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金田起義(1 / 1)

石達開的金田第一戰,迎主之戰,打的很辛苦。洪秀全已經準備好了,安排大家都去休息。   已經暴露,在花洲山人村待不住了,馮雲山要求拜上帝會變賣田產到金田集中。   第二天,洪秀全、馮雲山從花洲移營思旺圩。   花洲迎主之戰後的第三天,滿族良將伊克坦布剛到桂平,並不了解拜上帝教的虛實,以一般會黨武裝視之,根本沒有把拜上帝教武裝放在眼裡。   伊克坦布在桂平出發前,就命令部眾買了許多繩索。部眾問其故,伊克坦布說,攻下金田,把拜上帝教的人都用繩子捆起來。   而在金田方麵,石達開知道清軍不會就此罷休,打探到伊克坦布率軍前來,研究了作戰方案,在新圩到金田之間的村江橋設伏。   這是清軍從桂平到金田的必經之地,蕭朝貴上演天兄下凡,太平軍士氣大振,信心百倍。   伊克坦布耀武揚威,對太平軍可能的抵抗和伏擊沒有半點防備,率部通過蔡村江橋時,太平軍伏兵四起,呼聲雷動。   伊克坦布措手不及,差點落馬於橋下。清兵千總田繼壽、把總潘繼邦在驚慌中被殺,其餘數百清軍被團團圍住,不得逃脫。   伊克坦布被圍,清軍立即前來搭救。和太平軍對戰晝夜,未能取勝,費了很大力氣オ勉強救出被圍清軍。隨後清軍急忙回師桂平,不敢輕易和太平軍開戰。   這一仗對太平軍意義極大,既鼓舞了士氣,也教訓了清軍。這就為金田起義贏得了時間,使準備工作可以從容進行。   金田起義之前,最重要的一項準備工作,就是把拜上帝教的兄弟整編,建立正規的起義部隊,並製訂出必要的紀律。   這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拜上帝教的教徒,來自紫荊山周圍各縣的農民、礦工。   不論是農民還是燒炭工人、礦工,都是分散經營的個體勞動者,缺乏組織性和紀律性。   而加入拜上帝教時,大多是舉家入教的。從教眾變成太平軍,又大多是舉家入伍的。   洪秀全等人要把來的教眾,分到各個兵營。還要對老人、孩子進行安排。   洪秀全堅持把男女分成男行女行,嚴格按性別分開,雖夫妻也不能同住。   太平軍要作戰,如果在作戰時拉家帶口,就軍不成軍,民不成民,勢必影響戰鬥。分開之後,男兵可以專意作戰,一部分年輕女兵也能配合作戰。   婦女老幼集中在一起,這樣會增加太平軍的戰鬥力。一家人分散在各個部隊裡,作戰時為了自己的妻小,太平軍也會奮力作戰。   這項措施雖不近人情,卻效果明顯。   經濟生活實行平均主義的聖庫製度,按照拜上帝教人無私財建立起來。凡舉家加入拜上帝教,將田產屋宇變賣,易為現金,而將一切私有繳歸於公庫,全體衣食俱由公款開支律平均。   在非常時期,可以激勵士卒奮不顧身地去作戰,而無後顧之憂。聖庫是有作用的,廣大無地和少地的貧苦農民,他們贊成這樣的製度。從者俱是農夫之家,貧苦之家,也算是因地製宜。   此時,廣西賊盜四起,擾亂城鎮,各居戶多有團練。團練與拜上帝人兩有分別、拜上帝人與拜上帝人一,團練與團練一,各自爭氣,各自強。   由於清官府和團練的壓迫,拜上帝教被迫起而反抗。清軍早就在部署對拜上帝教的鎮壓,林則徐到廣西鎮壓農民起義,不幸死於途中。   消息傳來,太平軍高層大喜。大家對天使下凡也更加信服,石達開又預測,這並不說明太平軍可以高枕無憂,清軍還會來。事實確實如此,清軍沒有就此罷休,而是進一步調兵遣將。   因此,太平軍領袖們迅速作出決策,把起義提到日程上來。   太平軍是從四麵八方匯集到金田的,大多已按軍製編成軍伍。拜上帝會信徒來自四麵八方,一支部隊一個山頭,如果沒有紀律,行動無法協調一致。   於是經過討論後,洪秀全首先任命了五軍主將。中軍主將兼左輔正軍師楊秀清,前軍主將兼右弼又正軍師蕭朝貴,左軍主將兼正軍師石達開,後軍主將兼前導副軍師馮雲山,右軍主將兼後護副軍師韋昌輝。   任命宣布完畢後,中軍主將楊秀清代表洪秀全又宣布了太平軍的五條軍律。   第一條,遵守條命,也就是一切行動聽指揮。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第二條,男女有別。太平軍分為男營和女營,為了保證戰鬥力,男人和女人平時不許同吃同住,就連見麵講話也受約束。   第三條,秋毫無犯。太平軍多為窮苦子弟,既然是勞苦大眾,那就不能欺負窮人,不許掠奪窮人的一草一木。   第四條,公心和儺,各遵頭目約束。和儺就是和睦的意思,太平軍強調下級要服從上級,但上級不能無緣無故欺壓下級。大家都是“天父”的信徒,平時要團結。   第五條,同心同力,臨陣不退。   意思很簡單,打仗的時候,不許貪生怕死,否則處以死刑。   洪秀全的38周歲生日這天,石達開和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等人,集合心腹。洪秀全發布命令,金田起義就這樣發動了。   太平軍手執梭標、大刀,雄赳赳地來到韋氏祠堂前麵。洪秀全振臂一呼,正式宣布起義,太平天國運動開始了。   起義的當天發布了檄文,這是馮雲山精心製作的檄文,號稱文官二百,武將千員,雄兵三萬。此時的太平軍隊伍整齊,是一支朝氣蓬勃的武裝。   金田起義時宣布的另一重要事情,就是定國號為太平天國。國號的是經過洪秀全認真斟酌的。“太平”出自公羊三世,即據亂世、升平世,太平世。   “太平世”為理想社會,是大同世界。洪秀全在創立拜上帝教之後,想以教治道,改良社會,多次用過“共享太平”、“安享太平”。   “天國”兩字則源於基督教的聖經,這裡是洪秀全對“天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