖父、父親一輩輩傳到自己手中,未來再要傳給兒子的家產。 在劉恒的治理下,大漢日益興盛。 要知道作為大漢諸侯國的長沙國與作為外藩的南越國,基本處於平等的地位,兩者都不能壓住對方,遇到需要商談的問題,都是和和氣氣地坐下來。 但劉恒在那個時候暫且擱置爭議,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主要是因為沒有合適的地方封給劉午。 張蒼於年初去世,享年百歲。 劉恒斷然是清楚這點。 望著兒子,陳洛無奈笑笑說:“你們一個個的,怎麼都掛念著長沙國的事啊。” 單從疆域來論,長沙國排在大漢諸侯國中的第三,僅次於楚、荊,比拆分過後的齊國更大。 不過陛下一直沒有表態過,某段時間內,長安還流傳過陛下打壓先帝子嗣的言論。” 因此長沙國必然不會除國。 咳嗽一聲,陳直壓低聲音道:“我得到的消息,陛下是打算讓劉氏去繼承長沙國,而人選大概率將會是劉午。” 陳直提醒道:“他乃是先帝庶長子,頗有賢名,成年之後,有不少臣子都提議將他外封為王。 如果要讓陳洛來對劉恒的改革進行形容,那“春雨”二字再適合不過了,那些政策潤物無聲,潛移默化間進行改變,改善百姓的生活。 陳洛不由得想起了歷史中宋神宗年間的王安石變法,可謂雷聲大雨點小。 因此長沙國繼續姓吳的可能性很小。 隻是沒有確切的消息,陳洛不打算亂猜。 王安石變法失敗有諸多原因,可與劉恒推動的改革相比,它太過急於求成,想要在兩三年裡就有極大的成效,這便帶來了致命的後果。 那麼劉午重新進入劉恒的視野,實屬正常。 不得不說,劉恒安排他入主長沙國,給了一塊不算富庶的地盤,換來不錯的名聲,實在是一箭雙雕,麵子裡子都沒有虧。 “有點意思。”陳洛微微瞇眼,輕聲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