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走後,楚禎坐回了電腦邊。 李清照想拿那三篇胡惟庸文章過來給他,但楚禎朝她擺手,表示不用了。 “胡惟庸的奏疏,你覺得如何?” 朱元璋舒服的靠著柔軟沙發背,像一位坐在自家辦公室的上市公司董事長,手掌大權的模樣,讓楚禎來點評他的“下屬”。 楚禎一笑,看向李清照與林黛玉,“你們覺得呢?” 朱元璋隔著簾子看向她們,心中不由得犯嘀咕,他究竟是在討好兩個小姑娘,還是完全不介意“後宮乾政”,連這等國事也詢問女子的意見。 “放心大膽的說!” 楚禎鼓勵她們道,“不是什麼朝堂問政,隻是隨意聊一聊。” 林黛玉或許因為年齡還小沒讀過太多書,但李清照卻是已經熟讀各種史書,對朝堂大事有屬於她的見解。 兩人對視了一眼。 林黛玉先說道:“楚大爺太抬舉了,我哪裡有才學對宰相文章評頭論足?不過是看出他寫這篇文時,誠惶誠恐,既小心提出變法方案,又怕得罪人,奏疏裡多有恭維洪武帝。” “哈哈,小姑娘真聰明,看出胡惟庸怕我。” 朱元璋笑了起來,他怎麼可能跟一個小女娃計較? 林黛玉抿唇一笑,讓清照姐姐說。 “嗯…呃。” 李清照遲疑了一會,才不好意思的說:“我看完後覺得,好像還不如募役法與方田均稅法。” 朱元璋一下子坐直身子,“小娘子說的是宋朝王安石剝民取利的變法?!” “剝民取利言之太過!” 李清照反駁他的話,並解釋半山公變法的本意與失敗的緣由。 楚禎一點也沒意外,從南宋開始,或者說從王安石被迫辭官開始,歷朝歷代對他都是持負麵評價,認為北宋滅亡與熙寧變法有莫大關係。 “天地生財以養民,當皇帝的要以養民為要務,薄稅斂,勿損人……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財,小人競進,導致天下騷亂!” 朱元璋與李清照爭論,並說出了自己對宋神宗、王安石的看法。 理財不是現代用語,王安石乾的就是理財的事。 楚禎看向李清照,這位大才女當即反駁洪武帝: “民間借貸自古有之,百姓種田多要看天意,豐年則穀賤,荒年反之,百姓存不下錢,以致每到荒年都要向大戶豪門借取高額利息的錢糧,一旦連年災荒,百姓還不起錢,就隻能逃荒,半山公青苗法正是要遏製大戶以此盤剝百姓!” “青苗法若好,為何又被廢?” “這是因為底下官員強行攤派……” 李清照不是光會嘴上說,她還拿出了自己寫好的文章,說道: “這是上次楚郎君問過募役法後,我回去問了我父親,又請教了一些人,方才寫出的熙寧變法紀略……楚郎君,請看!” 她站起身,走過來把《熙寧變法紀略》放到楚禎麵前,一副我要為半山公平反的表情。 楚禎不禁笑起來。 李家既不是新黨,也不是舊黨,但又跟新舊兩黨有諸多瓜葛,李清照關心朝政時事,她能寫出這篇文章並不奇怪。 “我先不看。” 楚禎把李清照寫的又轉交給朱元璋。 “……” 拿著這份變法紀略,朱元璋卻臉色古怪。 這宋朝的易安居士是什麼人? 居然能寫出這等文章來。 他粗略一看,裡麵對變法的記載十分詳細,贊成的反對的官員都有寫進去,看完這文章,能對宋朝那場變法有更深的認識。 “我說說我的看法。” 楚禎終於開口,“按照歷史的進程,在商品經濟達成一定程度的繁榮後,青苗法順應歷史發展而產生,以現在的稱呼,它應該叫國家中央銀行。” 朱元璋望向他。 “中央銀行?