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隻有還沒完全了解中國人的詹姆斯上校,是很難理解眼前這一幕的。 甚至,連他的司令官閣下說的如此有哲理發人深省的一番話,他都沒有聽進去。 以他無比純粹西方人的思維,他實在無法理解倉庫中的中國守軍為何要選擇以這種純冷兵器的方式來解決這次危機。 在他看來,中國人本身兵力就不夠,更應該保存兵力,而且擁有MG34和MP28這種優良的德製連射型火器,完全可以依托一樓殘存的一些工事,將雖然沖過來但為數已經不是很多的日軍步兵給乾掉。 那樣,傷亡將會少得多,再差,也不會比那種純粹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傻乎乎肉搏戰損更大不是? 不明白,真的不明白。 崇尚生命權的西方上校當然不會明白。 在這些東方軍人們的心裡,他們的生命和他們需要守護的比起來,生命,可以退後。 哪怕是頂著彈雨鼓著眼睛咬著腮幫子端著步槍狠狠沖過來的日軍步兵,為了勝利,他們一樣可以丟棄生命。 日軍大佐沒有選擇用機槍子彈將自己人和對手一起乾掉,是企圖彰顯大日本帝國陸軍的武勇。 唐刀和雷雄不約而同的選擇反沖鋒,是為了一舉打垮日軍的精氣神。 對於交戰雙方指揮官來說,這既是戰術選擇也是戰略選擇,同時也用即將綻放的生命之花給在場的所有人闡釋了一個真理:沒有犧牲,那來的勝利? 這場戰鬥,不僅是刺刀與刺刀的碰撞,也不是生命與生命的交鋒,更多的,是一場靈魂之戰。 生或是死,早已退居其次。 澹臺明月也看到了這一幕。 她看到了唐刀。 雖然她沒有望遠鏡,超過260米的距離讓她根本無法看清那些猶如猛虎般從倉庫中躍出的深藍色是誰,有沒有那天晚上她采訪過的新兵老兵,但她‘看’到了唐刀。 那個率眾而出,處在排成一橫列之前的深藍色,一定是他。 這是屬於女性特有的直覺。 看著那個不斷加速的身影,澹臺明月感覺自己的呼吸幾乎都要停滯了。 是的,她的直覺沒有錯。 沖在整個隊伍最前的,非唐刀莫屬。 日軍沖在最前麵的,在二十幾桿沖鋒槍的掃射下,全體成了死神鐮刀下的韭菜,後麵沖過來的日軍還在20多米外。 所以,留給了唐刀和雷雄等人沖鋒的空間。 隻用了一秒,唐刀就完成了加速。 拚刺不是跑步,單純的將自己的速度提至最高就行了,那必須是有節奏的提速,保證自己腳下不出現意外的同時,將速度增大。 速度的增加對於拚刺來說,借助慣性提高突刺的力量隻是其次,那種一往無前有去無回的氣勢,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捕獵狀態下的老虎,為什麼可以借助著短程加速一個虎撲即可將獵物撲倒在地?真的隻是因為速度快?不,其實在看到猛虎踏著風撲過來的那一瞬間,獵物就已經筋骨酥軟徹底喪失抵抗的信心了。 狂沖十米的唐刀,已經借著這個空間,將自己的氣勢蓄積到頂峰。 他的身後,跟著雷雄和冷鋒。 三桿在陽光下閃著寒光的刺刀,呈現一個三角形的箭頭,刺向同樣被同僚鮮血刺激得雙眼發紅狂奔而來的日軍步兵隊列。 深藍色和屎黃色,就這樣在溫暖而明亮的秋陽下相撞。 濺出一片血色。 做為整排隊列箭頭中的三角陣型之中的那個尖,猶如猛虎撲向日軍的唐刀反而並不是第一個接觸到日軍的人。 或許,因為其一米八的身材和兇猛的氣勢,直麵他的日軍從十幾米外就下意識的變向,寧願放緩速度改變方向,也不和這等兇人碰上。 