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以工代賑的落實
  在細雨中處駐足,陳洛麵色沉靜。
  作為救災方案,“以工代賑”會因為時代不同,存在一定的局限,並不能像後世那樣,完美地落到實處,但說到底,它的適用範圍並不狹窄。
  站在城門附近道路的泥濘中,他開始與彭太守探討起來,該如何將其具體實施。
  提出建議隻需要動動嘴皮子,但要將它落到實處,就需要耗費無數精力,甚至流血流汗。
  當然,這並不是說開創性的設想不重要,而是沒有後續的執行,那些設想終究會是空中樓閣,水中泡沫,變成不了真實有效的方案。
  此時,彭太守輕撚胡須,有些感慨,“以工代賑真是絕妙的主意啊,放到災年,可以讓我們官府減輕太多壓力,又能給百姓一口活命的糧食。”
  頓了頓,他接著問道:“就是不知道陳公打算怎麼安排那些人的酬勞?”
  這個問題很關鍵。
  要知道以工代賑效果雖好,可它比普通賑災更加麻煩。
  主要是它不能受官方隨心所欲地安排調控。
  如果是普通賑災,官方發放物資,災民接收物資,兩方地位並不平等。
  物資給多給少,全憑官方安排,隻有領取的資格的災民們,鮮少會產生提出不同意見的想法,畢竟每次領取物資時那長長的隊伍,就足夠消磨掉他們大半的精力。
  但采用以工代賑的救濟手段,災民付出了勞動的過程,自然而然會擁有參與意識。
  這一方麵會讓他們增強獲得感,另一方麵則會開始關心自己獲得的物資多寡,並且和其他災民開始比較。
  故而分配問題,並非簡簡單單的小問題。
  陳洛揉了揉下巴,沒有立刻回答。
  如果將酬勞定得太低的話,無疑會傷害到災民勞作的積極性。
  要知道他們挨餓受凍,身體本來就較為虛弱,參與勞動後換來的報酬無法抵過勞動消耗的話,那他們哪怕明麵上不會抗議,但暗地裡在做事的時候,絕對會瘋狂摸魚擺爛。
  如此一來,原本的工期延誤不說,還在災民那兒還落不得好名聲。
  若是將酬勞定得太高,那糧食的儲備就成問題。
  關中調運過來的糧食雖說不少,但需要南郡、江夏郡等地平分,不是說可以毫不節省地就往下發放。
  何況他們在短時間內製定出來的計劃絕對不會盡善盡美,免不了出現發國難財,薅羊毛的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