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南郡陰雲(1 / 2)

  第368章 南郡陰雲

  三日後,劉徹的旨意已經由使者傳向雒陽,那兒是有京師倉以外,另外一處重要糧倉。

  按照洪災的標準去應對此次事件,那就必須調動足夠的糧食救濟災民,不會使這場自然災害激發民變。

  而大漢的主要糧倉,基本都在北方。

  齊地相距南方可能的受災地點較遠,故而調運糧食前去賑災,在路上的損耗過大,而且耗費的時間太長,恐怕糧食運到的時候,缺乏食物的百姓早就成了餓殍。

  關中京師倉的糧食,可以沿河流先往蜀地運送,再運至南郡、江夏郡。

  至於雒陽糧倉則主要負責供給廬江郡與豫章郡。

  雖說按照常理,雒陽的糧食運往南郡和江夏郡會更為方便,但這片區域由關中的京師倉負責,而京師倉要將糧食運往廬江、豫章二郡,那損耗不亞於齊地糧倉往南運糧,得不償失。

  故而劉徹下達的旨意中,便特意提前作出指示,給出了相對合理的安排。

  隨著使者離開長安,作為專門負責人的陳洛和曹壽,正式啟程。

  他與曹壽兵分兩路。

  自己先於京師倉的糧食,向著巴蜀之地行進。

  現在南方的災情尚不明朗,得前去將各地受災的嚴重程度給探查清楚,好根據具體的受災內容,安排專門的救災計劃。

  一路上,陳洛無論是在馬車上或是船艙內,都在不斷編寫小冊子,記錄著應對洪災以及事後救援的方式。

  等到了地方,他就可以直接將它們分發給當地官員,讓那些人理解自己行為的目的,直接達到較高的組織度,不用再花費過多口舌,花費額外的功夫去進行培訓之類。

  尚未受災的區域,則是提供警告,讓當地的亭長和三老注意危險預警,如果有山洪爆發或泥石流的苗頭,那就趕快轉移。

  受災較輕的區域,如果洪水已經退去,則安排專人組織百姓打掃清理房舍,集中填埋畜禽屍體,凈化飲用水源,提供過渡期的糧食。

  至於受災較為嚴重的區域,當地百姓暫時無法返還居住地時,官方則需要專門進行集中救助,統一安排住宿管理,分發糧食,營寨內安排醫者巡視,治療病患……

  至於另外一邊的曹壽,則前往雒陽糧倉,負責催促對方迅速將糧食往南方調去。

  要知道無人負責監察的話,有些時候可能區區小事都會因為官吏懈怠,往後拖延。

  雒陽方麵派出的糧隊,比方在出庫環節卡上兩天,在裝車方麵又卡上兩天,漸漸累積起來,可能就導致雒陽的糧隊十天半個月都未能出發。

  若是中途環節再出點什麼意外,那雒陽糧倉的糧食恐怕一直往後拖延著,兩三個月才能運到南方。

  這也是陳洛為何要特意與曹壽攀上些交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