那純粹是食物鏈等級帶來的潛意識作用,和生死無關。 就像一群鬣狗,打算圍獵一頭負傷的雄獅,可它們能在雄獅撲過來的時候,還敢迎頭而上嗎?血脈和基因就限製了它們不會做出如此愚蠢行為。 日軍也是一樣。 所以,反而是位於唐刀右後側兩米的雷雄率先接觸日軍。 “殺!”毫無花哨的一擊突刺。 隻一個照麵,雷雄前伸的刺刀就在他的殺聲中毫無凝滯的刺入了一個正麵沖向他的日軍曹長的胸膛。 日軍曹長絕對算是拚刺高手,當其看到雷雄借著速度沖至,收槍開始蓄力預備前刺,他的眼睛一直死死盯著雷雄的動作,等到雷雄手臂開始前伸即將刺出那一刻,腳步猛然一頓全力減速。 這是要讓雷雄對其速度產生誤判,而後再等雷雄手臂已經極力舒展,爆發全力的那一瞬間,刺刀尖距離他的身體還有差不多一尺左右,這才將手中的步槍猛然擺動。 格擋! 妙之毫巔的格擋!既可以擋住對手全力一刺,更可以趁對手舊力已盡新力為生之際,再行反殺! 能在雙方高速對沖,還能做出如此格擋的,都是當之無愧的拚刺高手。 如果劇本按照正常劇情書寫的話,雷雄的刺刀被蕩開,但前沖的慣性依存,他跑得越快,前沖的就越急,蕩開對手刺刀的日軍曹長,隻需要擺正刺刀,雷雄就會滿眼絕望的看著自己沖上敵人的刀尖。 隻可惜,這名拚刺術絕對超越日軍平均水準的日軍軍曹,選錯了對象。 因為他所麵對的這名中國陸軍上尉,是已經集合了中國數百萬陸軍絕大部分精銳的七十萬大軍中最精銳數萬人中的精銳,用俗套一點的詞來形容,雷雄是精銳中的精銳,強中之強。 除了尚在中國北方的那群優秀軍人,此精銳中的精銳,完全可以代表大半個中國陸軍中拚刺術的最高水準。 事實上,或許論拚刺術,整個中國陸軍的拚刺術水平是遠遜於日本陸軍,但若是從高端水平上來說,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中國軍人水準卻是要超過日軍的。 日軍拚刺術其實有幾個發展階段,從興起到衰落到再興起,到1915年,日本找出當時槍術大豪,一起修改拚刺技術。 其中的“直突、脫突、下突”相當於“刺右、刺左、刺下”,“左防突、右防突、下防突”相當於“左防刺、右防刺、下防刺”,幾個簡單的攻防動作,其實不過是將刺刀與古老的東方槍術相結合。 於是,從1915年後,日軍簡單但卻極其實用的拚刺技術開始冠宇世界陸軍之首。 沒錯,這種招式簡單適合速成的由槍術融合而成的拚刺術,的確是將整個日本陸軍的拚刺平均水平拔高了兩個檔次,可是,若論槍術,日本從泱泱華夏盜版過去的那點兒真的不夠看。 華夏的祖先們創建並傳承了數千年的華夏武術,絕不是未來和平時期普通人眼中的花架子。 那是因為大環境不允許,殺人的國術不可能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的。 戰場,才是華夏國術最好的舞臺。 而雷雄,若不是自幼習武學得一手楊家槍,又如何能在中國最精銳的軍隊之一------禦林軍中,奪得搏殺第一的桂冠? 而楊家槍,最大的特點,就是快! 所謂:“出招時銳不可當、虛實相生,回撤時迅疾如風,穩重大氣。”說的就是楊家槍。 雷雄出槍的速度,極快,超越普通人想象的快。 快如疾風,快似閃電。 日軍曹長錯估了對手的出槍速度,所以,他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