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急得不行,他想肋生雙翅,去攔住馮雲山,可是眼下還有天大的事必須做!他不能丟下一切,他還沒有北上桂林。 石達開有一個巨大的野心,那就是把華夏的所有敵人都乾趴下,所以他必須和百姓站在一起,他必須用統一戰線,他必須擁有先進武器。 為此,他帶著大把銀子,去了南海邊的復興港,因為海軍又在哭窮,張釗直呼沒錢了。 石達開把從梧州搞的上千萬白銀,全部給了海軍。他對張釗說,“錢管夠,我要你一年之內,把海軍發展成南海第一!” 海軍招人很容易,廣東十三行解散,失去生計的本地人,紛紛成為海盜。現在石達開的海軍招人,他們紛紛前來。 現在的問題是船隻,目前造船水平不行!雖然吸收了歐洲先進技術,建造的船隻比過去更為堅固。 張釗手下的海盜們,還有多年對抗英國明輪船經驗,也總結出一些海戰方法。采取分組作業模式,用速度較快的戰艦吸引明輪,然後迅速攻擊目標。 張釗的海軍,基本上是廣東海盜,都是帶船歸順。石達開的海軍現有400多艘戰船,但都是中小型船隻。 最大的隻有33米長、6米寬,排水量250到350噸,僅能容納幾十人。 有的僅有10米長度,隻能在沿海活動。 船隻小,火力就不足,普遍隻有2到4門火炮。火炮質量還不佳,口徑小,精度差,有的炮擊距離很近,隻有幾百米距離。 即使如此,石達開不能讓海軍坐吃山空,他命令海軍攻打海南島,建立城市。 更遠一點,勘察紅河三角洲和附近島嶼,等海軍訂貨的船隻回來,就在紅河三角洲建立據點。 張釗很努力,他帶著以前兄弟,找到葡萄牙人,購買新型軍艦。石秀負責港口,高價雇傭西洋人,在復興港大搞工業革命,山寨戰列艦。 石達開的海軍真的剛起步,對比英吉利的海軍。十年前的鴉片戰爭時期,英國艦隊就包括16艘風帆戰列艦,4艘蒸汽兵船,28艘風帆輔助運輸艦。 雖然蒸汽機已經用於船舶,但是在這個時候,風帆依然還是艦船的主要動力,掛著好幾排風帆的戰艦航行在海上,顯得威武雄壯。 這時候的英國戰艦分為六等,一、二級有三層炮甲板。 三級兩層炮甲板,兩舷載大炮70門以上,可進行大規模炮戰,其排水量都達千噸以上。 四級戰艦有兩層炮甲板,配炮50門左右,可作為大型戰艦的補充。 五、六級配炮20至40門,一層炮甲板,船小靈活,適合偵察、警戒等任務。 一、二級戰艦載炮100門以上,雖然戰鬥力強,起到的作用重要,但是造價高,體型龐大操作不便,英國艦隊中也沒有幾艘。 而大小適中、火力均衡的三級戰艦,數量最多,成為英國艦隊的主力。 英軍艦隊的旗艦,兩層炮甲板的三級戰艦馬利拿號,該艦1813年訂購,1815年開始建造,1817年竣工。 馬利拿號艦長54米,寬14.2米,吃水6.4米,排水量1768噸。火力方麵,上甲板有28門18磅炮、4門12磅炮、10門32磅炮;下甲板28門32磅炮,艏樓甲板有2門12磅炮、2門32磅炮,船尾甲板有6門18磅炮。 開戰後,馬利拿號就受到損傷。威裡士厘號接替它成為旗艦,該艦與馬利拿號一樣,也是兩層炮甲板的三級風帆戰列艦。 訂購於1812年,建造於1813年,1815年下水。威裡士厘號艦長53.6米,寬度14.5米,吃水6.4米,排水量1745噸;其艦載火炮數量、種類、布置方式,與馬利拿號是一樣的。 英軍戰艦的大炮均為前裝滑膛炮,大多數安置在艦體兩側。