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送別(2 / 2)

在王文佐看來,唐初時武功還有一點勝過漢武的,那就是大唐兼容並蓄的胸懷,每當唐軍擊敗一個敵人之後,就能將其消化,使其成為唐軍的一部分,如阿史那社爾、阿史那賀魯、阿史那思摩、黑齒常之等人,都曾經是大唐的敵人,但在本族被唐軍擊敗之後,卻能帶領其部眾一心為大唐效力,為帝國立下汗馬功勞。這也是唐初能夠一邊不斷對外用兵,一邊能夠修養國內民力的原因,否則如果像漢武帝那樣,動輒動員十幾萬騎兵,幾十萬民夫出塞,隻要來個一次兩次,唐也去半條命了,畢竟李世民和李治沒有劉徹有那麼豐厚的遺產繼承。

“不錯,本朝武功之盛,拓地之廣,是不是絕後不知道,的確是空前了!但越是這個時候,就越是須得小心!”

崔弘度茫然的點了點頭,王文佐說的在他聽來不過是老生常談,用兵打仗當然要小心,可為何說越是贏得多,就越是要謹慎小心,就不明白了,隻是他跟隨王文佐久了,知道其話語中多有深意,隻是自己尚未明白罷了,耐心聽他解釋便是了。

“你想想,拓邊越廣,那駐防之兵距離本國之地便越遠,一旦有事,緩急難濟。而且這些年來我軍雖屢戰屢勝,但敗者並非心服,隻是迫於形勢,偽作恭順之態罷了。若是時勢有變,那彼等會不會覺得天時有變,就反戈一擊呢?那時萬裡邊疆,烽火四起,前朝之鑒,不可不察呀!”

“前朝之鑒?不,不會吧!”崔弘度聽到這裡,已經是滿頭汗水,王文佐口中的“前朝”自然說的就是隋朝,其實從擴張的速度來看,隋朝幾乎不亞於初唐,從楊堅篡位之後,南滅陳,北擊突厥、西破吐穀渾,東擊高句麗,國內興建新都洛陽,大運河等大工程,府庫充盈,戶口達到了匪夷所思的860萬戶,幾乎是貞觀初年的三倍。如果告訴一個生活在大業初年的隋人這個如旭日東升一般的大帝國在短短的幾年後就土崩瓦解,化為一片人間地獄,他肯定會以為你在說夢話。但歷史事實就是帝國在東征高句麗第一次失敗後,那些潛在的不滿者們看出了帝國的虛弱,紛紛揭竿而起,從內部和外部同時進攻,在很短的時間裡滅亡了這個看起來不可戰勝的龐然大物。對於每一個唐人來說,這都是永遠不會忘記的噩夢。

“為什麼不可能?”王文佐冷笑道:“若是隋文南征失敗,至多也就是天下二分,隻能當個北麵天子,還不會弄得身死國滅;若是楊廣繼位後就敗給吐穀渾,他也不至於傾全國之兵去攻打高句麗,弄得天下洶洶。就和進賭場一般,如果一開始就輸,也輸不了幾個錢,可要是一開始就贏,還大贏特贏,那贏得越多,輸的就越慘,不但會把本來贏來的輸掉,還會把本錢也輸了,弄到最後甚至連妻兒也抵進去也說不定!”

聽到這裡,崔弘度已經說不出話來,半響之後方才低聲道:“那三郎覺得大唐這一仗會輸?”

“這誰知道,我又不是神仙!”王文佐笑道:“但越是深入,那輸的可能性就越大,輸的也越慘。所以一開始若是小勝,便不妙了!”

崔弘度點了點頭,王文佐的意思並不難理解,薛仁貴也是老行伍了,當然知道唐軍長於弓弩騎兵,吐蕃強於步兵。那出兵時肯定是由精騎為前軍,步卒弓弩在後護送輜重為後軍,行軍時兩軍保持一定的距離,前軍趨利而戰,後軍每行數日便在險要有水源處立寨而守。這樣一來,前後兩軍可以相互依托,相互掩護,是萬全之策。

如果唐軍前軍一開始吃了敗仗也無妨,反正吐蕃人的馬差,前軍也不難擺脫吐蕃人的追擊,隻要與後軍匯合便可再戰。怕就怕前軍大勝,斬獲甚多,然後唐軍貪功疾進,前後兩軍的距離拉開,被吐蕃人逐個擊破,或者分隔包圍,前軍的騎隊失去了後軍的輜重為依托,而後軍的營壘失去了前軍的騎兵的呼應,那就是滿盤皆輸了。

“那三郎你看這些,是為了將來的叛亂做準備?”崔弘度問道。

“嗯,如果薛將軍這次能夠一舉攻入吐蕃都城,那自然千好萬好。但若是真的被我不幸言中,那遼東、百濟、倭國那邊多半會發生叛亂,新羅人也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到了那個時候,朝廷多半是要調我去!我們兄弟袍澤十年心血都在那裡,你說我能不預先多做些準備嗎?”

“三郎,若是真的薛將軍那邊打了敗仗,那鬆州這邊就成了邊陲重地,朝廷隻怕不會讓你走的!”

“所以我才急著和吐蕃使臣會商呀!”王文佐笑道:“你放心,如果薛將軍真的打敗了,吐蕃那邊有的是人比我還急著想要議和停戰呢!”

“吐蕃打贏了還有人想議和停戰?”崔弘度吃了一驚:“你是說那個叫朗日的吐蕃貴人?”

“不錯!確切的說是他背後的那個人,吐蕃現在的贊普芒鬆芒贊,他才是真正想要議和停戰的人!”

“吐蕃的贊普想要停戰議和?為什麼不乘勝追擊?”

“因為現在吐蕃的兵權掌握在噶爾家的兩個兄弟手中,如果吐蕃擊敗了大唐,那反倒會讓噶爾家的力量更強大,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威脅到贊普的王位。所以對於贊普來說,與其乘勝追擊,還不如停戰更好一些!”

聽到這裡,崔弘度這才明白了過來王文佐為何來鬆州之後,忙著修路看書,通商貿易,卻對於吐蕃的戰事並不是太積極。一開始還以為他是覺得手頭兵力太少了,隻能守無法攻,卻沒想到對方竟然想的如此之深,如此之遠。

“以三郎之謀略,贊普君臣也不過是掌中玩物罷了!”

“倒也沒有你說的這麼簡單!”王文佐嘆了口氣:“若是我料的不錯,吐蕃的贊普是奈何不了前線大將的,畢竟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也不隻是我們知道,吐蕃人也是知道的。最多最多也就南線能保持平靖就不錯了!”

“能夠如此已經很好了!”崔弘度笑道:“再說如果真的如三郎你說的,薛將軍大敗於吐蕃人的話,天子也絕不會就這麼善罷甘休的,那可是隴右之地呀!一旦出事,關中也不穩的!”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