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高侃有力的反駁,王文佐不由得語塞,他捫心自問,其實自己方才說的那些話都不過是言不由衷的托辭罷了。之所以王文佐對於唐吐蕃戰爭表現的如此消極的原因其實隻有一個——以一個穿越者的眼光看來,這是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
在公元七世紀的唐人和吐蕃人看來,他們爭奪的是溝通東西偉大絲綢之路的控製權——發源於長安,經過西域、中亞、西亞抵達地中海,最後抵達羅馬和君士坦丁堡,然後再通過這兩個商貿中心連接大半個歐洲和部分北亞,這條商路在阿富汗折向南,連接印度次大陸諸多古國。這條古老的偉大商路幾乎覆蓋了整個歐亞大陸的大部分文明區域,其觸角甚至抵達北非地中海沿岸,誰控製了這條商路,不但可以獲得貿易帶來的巨大財富,還能通過商路交流,不斷獲取最新的技術和知識。
但在王文佐看來,隨著中亞地區的日益乾旱以及頻繁的戰爭對道路和灌溉網絡的破壞,這條古老商路的前景正在愈發變得暗淡,而且由於地理上的優勢,新興的阿拉伯人比唐帝國更容易獲得陸上絲綢之路的主導權,從而吃到最大的一塊蛋糕。更重要的是,唐帝國自身的經濟重心也在不斷向東南轉移,從長遠來看,即便沒有爆發安史之亂,唐帝國在西北方向維持軍事存在的代價也會愈來愈大——就連位於關中平原的長安都要依靠江淮河北的糧食過活,又拿的出多少錢糧來維持隴右、安西的大軍呢?
所以答案就顯而易見了,與其在隴右和吐蕃人為了枯藤上的葡萄進行曠日持久的消耗戰,還不如拿出一點資源來打通海上通道,無論是向南前往東南亞、印度、埃及,還是向北控製日本、遠東、前往北美洲,都是更明智的選擇。
但這些理由是無法公之於眾的,無論是新大陸的存在、新的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以及氣候的變化等,王文佐都隻能將其隱藏在心中,至少在擁有足夠力量之前必須如此。沒有掌握足夠力量的先知如果不能學會閉嘴,多半會落得個淒慘的下場,王文佐可不想自己這個下場。
高侃見王文佐一直保持沉默,還以為自己方才那番話有些重了,便笑道:“其實三郎說的也有道理,也不是不可以嘗試一番,不過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我現在畢竟是在安東都護府!”
“高都護說的是!”王文佐哪裡聽不出高侃的意思:“我等還是先把自家的事情管好的好!”
“嗯,第一件事就是築城!”高侃笑道:“襄平還是新城?三郎你覺得哪個更好些?”
“若是讓我選的話,就算這裡!”王文佐走到地圖旁,伸出手指在某個地方點了點。
“平郭?你選這裡?”高侃皺起了眉頭:“我記得這裡隻有一座荒廢了上百年的廢城吧?說說看,你選這裡的原因?”
“這裡是遼水的入海口!在這裡築城,既可以通過海路聯絡熊津都督府、倭國、山東、河北諸地,又可以逆流而上,與襄平等城連通,若是允許開埠興商,不出十年,便可成為遼東重鎮,富甲一方!”
“富甲一方?”高侃笑了起來:“聽三郎你這麼說我還真有些心動了,隻可惜都護府之責是‘掌統諸蕃,撫慰征討,敘功罰過’的,若是依照你選的地方,那等於是把腹心之地都丟給別人了!”
“那就選新城吧,城郭府庫都是現成的,旁邊又有鐵礦,甲仗軍器不會缺!”
“新城?”高侃有些驚訝的看著王文佐:“我還以為你會選襄平呢!我記得你以前不是說高句麗人居山城而不守平地是鼠輩嗎?”
“因為仗還沒打完!”王文佐道:“襄平可以等將來局勢都平靖了再遷過去,但是現在須得先占據新城,那兒才是用武之地!”
“三郎你覺得還會打仗?”高侃的神色變得凝重起來。
“不錯,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應該就是這一兩年的事情!”
“理由!”
“很簡單,這次征服高句麗我們贏得太輕鬆了,沒有打幾仗平壤就開城投降了,遼人尚未心服,不過是迫於形勢暫時俯首罷了,現在大軍已經撤走,隻要稍有變故,他們就可能會重新起兵作亂!”
“高句麗的王室豪傑多被遷走,哪來的禍首呢?”
“當初秦滅六國,也將豪傑王室遷往鹹陽,可是首倡之人卻是陳勝吳廣兩個匹夫;蘇大將軍滅百濟後,也將泗沘城內的豪傑王室萬餘人盡數遷走,後來發生了什麼我們都知道的。草莽之中自有俊傑,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哪有這麼簡單的事情!”
“你這麼說也有道理!”高侃嘆了口氣:“說實話,我也有要打仗的預感,隻是說不出你這麼多理由來。那三郎你有什麼對策?”
“對策?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罷了,又有什麼好怕的!”王文佐笑道:“隻要這次將其打垮,至少就有二十年太平了。其實就算有亂起,其兵馬也肯定不如先前高句麗人強悍,隻需防備與外援勾結便是。然後就是平定亂事後要誅其賊首,寬赦餘黨,這些也用不著我多說了!”
言談間高侃也被王文佐的輕鬆和鎮定感染了,不由得笑了起來:“三郎說的是,我等能夠將滅其國,自然能將再起的亂事平定,到底是經歷過百戰之人,你我搭檔,定然能將這東國之地處置好!”
昨晚一點多才到家,這一章是昨天的,今天的晚上發。
希望大家繼續支持,兼職寫書真累呀!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