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5作者:靈麓夜行 第423章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 隨著長安的第一場雪落下,孝文端皇後的靈柩停進了霸陵,葬於孝文帝寢陵之東。 她的陵墓並不豪奢,延續著孝文帝那樸素的風格,內部的陪葬品同樣寥寥,隻有少許生前的用品,以及幾塊玉佩、陶罐罷了,至於稍微貴重些的財物,全部留給了長公主。 這般排場雖不算寒酸,可對於一國太後的葬禮來說,實在過於簡樸。 要知道漢代推崇孝道,地方上的豪紳去世,他們的子孫後輩往往都用金銀珠寶陪葬,甚至珍貴古玩、錦繡絲織,亦是在墓室中堆積如山。 不過這一孝順的舉動,倒是導致漢墓十墓九空的根本原因。 地方出現起義之後,道德感低下的那些勢力往往會選擇開掘墓室,搶掠陪葬品,甚至連棺材板都不放過。 在這樣的情況下,那些享受哀榮的墓主人,反倒不得安生。 而從未被盜發過霸陵,格外另類。 一來是孝文帝生前名聲甚好,百姓感念著他的恩德。 二來乃是霸陵地處山中,位置難尋。 最後則是劉恒的遺詔上明確說過,他不希望濫用民力,故而選擇薄葬,墓穴中沒有值錢的陪葬品,自然不會有人動什麼歪心思。 參加完葬禮後,陳洛心中頗為感慨。 從生到死,這位竇太後用一生“夫唱婦隨”,模仿著劉恒。 無論是行事風格、執政理念,或者是選人用人的要求,高度相似。 她的行為看上去略顯笨拙,可未嘗不是最合適的做法呢?
要知道多少君王繼承了大好江山,卻想著一占自己的心中的“抱負”,開始胡亂操作,結果把蒸蒸日上的王朝攔腰截斷,整得民怨沸騰,亡了天下。 而竇太後知道自己能力不足,又有著“聖君”模版一般的枕邊人,那麼需要她接手這個帝國的時候,與其按她的思路去進行變革,還不如老老實實地遵循舊例。 劉恒選擇無為而治,竇太後同樣延續黃老治國。 劉恒選擇任用文官為相,竇太後同樣是將衛綰提拔上來。 劉恒屢次征辟陽夏文貞侯,竇太後同樣信任陽夏陳氏的子弟。 一板一眼的臨摹,或許顯得有些呆滯,外加時代變化的原因,某些政策不再適合於她執政時的大漢。 但她交到劉徹手中的,乃是一個強盛的大漢。 …… “陛下,生老病死,乃是天理循環,竇太後薨逝,實在舉國悲痛之事,但您還是得保重龍體啊。”趙綰站在劉徹身側,言語間帶著關切之意。 為親人離世而悲傷,乃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在父親離世的那小半年裡,趙綰在讀書的時候,往往見著討論孝道的言論,都會覺得心臟驟然一抽。 樹欲靜而風不止。 夜深獨處,在床上輾轉反側時,腦海中竄出的某些畫麵,更宛如埋在指尖皮下的細刺,平日裡不覺有異,但用力按下,卻能引起陣陣隱痛。 可對普通人來說,這些再正常不過的哀傷,卻是皇帝應該克製住的情緒。 身為天子,要對整個天下的萬千黎民負責。 孝惠帝經歷喪母、喪兄、喪妻、喪子後,悲慟而亡,換成尋常人家,大家都能表示理解。 隻是他的身份特殊,那麼史官在記錄的時候,哪怕內心抱著同情,但必須如實記錄下不良的影響。 那就是劉盈尚未立儲,而且子嗣年幼,導致大漢中央在短時間內陷入了權力中空,如果後續繼承者不是劉恒這樣優秀的皇帝,那麼大漢上升的國力,恐怕要戛然而止。 因此趙綰現在不僅是在安慰劉徹,更是抱有幾分規勸的心思。 陛下,太後走了,您可以悲傷,但千萬不要悲傷過頭啊。 站在亭內的劉徹,靜靜看著空中洋洋灑灑飄落的白雪,接著迎著寒風,伸手掃去欄桿上積下的一層薄冰。 “趙大夫莫要多慮,朕知道要以國事為重,現在太後薨逝,朕更應該繼承太後和先帝的遺誌,讓大漢的國力更加強盛,讓四方夷狄皆來臣服。”說這話時,他的神色沒有多少波動。 不過這些內容並非套話。 劉徹從來不願意隱藏自己內心的誌向,隻是他以前不說,一來是與竇太後的政見相悖,二來則是他更希望把這些落到實處,而不是在事前自誇。 因此他的諸多想法,隻和少數人透露過一二。 “陛下能這麼想,那臣就放心了。”趙綰鬆了口氣,隻要陛下仍有勵精圖治的心思就好。 畢竟親人離世,從而改變整個人心態的事情,並不少見。 若是陛下看著生老病死,心生恐懼,開始追求長生,求仙問藥,那就糟了。 當一個人將心靈寄托於虛妄,那麼就會忽視現實的存在。 追求長生的統治者,往往會做出荒誕的行為,頒布讓人難以理解的政策,對國家造成極大的損害。 當然,老劉家從高祖笑著驅趕走太醫後,向來是坦然直麵生死。 孝惠帝因至親離世而悲傷,但並未去尋訪方士以求慰藉,或者找尋復活他們的方式。 孝文帝坦然地交代自己離世後的安排,明說不要厚葬,希望賈誼好好輔佐劉啟。 孝景帝同樣如此,交代國事完之後,見了見家人,平靜安詳地離開。 沉吟片刻的劉徹,緩緩道:“趙綰,你覺得以你的才乾,擔任丞相如何?” 這一開口,就是把趙綰給驚到了。 啊?
我?擔任丞相? 每一個字,自己都可以聽懂,但它們結合在一起,卻是讓趙綰覺得咋就這麼迷糊。 愣了數息時間,他才答道:“稟陛下,臣身無侯位,且才疏學淺,擔任禦史大夫,已經是極限了,何況臣身無爵位,如果出任丞相,恐怕不能服眾。” 大漢從建國以來,暗中延續著一條潛規則,即非列侯不能擔任丞相。 從第一任丞相蕭何,再到當今丞相衛綰,無一例外。 何況自己擔任禦史大夫這些年裡,沒有做出什麼過於耀眼的功績,破例出任丞相,確實過於突兀。 “非侯不能任相,是大漢律法裡寫著的規矩嗎?”劉徹淡淡反問。 “這……”趙綰張了張嘴,這條規則確實沒用明文寫出來,可這麼多年一直都按照它來辦的啊。 “哪怕有這樣規矩,可規矩是死的,朕莫非還不能改改?”劉徹揉了揉下巴,接著又反問道。 趙綰想撓撓頭,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隻能選擇沉默以對。 麵對目前的情況,他內心思緒繁雜。 莫非陛下是在試探自己? 其實並不是讓我出任丞相,而是想讓我舉薦合適丞相的人選?
趙綰這麼一想,愈發覺得自己的猜測很有可能。 要知道自己現在出任禦史大夫,就已經勉勉強強,要是換到丞相的位置上去,豈不是貽笑大方,丟臉丟到家了嗎?
連我都清楚這點,陛下怎麼會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