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林彥在回宮的時候,皇上也已在上朝的路上。皇上一路上見官人們都在議論紛紛,時之間也有些疑惑,但是上朝的時間也快到了,皇上也隻好先作罷了! 大殿之上,皇上正襟危坐,文武百官茶敬地站著,分列兩邊。 皇上看著底下恭敬的百宮,有些疑惑地問道:“諸位大臣在朕來之前好像都在議論紛紛,不知諸位在論議論什麼,可否也說出來,讓朕也能夠湊湊熱鬧。” 百官聞言,頓時一陣騷動,不過一時之間倒是無一人敢於應答。 皇上見百官竟然無一人膽敢應答,眉宇間是三分疑惑,七分驚疑,於是加重語氣,又問了一遍:“可有人能與朕說說嗎?還是說你們在密謀著什麼計劃,不能讓朕知道?”皇上說到最後一句話時,已是拍案而起。 底下的文武百官見狀,頓時跪倒了一片,最後還是丞相站出來道:“臣等聽說皇上又添了一位皇子,並取名為適,所以才有所論議論。” 皇上聽了之後,當然是不相信,但也不至於為了這麼一點事為難所有的文武百官,於是便讓跪著的官員都站了起來,繼續上朝。各部的官員上報了一下各地的情況,皇上也一一作了答復,忙完了後,也就下朝了。 下了朝之後,皇上對朝堂上百官所議論之事,仍是百思不得其解,於是便讓身邊的總管大太監秦明祥於查一查到底是怎麼回事。 過了兩個時辰,秦明祥急匆匆地趕了回來,向皇帝答道:“啟稟皇上,奴才已經查清了,百官議論的是聽聞皇上十分中意二殿下,認為二殿下將來堪比堯舜,有立二殿下為太子的想法。” 皇上聞言,頓時勃然大怒:“放肆,太子的人選,也是他們能隨意議論的,還有,這消息是如何流傳起來的?這辦本該是宮中的事,怎麼會傳到前朝那些官員的耳朵裡?” 秦明祥回應道:“此事最早是皇後官中的兩個乳母最早傳出來的,然後一傳十,十傳百,沒想到最後竟然都傳到宮外去了。” 皇上聞言,惹有所思,回想了一下,終於想了起來,那一日在寢宮中與皇後談話,想來是被那兩個乳母給聽去了。那兩個乳母是皇後宮中的人,皇上本不想處治她們,免得撫了皇後的麵子。隻是此事過於重大,若不懲處,隻怕日後還會有這樣的事情再發生。 皇上稍加斟酌後,對秦明祥說道:“傳朕的旨意,把這那兩個乳母諭給朕趕出宮去,再找兩個新的來照看二皇子,同時嚴禁宮中之人再議論此事,若膽敢有人再議論此事,朕決不輕饒。” “是,奴才遵命,才這就去傳旨,曉諭六宮。”秦明祥恭敬地回答道。 有了皇上的旨意,後宮中自然也就沒有人敢議論了,而前朝的那些宮員在聽說了後宮中發生的事後,也明白了皇上的心意,自然也就無人敢提了如此過了幾日,此事也就慢慢平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