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繕潼關?”王文佐笑了笑:“看來朝廷也是有兩手準備呀!”
“那是自然!”王府尹道:“裴公兵少,守潼關有餘,援洛陽不足,先守潼關才是上策!”
“嗯!”王文佐點了點頭:“王府尹你在我這裡先住上一晚,明日我讓伊吉連博德領兩千兵護送你回東都,他領兵屯守城外,並不入城,如何?”
“甚好,多謝王大將軍了!”王府尹聞言大喜,趕忙掙紮著起身行禮。王文佐受了他這一禮,笑道:“如今形勢瞬息萬變,我也不能向你承諾些什麼。不過東都乃是四方菁華之薈萃,若是可能,王某也不希望她毀在自己手上,青史上留下一個惡名!”
“大將軍有這個念頭就好!”王府尹肅容道:“你如今功業富貴已極,世間萬物何求不得?老朽庸碌之輩,亦不敢教你些什麼。隻是大丈夫生於世間,須得多想一點後世之名,你隻需多想一點這些,便好了!”
“王某記住了!”王文佐起身拱手行禮,將王府尹送出帳外。對方顯然是希望自己能夠退一步,解散大軍前去關中,避免一場內戰的爆發。但這老人也知道王文佐此時所處的地位和身後擁有的力量,絕不是想退就退的。所以也隻能希望王文佐做事情的時候能夠多考慮一點後世的名聲,畢竟如果隻考慮現世,領兵殺入關中,自己當皇帝才是最有利的選擇。
“看來在天下人眼裡,我王文佐還真的隻有做這個皇帝了!”王文佐唇邊泛起一絲苦笑,即便是這睿智的老人,也隻敢從道德,而非是利害方麵勸說自己,說到底,古代中國的“權力之路”就是一條單行道,要麼一路向前走到底,直至巔峰,要麼在半途中倒下,化為路邊荊棘裡的一捧枯骨,絕無第三條出路。
“大將軍!”
“什麼事?”王文佐抬起頭,向帳外看去。
“後方有急使至!”
“傳來!”
信使形容憔悴,罩袍上到處都是汙跡,手臂上更是有包裹傷口的布帶。王文佐皺了皺眉頭,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難道後方有人起事?
“路上不太平?”王文佐一邊拆開書信,一邊問道。
“是的!”信使一邊說話一邊咳嗽:“離開驛站不遠就經常有小股盜匪出沒,屬下路上就遇到過兩股盜賊,還和他們交過手!”
“並州軍動了!”王文佐皺起了眉頭,如果要說他起兵以來最擔心的事情,那就是並州軍的動向了。在古代北中國的爭霸戰中,並州占據著一個非常特殊的地位。
從地理單元來看,並州所在的山西高原正好位於北中國之中,東麵隔著太行山脈臨華北平原,西麵隔著黃河與關中平原相隔,地勢又是最高,所以有天下脊梁的說法。
王文佐從範陽出兵,沿著河北平原一路殺向關中,最害怕的就是自己被堵在潼關門口,而並州軍從山西高原東下,截斷退路,直取範陽老巢,殺自己一個首尾不得相顧。
這也是後世唐軍平定安史之亂的最優策略,如果唐玄宗沒有逼著哥舒翰出去和叛軍野戰,老老實實守潼關三四個月,一邊以並州軍襲擾範陽,一邊等待隴右,北庭之兵馳援,範陽兵三麵受敵,進不得入關中,退不得守河北,安史之亂估計也就一兩年就平定了,絕不會像後來那樣打了那麼多年。
“看來裴行儉這些天也沒有閑著呀!”王文佐摸了摸頷下的胡須,身為武人,王文佐倒是很理解裴行儉的選擇:利用潼關的險要地勢消弭敵方大軍的銳氣和數量優勢,同時調動並州軍開辟有利的第二戰場,若是換了自己,也會做相同的選擇。
“召集眾將商議吧!”王文佐將書信收好:“也給他們潑盆涼水,省得高興太過頭了!”
傍晚時分,軍官們聚集在王文佐的帳篷裡,大部分人臉上都滿是喜色,他們都知道東都洛陽已經是唾手可得。但當王文佐宣布了後方傳來並州軍的動向後,人們臉上的笑容都消失了。懊惱,怒火,恐懼取而代之。
“我們的後路被截斷了!”
“並州軍會進攻範陽嘛?”
“不,我覺得應該是貝州,範陽城很堅固,並州兵一時間還攻不下來!”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回師救援嗎?”
“別傻了,這裡調頭豈不是把背後暴露給敵人?我們這裡。有十萬大軍呢,隨便派個一兩萬人回師就好了!”
“對,隻要能打進長安,就不怕了!不用理會並州兵!”
帳篷裡的軍官們紛紛發言,雖然態度各有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都是,所有人都對他們已有的十萬大軍充滿了信心,認為並州軍的活動不過是一種騷擾,要把主要力量用在攻打長安上,隻要能打下長安,就萬事大吉。
“讓我去吧!”盧十二大聲道:“給我一萬人,我定然能讓那些並州人不能渡雷池一步!”
“你?”王文佐看了盧十二一眼,搖了搖頭:“崔弘度!”
“末將在!”崔弘度趕忙應道。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令汝為河北留後,統轄諸鎮,轉運糧秣兵卒!”
“末將遵令!”
盧十二的請戰被否決,臉上有些沮喪,但他也知道這種守後路的的人一般都是主帥最信任的宿將,自己無論是資歷還是信任度都沒法和崔弘度比,隻得暫且退下。
“兵貴勝,不貴久!”王文佐道:“我軍此番長驅直入,渡黃河,據東都,直薄潼關。若能直入關中,便是萬事大吉,若是在潼關相持日久,必至師老兵疲,終致潰敗!”說到這裡,王文佐稍微停頓了一下:“盧十二,你領偏師一萬南下,入南陽,走武關,直入關中。”
盧十二聽到自己的名字,心中大喜,趕忙應道:“末將領命!”
“諸位,洛陽雖下,但四周各關皆未下,吾輩不得安寢。當先兵先據各關!”說到這裡,王文佐一口氣念了七八個將佐的名字,領其分兵各據關口,倉城。眾將各自領命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