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陽夏大葬
  賊首伏誅,天下安寧。
  大軍班師回朝,僅留少量兵馬清剿殘存的叛逆。
  一切仿佛疾風,來得迅猛,走得快速。
  整個天下重歸安定,似乎七國的動亂從來沒有發生過那般,大家的生活又變得和往常一樣,晨起勞作,午時用飯,入夜炕上和枕邊人交流感情。
  唯有不經意間的瞥見城中某處斷壁殘垣,方才記起曾經兵戈交接之聲。
  動亂過去了,但它帶來的傷痛會留在人心之中,延續很久。
  平定完荊地的楚軍,行軍返程的速度可謂相當慢,完全沒有追擊荊軍時的飛速。
  戰爭結束,士卒們心中的那口氣鬆懈掉了,而且在臘月時分完全可以趕回家鄉,他們更沒有急行軍,壓榨自己的理由。
  當然,楚軍的將領同樣理解他們的想法,沒有進行催促。
  哪怕項羽有重要事宜,他也隻是帶著親衛數百,提前離開隊伍。
  ……
  楚地,陽夏。
  項羽帶著劉濞和田祿伯的首級,先趕到了廬江郡和豫章郡交界處。
  他讓荊軍俘虜帶路,尋找當日大戰之處。
  破碎的兵器和甲胄藏在荒草之中,褐色在夕陽的照耀下仿佛流淌著鮮血。
  殘破,寂寥。
  直到楚軍的馬蹄再度將此地驚擾,亂了靜謐。
  翻身下馬,項羽將那兩位元兇的首級擺放在一塊大青石上,以作祭奠。
  而且項羽罕見地開腔,唱了幾首悲傷的楚歌,最後想起陳洛曾經讓自己垓下吟誦的那首楚歌,一並唱了出來。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詠畢,項羽將酒撒下,默默嘆氣。
  這就是時間的力量嗎?
  初聞不識曲中意,他當時隻覺得歌詞略顯晦氣,扭頭走掉後氣了整整兩個時辰,直到江寧拎著條羊腿來當宵夜才重歸於好。
  但他現在將它重新再吟唱一遍,和當年的感覺完全不同。
  自己現在氣力衰退,烏騅在近二十年前死掉。
  “時不利兮”大概指時間流逝,而非時運不濟吧。
  項羽默然站立片刻,接著揮了揮手,示意告別。
  年少時總以為告別會是撕心裂肺的吼叫,但現實的告別如同默劇,在某個令人毫不在意的午後或者黃昏上演。
  騎上馬後,他沒有再回望著傷心之處,帶著親衛離開廬江地界,披星戴月地往陽夏趕去。
  江寧的葬禮,自己必然是要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