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罷黜0家,眾川歸海(1 / 1)

2024-02-09作者:靈麓夜行 第403章罷黜百家,眾川歸海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陳洛回到長安已經三個半月了,正是天氣轉涼,該要多添上幾件衣物的時候。 “嘎吱。” 推開房門,看著陌生的小院的枯草上附著滿地白霜,冷氣從鼻尖直竄喉嚨,他雙手摩擦兩下,再往手心吐出一口白汽,感慨一句,“真是天涼了啊。” 穿過數個回廊,喚仆從在庖廚弄碗煮好甜粥,外加一份白麵,沒有什麼葷腥,隻在其中藏了個煮雞蛋。 簡單而又清淡。 這樣一頓早食,可以確保不會因為過度飽腹感,導致自己整個上午都昏昏沉沉,思維遲鈍。 剛坐下沒多久,不知李序從哪兒冒了出來,手裡攥著半塊胡餅道:“晨安。昨兒不是已經去上朝過了嘛,伯玉你咋又起這麼早?” 舀起勺甜粥,陳洛抿下一口,笑著答道:“昨兒早朝陛下問到我太學籌備的進度,可能是覺得有些慢了,所以讓我今日進宮一趟。” “這還慢啊?”李序不解地搖了搖頭,“地基不打得牢靠,榫卯不連接穩當,那麼看著外表繁花似錦的高樓,可能在狂風之下,瞬間傾倒,何況你籌備太學途中,還遇到了阻力,更是急不得的。” 不緊不慢地挑起麵條嗦下,陳洛緩緩道:“察舉製是陛下親政後改革變法的第一步,肯定希望快些見到效果,無可厚非。 你倒沒必要擔心太多,陛下是明事理的人,比起趕工而成的殘次品,精益求精的完成品才是他更想看到的。” 所處的立場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自然不同。 陳洛和劉徹的身份存在天然的差異。 當然,兩人將這件事做好的目標相同。 點了點頭,李序應道:“雒陽那邊傳信過來了,郭公已經在旬日前出發,前來關中,大概再有兩三天,就能抵達長安,替我們聯絡這邊的地頭蛇,解決那夥幫派的勢力。” 頓了頓,他又問上一句,“對了,伯玉,那些貴人派仆役過來問了好幾次,問詢喬遷宴什麼時候開辦。” 陳洛擺了擺手說:“這事不急,我們這才剛搬進來幾天,家具尚未添置完畢,哪好意思招待客人。” 又隨意閑聊幾句,陳洛端著甜粥,喝完最後一口,“我進宮去了。” …… “陛下,陳學長來了。”一名宦官小步邁入屋內,輕聲匯報,提醒上首位置正在翻閱文書的劉徹。 此事安排在日程表上,故而對方過來,不需要提前預約,直接可以帶到未央宮來,隻需要在入殿的時候通報一聲。 劉徹聞言,目光從手中的文書上移開,抬起頭道:“讓他直接進來吧。” 那宦官恭敬應聲,“唯。” 接著他轉過身去,臉上帶有幾分感慨之色地走了出去。 近些時日,這位維新侯的話題討論度,在整個長安可謂數一數二。 酒肆茶館之內,人人都在議論即將建立的太學。 有人罵它虛有其表,日後肯定是權貴高門的自留地。 有人贊它匯聚百川,日後必然是諸子道爭的角鬥場。 有人嘆它廣納寒門,日後絕對是普通士人的登天梯。 作為這座學府的掌舵者,陳洛受到的關注度不比太學要低。 而他身上的標簽,甚至比太學更要吸引眼球。 陽夏陳氏流落在外的子弟、膠西厲王暴政的終結者、南方洪災的敲鐘人、淮陰侯贊不絕口的軍事天才、天子親政後封下的第一位列侯…… 太學之長不過是他身份標簽之一。 甚至按傳奇程度來論,它連前五都排不上。 由陳洛來執掌太學,絕大部分人都非常放心。 這樣的信任源於各種方麵。 其一是陳洛的家世背景。 陽夏陳氏不僅在大漢高層受到敬重,在基層中亦是有相當的威望。 有陽夏陳氏子弟這重身份給陳洛背書,大部分人都願意相信陳洛在執掌太學的過程中,不會弄虛作假,把太學變成烏煙瘴氣之地。 其二則是陳洛本身就給出了具有說服力的表現。 無論是檢舉揭發膠西厲王的暴行,還是南方賑災活民無數,都說明了他品行無缺,能力不凡。 在這樣的情況下,陳洛沒有出現大的錯漏,別人都沒辦法上書彈劾。 “維新侯,這邊請。”宦官走到階下,行了一禮。 他心中暗道,果然是長安百姓交口稱贊,受到陛下看重的人,氣宇軒昂,這股沉穩的勁兒,自己隻在少數朝臣身上見過。 跟在宦官身後走入未央宮,陳洛照例與劉徹行禮問候,接著閑聊幾句,便開始討論起正事。 “伯玉,昨日伱匯報了太學籌備的進度,為何如此之慢?”劉徹淡淡道,語氣倒未含有多少責備的意思,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屬於正常的問話。 陳洛答道:“太學的籌備建立,主要是三個問題。 首先,是太學的選址,我心裡有了選定的位置,現在正在推動之中,大概旬日內便會有結果出來。 其次,則是太學的生源,除去察舉上來的賢才外,稚童的招收該如何確定範圍,不過這點在太學正式建好之後,再去考慮也不算晚。 最後,便是太學博士的任命,倒是讓我犯了難。” 他的回答條例清晰。 太學籌備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這幾個。 尤其是最後一點。 他在之前完全沒有想過,原來給太學招來合格的老師,居然也會成為一個問題。 單有墨家,根本支撐不起太學的名頭。 而現在的陳洛,與大漢的學術圈扯不上什麼關係。 如果是在五十年前,他倒是可以找上張蒼,讓對方給自己推薦幾個弟子。 劉徹瞇了瞇眼道:“太學博士的人選……伯玉很缺嗎?” “沒錯。”陳洛深以為然,臉上浮現一抹苦澀,“陛下有所不知,天下學派林林總總,多如繁星,要從其中尋得出類拔萃者,並不是一件易事,比方儒家便有治春秋的、治公羊的、治……” 這個時候,自己並不打算逞強。 哪怕他可以私下動用各種手段,為太學找來老師,但能夠借助官方的力量,豈不是更香嗎? “如此啊……”劉徹揉了揉下巴,陷入思索,好一會後,抬起頭來,眼中閃過“伯玉你覺得朕將這些繁雜的思想罷黜,統一大漢各學派的思想,令眾川歸海,好還是不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