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北伐勢如破竹,西征也是野戰無敵,至於華夏軍更是攻城略地如喝水,看起來清軍藥丸。 這裡需要說一下滿清的軍製,大清的正規軍有兩個組織,一個是八旗,一個是綠營。 八旗是努爾哈赤當年起兵之時,親手創建,在滿清入關之前,參與了一係列戰爭。 八旗製度奠定了,滿清入關的軍事基礎,在滿清入關之後,也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更誇張的是,甚至直到現在,大清看起來要涼了,還有一些滿族人,自誇祖上那是在旗的。 而相比較八旗,綠營不但地位比較低,相關的資料也不多,頂多一句“這是滿清收編投降漢人的軍事組織”。 實際上如果論人數看,綠營遠遠多於八旗,而且在清朝中前期的戰爭中,綠營的作用也是相當突出,可謂是為滿清立下了汗馬功勞。 任何軍隊,如果沒有很好的組織,時間一長,必然拉胯。而到了晚清,由於體製的原因,綠營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滿清的八旗非常能打,但有個問題就是數量太少。清軍入關的當口,滿八旗,漢八旗和蒙古八旗加一起也就二十萬左右。 清軍征服中原和下江南期間,每次打下一地還得分兵把守,靠這點八旗兵根本不夠用,於是自然地想到了收編明朝降軍的主意。 大清入關,在當時,滿清是唯一一個正規政權,可以保證足額發餉的政治實體。 所以大清開始招降後,大量明朝士兵前來投奔,這些士兵以營為單位,世襲為兵,用綠色旗幟,因此就被稱為綠營。 相比於八旗,綠營兵主要由步兵構成,戰鬥力自然是差的不少,但他們龐大的兵力,很好地彌補了滿清的兵力不足。 而且隨著滿清勢力逐步深入江南,此地多山地丘陵江河湖泊,八旗的騎兵在這裡有勁兒使不出。滿清打南明,追亡逐北主要靠的綠營兵。 鄭成功曾經一度率水師,兵臨南京城下,滿清的八旗根本不夠,是靠著綠營的力量才抵擋住鄭成功,讓南明一度燃起的希望徹底破滅。 康熙年間爆發三藩之亂,吳三桂的軍隊一度打到嶽陽兵臨長江,還是綠營兵,斷了吳三桂的糧道,救了大清一命。 後來攻打嶽陽城,更是綠營沖鋒在前,八旗在後,這才啃下了堅城嶽陽。 這幾次戰役在滿清入關之後,都是無比兇險的時刻,如果不是綠營抵死作戰,大清隻是考八旗,全國的局勢很可能是另外一個樣子。 到後來滿清政權安定之後,開始開疆拓土,此時的綠營依舊是清軍的絕對主力。 比如康熙到雍正年間平定西北,十萬大軍除了一萬八旗,其餘都是綠營兵。 乾隆年間為了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朝廷派出的四萬軍隊幾乎都是綠營,隻有幾百名負責監軍的八旗。 到了清朝中葉,綠營兵在全國漢地十八省,駐紮有五十餘個軍鎮,人數六十餘萬,儼然成為了保障大清穩定,社會長治久安最可以依仗的兵力。 綠營對大清如此重要,但卻並不能讓統治者信任自己。這一方麵是因為滿清統治者,迷信八旗的戰鬥力,另一方麵也是不希望這些綠營兵當中的漢人,聚集起來反對自己。 乾隆皇帝自己就親口說,“綠營兵雖多,卻怯而無用。”語氣充滿輕蔑。隨著準噶爾被平定,大清天下無事,那些綠營兵,也就失去了繼續好吃好喝供著的價值。 大清朝廷明裡暗裡,采用很多辦法弱化綠營兵的戰鬥力,比如裝備給差的,把部隊打散,或者讓這些綠營兵從事更多關押犯人,押送漕運之類的雜活,再加上綠營人數眾多,滿清在和平時期也經常拖欠他們軍餉。 如此幾十年之後,綠營的戰鬥力一落千丈。嘉慶年間白蓮教造反,波及的地區,像湖北陜西四川,這裡密布著綠營兵把守的重鎮,但等朝廷真用綠營兵去打仗,卻發現他們在陣前一觸即潰,根本難堪大用。 不得已,大清朝廷隻能默認,各省督撫自行招募鄉勇來禦敵,這也是滿清在地方軍事放權的開始。 有些士兵前胸後背寫著“兵”字,那是吃皇糧的綠營,而寫著“勇”字的,就是地方自行招募的鄉勇。 鄉勇的戰鬥力比綠營軍高得多,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他們保衛的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戰鬥積極性,比磨洋工的綠營高很多。 而且地方鄉勇背後的軍餉,由當地鄉紳解決,不會拖欠,比起摸魚還欠餉的綠營自然好太多了。 到太平天國時期,綠營戰鬥力墮落的讓人觸目驚心,當時有不少綠營兵已經根本不會打仗了,一聽說自己要上戰陣,寧願花點銀子雇乞丐替自己送死。 當時滿清的江南大營主力,就是綠營兵,營帳裡到處都是娼妓館,甚至有不少士兵跟娼妓成家生子。 整個營地裡,兵士為爭奪妓女打架的事情司空見慣,如此軍隊說沒有戰鬥力都算是抬舉了。 太平軍兩次攻破江南大營,而滿清也徹底對綠營死心,開始重用曾國藩招募的地方武裝湘軍,往後也正是這些湘軍抵抗住了太平天國,指望著綠營,大清是根本沒戲的。 即使如此,綠營說到底那也是朝廷的軍隊,比曾國藩的湘軍更能讓滿清放心,所以這綠營也還是留了下來。 但是在這個時候,軍隊戰鬥力的提高靠的是技術輸入和科學的訓練,滿清朝廷這兩方麵都不具備,就算有心留著綠營,也隻能看著它一天天爛下去,還得發給軍餉。 而對於綠營軍官來說,自己好歹是混在編製裡吃皇糧的,還可以用吃空餉做假賬等等方式,上下其手貪汙腐敗,何樂而不為。 所以當時就算有地方大員,胡林翼等提出要裁撤綠營,朝廷不甘心,綠營軍官也不願意,更何況這麼多人朝廷也拿不出錢安置,搞不好會兵變,這事兒也就不了了之。
第35章 拉胯的滿清軍隊(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