多少磅的炮,就是指炮彈的重量,按種類炮彈分為實心彈、開花彈、霰彈、鏈彈等。 石達開鑄造的大炮使用泥模方式,材質落後,而炮身大小、口徑沒有科學的計算,造成大炮體積笨重,射程威力均不如英軍大炮。 英軍艦炮采用蠟模鑄造方式,炮身短小精悍,火藥經過科學配比,無論射程、威力都碾壓石達開的海軍。 英軍艦隊的4艘木殼明輪蒸汽兵船,還處於發展期,蒸汽鍋爐燃煤和淡水,擠占了艦炮和彈藥的位置,遠洋航行補給還是個問題。 張釗本來要申請買戰列艦,石達開深知以後是鐵甲艦的天下,大手一揮,訂購1膄三級戰列艦,2膄四級戰列艦和3膄蒸汽兵船。 此時,張釗通過自己的葡萄牙母親,和澳門葡萄牙當局關係親密,很多采購都是葡萄牙人在做中間人。 甚至於,澳門當局聽說石達開好色,又送了兩個葡萄牙美女。石達開非常高興,還要求澳門送來一批技術工人,高價雇來造蒸汽機的。 石達開想的是,既然有條件,當然是跟上世界潮流,加入工業浪潮,成為工業國家。 葡萄牙技術工人信上帝,石達開請來了洪秀全的老朋友羅孝全,主持玄門下的天主教。 羅孝全,美利堅人,1802年2月,出生於田納西州桑穆納縣的農莊。他的母親是浸禮會信徒,他的哥哥萊維·羅伯茨(Levi C.Roberts)是當地浸禮會的一名牧師。 他就讀於南卡羅來納州(Furman Academy),19歲那年,受洗後加入田納西州舍爾比維爾浸禮會,後成為一名業餘神職人員。 1837年5月他抵達澳門,來華後被美國浸信會委為入華傳教士。他先在澳門,協助德國傳教士郭士立進行傳教工作,並在澳門宣講《基督新約》,他在澳門附近的鄉村和商船上進行傳教活動,歷時5年之久。 在這期間,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羅孝全還與德國共濟會員、傳教士郭士立(Charles )也有密切的交往,向當地人傳道,後來被澳門當局禁止並將其驅逐出境。 1842年他離開澳門,到了香港,他是最先來香港傳教的一批外國教士。在香港居住幾年後,又往廣州傳教,並在該處設立教會與教堂。 羅孝全作為第一個外國傳教士,於1846年在廣州南關東石角租地,建造一座禮拜堂。 1847年3月,洪秀全前來廣州羅孝全處學道,所以太平軍和羅孝全也算是老朋友。 華夏二年四月,石達開邀請羅孝全來廣西,幫助整理拜上帝會。羅孝全此時在廣州不如意,聽說太平軍馬上打下梧州,他就答應下來,張釗派船接他來復興港。 他受到熱情的接待,石達開和他全英文交流,兩個人在一起連續辯論了三天三夜。石達開終於征服了羅孝全,還準確的指出美利堅現在的情況,以及南北對立。石達開還預測美利堅處於內戰前夕等,這下震驚了羅孝全。 他認可石達開是天使下凡,介紹不少傳教士來。他希望石達開允許,傳教士自由傳教。 經過談判,基督教,在玄門下麵,以石達開為教主,羅孝全作為主教在廣西開始傳教。 石達開的英語和對歐洲的了解,使美利堅人和葡萄牙人驚為天人。隨後石達開賜名,兩個帶頭的葡萄牙人為穆帥和羅三哥。 復興港作為太平軍的工業基地,引進西洋技術,大辦工廠。石達開的期望很高,希望傳教士和葡萄牙人能搞定太平軍的工業革命。
第38章 石達開要做時代的巨人(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