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左宗棠舌戰群豬(1 / 1)

華夏文人是很重視禮節和禮貌的,左宗棠進桂林,屬於外來是客。左宗棠要他們投降,他可以保證太平軍不會屠城。   大清順民爆炸了,他們紛紛指責左宗棠是叛徒,要殺了他。   巡撫沒有動怒,反而笑了,“龍不吟,虎不嘯,小小書生,可笑可笑!”   左宗棠反應很快,他也是天才,“車無輪馬無糧,叫聲巡撫提防提防。”   左宗棠大老遠跑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圍著人家瞎嗶嗶,無論怎麼說,都是桂林儒家失禮在先。   勞崇光還算是明白人,他責難這些群儒,這個時候有本事了,鴉片戰爭的時候,還有現在太平軍圍城,怎麼不見你們退敵之策...   這一下子把群儒給鎮住了,按照這個說法,群儒嘴皮子再利索,那也沒有什麼用,太平軍不會撤退。   勞崇光對左宗棠說話客氣,他說:“為什麼不將金石之論,為巡撫和我言之?乃與眾人辯論也?”   勞崇光的意思,你既然有智謀,把話直接對我們說就可以了。他們才有資格投降與否,用不著辯論,儒家文人決定不了桂林的投降。   左宗棠的回答是:“不知世務,互相問難,不容不答爾。”   左宗棠的意思是,桂林官員和文人主動進攻,他隻是正當防衛,一下子就把責任撇清了。   左宗棠不怕辯論,什麼是辯論?有的辯論是針對人,有的辯論是針對事,有的辯論則是針對目的。隻要攻其一點,就有可能獲得勝利。   於是,辯論開始,正方選手左宗棠,投降可以。反方選手,桂林官員和儒家子弟,他們認為投降不可以。   在這場辯論當中,首先出場的就是知府,他采用的方法就是針對人。   知府沒有談抵抗,也沒有分析大清多麼強大,而是直接對左宗棠進行了人身攻擊。   他首先拿出一個話頭,他問左宗棠,你把自己比喻成諸葛亮,真的有這種事嗎?   這個確實是事實,左宗棠不能否定,而且他很痛快的承認了。   然後知府就說,想當年諸葛亮輔助後主的時候,那可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你左宗棠,作為大清子民,卻要投降太平軍。   他的想法是,隻要把左宗棠的人品給否定掉,那麼左宗棠說的,沒人相信了。   左宗棠針對這個說法,準備充分,也充分證明今世諸葛亮不假。   他用治病打比方,一個人裡麵全爛掉了,隻能用猛藥,才能把病治好。大清內憂外患,還對洋人跪了,再加上本身韃虜,歧視漢人。   他左宗棠不屑效力,也不值得漢人賣命,他要打爛大清這個舊世界。   左宗棠口若懸河,把大清要亡國,充分的說了起來,最後他總結,他愛華夏,不愛大清。   他又說做大事需要有主謀的人,而不是隻憑口舌辯論的人,這幾句明顯是回敬知府的進攻,指責他就會玩嘴皮子。   第二個出場的是知縣,他針對的則是事件和人。一開始他說的,就是大清兵屯百萬,將列千員,實力很強。   左宗棠給他的回復說,大清人雖然多,都是烏合之眾,沒有什麼用。   知縣也知道,大清確實爛,明擺著,太平軍幾千人圍著桂林。   他沒有好意思說大清值得賣命,他把話題引到了怕死不怕死上,明顯是跑偏了。   在他看來,桂林打了敗仗,又投降,明顯是怕死啊。他說投降,難道不是貪生怕死?這明顯是打腫臉充胖子。   左宗棠見招拆招,把話就引到了怕死和不怕死上。   左宗棠說,我一個人都敢來桂林,要是按照這個標準的話。那我的膽子絕對是比你們大……   其實說到怕死投降的問題上,左宗棠是很難反駁的,假如知縣一直圍繞這個問題,或許就能辯贏,但他傻乎乎的開始搞戰鬥意誌。   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左宗棠說,包括大清皇帝,在座的各位,都是廢物!左宗棠頂天立地,不懼怕任何人!   下一個出場的是布政使,他是把話題引到了左宗棠的人品上,他質疑左宗棠是要效仿蘇秦張儀。   因為大清比較重視實乾家,而不重視隻會鼓唇弄舌之輩。蘇秦和張儀是戰國時期有名的辯論家,按布政使的話就是大忽悠,這屬於在人品上貶低左宗棠。   他談到目的性。什麼叫做目的性呢?蘇秦張儀去遊說,就是搬弄是非,挑撥關係。   在桂林官員眼中,左宗棠的來意,就是故意要挑撥桂林內亂。其實事實也就是這麼回事,左宗棠確實是來挑撥的。   左宗棠立刻把蘇秦和張儀樹立成了正麵典型,這屬於明顯的偷換概念。   他說蘇秦張儀是真豪傑,他們出入各國如入無人之境,膽子大得很,比你們這群膽小鬼強多了。   下麵一個出場的是學政。他是在大清的身份上找論點。   左宗棠說大清是韃虜,學政說不是。學政說明朝完了,清朝是正統,這就是合法的改朝換代。   這是一個政治正確的問題,也是原則性問題。討論問題一旦涉及到政治正確,那麼對方就很難反駁了。   左宗棠立刻就說:你是韃虜,不是華夏人,你是什麼種?因為政治正確,學政根本就沒有辦法反駁。即便大清確實是正統,他也沒法反駁。   左宗棠罵他的話也很簡單,說你這個人缺爸爸,你沒資格和我聊天兒,你住口!   政治正確,來了一個降維打擊,把學政直接打下去了。   在儒家,名不正則言不順,政治正確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不顧局勢直接搞政治正確。   左宗棠高舉政治正確的大旗,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要驅除韃虜,堅決反對大清。誰提出和太平軍死戰誰就是秦檜!誰就是漢奸!誰就是國賊!根本不容辯駁!   下一個出場的是巡撫,他問左宗棠,研究過什麼書?   他本身是一個學者,他意思就是問問,平時你都研究什麼書?如果左宗棠研究某一部書,他用書裡麵的知識來考左宗棠,沒準能難住左宗棠。   左宗棠根本沒有給他這個機會,當前就是投降還是不投降,這是應該研究的事情。但是巡撫把話題直接引到了讀書上,平時研究什麼書寫什麼論文?   左宗棠舉出歷史上名人,說這些人都有匡扶宇宙之才,也沒專門研究什麼書。   左宗棠沒有在學問的問題上糾纏,他直接說的是人品的問題。   同樣是讀書人,也有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君子就是愛國的,小人隻是愚忠的。   左宗棠說,學問的大小不是問題,作為讀書人,如果人品不行,學問再多也沒有用。   有句話叫德才兼備,德在才之前。一個人沒有品德,那麼他的學問越多,反而會造成更多的危害。很多大清高官,他們為自己謀幸福,坑害老百姓。   左宗棠是勝在格局上,按說討論的主要話題就是該不該投降。但是桂林官員不太願意,拿到明麵上說。   左宗棠想了想,大概這個投降不投降,應該是桂林官員內部商量。   桂林官員也意識到,左宗棠大老遠的跑來,是為了桂林不被屠殺。他們了解湖南人,知道左宗棠,桂林官員沒想在辯論當中獲勝。至於投降與否,其實桂林根本沒有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