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水稻與棉花(2 / 2)

那四人剛出來,狗兒、貓兒和安泰順便異口同聲的驚呼了起來,原來那四人中最前麵那個就是那何老大。

“安老爺,狗兒、貓兒,怎麼是你們?”何老大見狀也不由得大吃一驚,在看到甲板上淋漓的鮮血和屍首,頓時身體顫抖,說不出話來。

“現在不是共敘別情的時候!”曹僧奴道:“趕快把船上清理乾凈,然後盡快離開便是!”

經由方才那番變故,不知不覺間曹僧奴已經掌握了全部的話語權。眾人馴服的回到己方的船上,片刻後那矮壯漢子便帶著部下回來了,眾人便看到那條官府巡船緩慢的沉入江中。在回程的路上,每個人都下意識的保持沉默,恐懼嚙咬著所有人的心。

接下來幾天裡,安泰順一直心驚膽戰,一想到那天在江上曹僧奴一聲令下便將那條官府巡船上數十人切菜砍瓜一般殺個精光,他就不寒而栗,看來當初長安傳來的那些風言風語未必是假,這位曹舍兒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少年郎了。

“安兄!安兄!”

“哦,哦!”安泰順回過神來,這才注意到曹僧奴正坐在對麵,一臉的不耐煩,他額頭上頓時冒出汗來:“曹兄弟請見諒,在下方才走神了,您這是說到哪裡呢?”

“是關於在揚州采購所需物資的事情!尤其是綢緞,還有介紹幾個阿刺伯、身毒(古代中國對印度的稱呼)、安南商人。”

“是,是!”安泰順連連點頭:“阿刺伯、身毒、安南商人是吧?我倒是在揚州聽說過有這幾國商人,但他們一般都隨船而走,少有在揚州定居的,隻怕未必能找到!”

“這是上頭囑咐的,你隻管去做便是!”

“是,是!”安泰順不敢多問,應了幾聲便急匆匆的退下了。看著安泰順離去的背景,曹僧奴長出了一口氣,他此行來並不隻是為了打通航路,除此之外他還有一樁秘密任務,那就是尋找水稻和棉花的植株。

大體來說,古代中原王朝的北方邊境線與四百毫米降雨線相重合。究其原因很簡單,除非是憑借雪山融水的綠洲農業,每年四百毫米降雨是古代農業生產的生死線。古代華夏文明是建立在農業生產之上的,沒有正常的農業生產這一經濟基礎,國家、文明等上層建築自然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但古代東北地區卻是一個例外,這裡土地肥沃、雨雪充沛、礦產豐富,近現代便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區。但在古代大部分時期,中原王朝隻能控製東北地區很小一部分,有時候甚至連一小部分也無法控製,這又是為什麼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棉花很晚才成為我國主要的纖維作物。

古代中國人的衣料來源大體來說有兩個階段——元代之前和元代之後,在元代之前,古代中國人的衣料大體上分為兩大類:絲綢和麻葛,富人穿絲綢,窮人穿麻布葛布,雖然棉花的種植在中國歷史很長,但大規模種植使用要到宋元之間,尤其是元代棉紡織技術從南方傳播到了長江中下遊區域,迅速成為了社會大多數人的衣料首選。

棉花的勝利並不是偶然的,相對於絲綢、麻布、葛布、乃至羊毛,棉花的優勢顯而易見:棉花比絲綢的單位麵積產量要高得多,消耗人工也低;保暖和容易加工遠勝麻布、葛布;而比起羊毛,棉花所需的土地要少得多,無需占據大片土地。棉花的迅速普及和棉紡織技術的提高使得古代中國的中下層人民保暖成本迅速降低,這樣一來,氣候寒冷,但土地肥沃,有充足降雨的東北開發成本也隨之迅速降低,因此明清兩代,東北地區的人口和耕地開墾麵積隨之迅速增加,這並不是偶然的。

對於王文佐來說,接下來的一步就是對東北地區的開發,這就離不開充足的保暖衣料。與生活物資極其廉價現代社會不同的是,古代的紡織品是一種可以說非常昂貴的物資。唐宋天子給士兵有專門的夏賜、冬賜,其中最初的含義就是給士兵冬天夏天的衣服布料,即便是棉紡織業大大普及,服裝衣料變得廉價許多的明清時期,一件棉襖、一床被子對於普通人家來說也是一個大家當,很多文學作品中有窮苦人家有把棉被、棉襖送到當鋪去換錢渡過難關的情節,即使是共和國建立之後的前三十年,城市家庭主婦用有限的布料棉花給家裡人都穿的齊整暖和也是要殫精竭慮。

如果能提前從印度那邊得到棉花的種苗,在江南、日本地區大規模推廣種植,然後在東北地區大規模種植大豆,用豆餅和豆油與其貿易交換,這不但對雙方都有利,還加深了東北地區和內地的經濟聯係,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就是水稻的種植了,與近現代不同的是,當時東北地區開發程度比較高的地區是丘陵山地較多的遼南地區,而非今天的遼河平原、三江平原等平曠地帶。究其原因,是因為在唐代這些平曠地帶還未經開發,還是大片的沼澤地、濕地。反倒是遼南地區的丘陵穀地已經形成了比較大規模的農業聚落,可供開發的餘地已經不多了。

如果要想對遼南地區動手,就會和原住民發生沖突,而且從農業開發的潛力來看,丘陵穀地是無法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地形平坦的遼東地區相比。所以王文佐未來主要的農業開發重點是打算放在遼河平原一帶,而這一帶歷史上是著名的水稻種植區,無論是土質、水流都很適合種植水稻,考慮到水稻的單位產量要遠比麥、高粱等傳統農作物高得多。如果牛耕、鐵犁、水利、水田多管齊下,定能獲得遠超歷史上的收獲。

當然,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無論是棉花還是水稻的良種培育、改良、推廣、種植都並非一日之功,但一旦有成,也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沒有對農產品的不斷改良,他開發遠東地區,乃至渡過白令海峽,前往美洲的計劃就是一紙空談。畢竟北海道的海豹皮、鯨魚油脂、大馬哈魚魚乾、佐渡的金山、石見的銀山雖然所費者少,所得者多,但那也就是兩三代人就吃光用光的東西,唯有這些才能長久。

——————————————————————

青州崔宅。

“這麼說來,王長史是讓十二郎來向我家提親了?”崔辨捋了捋頷下的胡須,問道。

“不錯,小侄此番來正是為了此事!”崔弘度小心翼翼的看了看崔辨的臉色,崔辨乃是清河崔氏的青州房的長枝,崔弘度是清河崔氏烏水房的旁支,論起輩分來還是崔辨的同輩,但他此番受命求親,隻敢以晚輩自居。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