名字倒是好懂。”李清照笑道。 楚禎再說道:“中央銀行有幾個重要職責,一,發行貨幣,也就是類似宋朝的交子,明朝的寶鈔。” 說到這,楚禎忍不住朝朱元璋說道:“你那些寶鈔趕緊停下吧,再印下去就變廢紙了!” 朱元璋正想說話,楚禎又無奈道: “當然,宋朝的交子也很快要變成廢紙了。” 李清照捂臉。 她已經聽說了,現在許多人都不用交子,價值太賤,百姓都不願收。 “朕親自下旨流通的寶鈔,怎麼就變廢紙了?!” 朱元璋終於把話說出來,神情很激動。 他為了推行寶鈔,把發給官員的俸銀全都換成寶鈔,令其在民間流行,取代難以鑄造的銅錢與銀兩,並嚴禁民間交易使用金銀。 “下旨有用,就不會有貪官了。” 楚禎簡單一句話,讓朱元璋頓時噎住。 “中央銀行第二個作用,就是發行國債,讓百姓購買。 第三,貸款及儲蓄,前者就是青苗法,讓百姓借錢;後者是錢莊,讓百姓存錢進來,取錢出去,並給他們利息。” “存錢還有利息?!” 朱元璋滿是驚訝,第一次聽說這事。 他還沒問什麼是國債,這玩意聽著也不太像好東西,用大明朝來背債?豈不就是他奉天承運皇帝朱元璋跟百姓借錢?! “這是為了把民間的閑錢收攏起來,以借貸的方式放出去,賺取差額。” 輕描淡寫中,楚禎說出銀行為什麼能狠狠賺錢的原因。 李清照眼前一亮。 林黛玉看向楚大爺,她好像聽說過這種手段,大戶人家放高利貸,賺利銀,比田地收租還賺錢。 “這不又是剝民取利之事?朕下過旨意要輕徭薄賦,豈能再做這事?!” 朱元璋不可能同意這什麼中央銀行在大明朝出現。 “輕徭薄賦不一定就是好。” 楚禎一句話,又讓朱元璋狐疑看向他,懷疑這小子是不是貪官汙吏,他若是當官,肯定狠心壓榨百姓。 輕徭薄賦還不好? 任何史書上寫,凡有德之君,莫不是體恤百姓,實行輕徭薄賦政策,才有盛世出現,百姓能吃得上飯。 他實在想不通,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輕徭薄賦怎麼就不好。 “合理,有效,快捷,在我看來才是好的稅收政策!” 楚禎解釋說:“輕徭薄賦的前提是國家能運行,聖旨是寫輕徭薄賦,但縣衙的人要吃飯,正稅要交上去,雜稅是他們的,他們就會以各種理由收雜稅。 收誰的?大戶人家縣衙惹不起,自然就是收貧戶的,這豈不就是加重貧富差距?” 朱元璋一時沉默下來。 “我不敢說輕徭薄賦就是明朝後期收不上稅的原因,但富戶以類似方法,合情合理的避開攤派下來的加稅,讓貧戶去承擔,這是造成流民的重要原因!” 半晌,楚禎再說道:“給一個官員一畝地的免徭役額,他們就有辦法讓一千畝地都逃過各種雜稅,隻繳納少量的正稅,或者乾脆隱田,什麼稅都不交,收稅的官員知道這是朝中某某內閣大臣,某某尚書侍郎名下的地,但沒有憑據,誰還敢仔細調查再收稅? 明朝王爺占地多,官紳占地同樣不少,一個內閣首輔就能占地二十萬畝。 到大明中期,朝廷丈量的田地就隻剩下你洪武朝時的一半,隻有四億畝。” “……” “這群貪官!!” 朱元璋聽得怒火中燒。 明朝才過一半,給朝廷賦稅的田地就少了一半。 “攤丁入畝,還有官紳納糧,一定要推行下去!!誰反對,朕就殺了誰!” 聽完楚禎的講解,朱元璋才算狠下心來,一定要遏製貪官汙吏兼並田地的勢頭,不管田在誰手裡,都要給朝廷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