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計賺劉備(1 / 1)

超時空史記 業火之劍 7413 字 2024-03-20

聊完前麵的事情,諸葛亮終於說到正事:“諸公稍候。” 說罷,朝楚禎點了點頭後,叫上崔州平與徐庶,以及他弟弟諸葛均三人,去到屏風後將一袋袋東西搬出來。 眾人為之側目。 這裡麵的許多東西都是他們從未見過的,如,那一冊寫有《造紙術的冊子,似乎能展開,如竹簡般記載許多文字。 按他們所見過的紙,沒有這樣的細膩光滑,能折疊成很薄的一冊。 他們的眼神全被那一摞書吸引住,楚禎也在觀察著眾人的神色,對漢末的士人來說,沒有比竹簡、書籍更能讓他們好奇的。 “諸公請看。” 孔明將《造紙術書籍拿起,翻開來展示給眾人看。 “紙竟能做得如此之薄?” “看著很是柔韌,白且亮,墨跡在上麵也未有散開。” “如何製成的?” 黃承彥,司馬徽,徐庶龐統等,皆驚訝異常,對這本書產生濃厚興趣,對裡麵所書寫的文字感到無比好奇。 這本書的出現,打破了他們對紙的看法! 諸葛亮乾脆把這本書傳給眾人。 水鏡第一個接過,迫不及待、又小心翼翼的翻開,用手指細細感受這與眾不同的紙張。 黃承彥、龐統等人按耐不住,也湊了過來,一起看這本書的質地。 楚禎笑問:“你們平常用竹簡來書寫?” “多是竹簡,蔡侯紙書寫不便,墨跡易散開。”龐統回答道,眼睛卻還盯著這本書看,腦海中飛快掠過許多想法,心內竟是興奮起來。 他看到了此造紙術傳開來後,將會對天下士人帶來多大的影響! 他能想到,其餘人自然也能想到,幾人興奮的議論一番,才重新落座。 孔明指著這一堆東西,對他們笑道:“這些東西都是楚先生所贈,新式造紙術所造出來的紙,將會使知識容易傳播,天下讀書人受益,使平民百姓家的孩子也能識字入私塾。” 楚禎笑了下,這些話是他當初說的,孔明原樣照搬。 但對眾人來說,這番話卻顯得很新穎。 知識容易傳播? 見他們都一副沉思的表情,楚禎就多說一句:“便宜紙張的出現,書籍的普及化、易攜帶等,是三百年後科舉製的前提。” 東漢蔡倫造出了蔡侯紙,但到了魏晉時,紙張才逐漸取代竹簡,成為上至聖旨,下至士人讀書的首選。 洛陽紙貴是典故,是在八十年後的晉代。 到大書法家王羲之所在的東晉時期時,他的書法就全都是用紙張來書寫。 “科舉製?”黃承彥看過來,恭敬求問。 “是一種選拔官吏的製度,平民百姓也能參加,分為鄉試,會試,殿試等……” 楚禎簡單介紹了下,在他看來,東漢末年沒有科舉製的土壤,讀書人還很少,察舉製和九品中正製就夠了。 龐統,石廣元等人神情微妙,徐庶卻贊嘆道:“科舉製能使我這樣的貧寒出身的讀書人也能有做官的希望,而非依靠地方官吏推舉,更為公正。” 楚禎沒有接過這個話題,展開來說太長。 他對眾人說道:“造紙術還要配合印刷術,才能實現書籍大流傳,千家萬戶中都能買得起書!” “印刷術?” 隨著眾人的疑惑,諸葛亮又拿出一本書來,給他們做簡單介紹。 如此多的書,這五天裡他也僅是粗略翻一遍,但給眾人做介紹足夠了。 仔細聽完後,水鏡臉色動容,跪坐著朝楚禎行禮道:“先生,請受老朽一拜!” 他聽得出來,印刷術配合造紙術,能快速將先賢學問,如《論語《孟子《詩經等,向天下人傳播,使得普通百姓也能聆聽先賢學問。 此兩樣技術,有教化萬民之功,楚先生當得起他這一拜之禮! 見眾人都要行禮以示感謝,楚禎趕緊說:“後邊還有不少技術,難道你們也一次次行禮?都停下吧,聽孔明講完再說。” 眾人目光落到那數十本書上,眼神熱切無比。 諸葛亮繼續介紹:“此乃冶鐵術,能使百姓用上鐵鍋來炒菜。另有一物,名為曲轅犁,可使耕地變得更容易……” 眾人聽得如癡似醉,這裡的每一樣東西,都能極大的改變天下人的生活,大漢十三州百姓受益。 如那曲轅犁,聽孔明介紹,比起直轅犁,曲轅犁不再需要人往下壓,犁鏟就能破開土地,且耕牛更容易拉動犁,省時省力,使一戶人家能耕作更多的田地! 看似改動很小,帶來的效果卻十分的驚人。 還有那炒菜的鐵鍋,菜不是煮而是炒,據孔明所說,此法能使菜肴更美味。 孔子雲: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眾人不介意回去後嘗試一番。 “技術書籍暫且就這些。” 諸葛亮放下書,又拿起番薯玉米,辣椒西紅柿種子,為眾人做介紹。 聽到新作物中的番薯有耐旱,不太挑土地,抗災等特點,能使百姓多一份口糧,草堂內眾人再次朝楚禎行禮,以示感謝。 他們的才學都不低,見識也很廣,卻已經想象不出如此多的技術、作物推廣開來後,天下將會變成什麼樣。 楚禎笑道:“各位不必多禮,我也是在將後世的東西拿來贈送給孔明,讓他傳播開而已。” 水鏡依舊畢恭畢敬,贊揚道:“在先生看來,此事不過舉手之勞,可對天下士人、百姓來說,先生恩德卻是如四海般廣闊,如大山般巍峨!” 楚禎笑著謙虛,讓孔明與他們聊怎麼傳播這些技術和作物,他則是出外麵觀賞風景。 “先生,我為您領路!” 諸葛均跟了上來,又忙著想要去牽驢。 “不必了,我就隨意看看。” 楚禎拿出手機,對隆中諸葛亮草堂拍了張照片,以作紀念。 再看周圍地形,草堂建在一個隆起的山崗上,屋後是山,山腳下有河,不遠處還有個湖泊,四周可耕作的土地也不少。 依山傍水,正是隱居的好地方。 約一刻鐘後,黃承彥等人出來,在草堂莊門前朝諸葛亮告辭,又遠遠的朝楚禎作揖行禮辭別,各自騎上馬或驢離去。 意外的是,有兩人留了下來。 “先生。” 徐庶,龐統二人與孔明走來,給楚禎再行禮。 楚禎坐田埂上,朝他們笑問:“你們還有事?” 徐庶點頭,說道:“我欲動身前往小沛,投奔劉玄德,拜他為主公。” “哦?” 楚禎有些詫異,看向孔明,見他卻隻是笑著。 徐庶笑道:“我投劉備非是孔明之意,乃是相信先生!” “信後世史書?” “信先生!” 徐庶回答得很快。 楚禎再仔細看他,半晌才啞然失笑:“按史書記載,劉備此後數年都要顛沛流離,朝不保夕,元直欲要去投他,可得想清楚了。” 徐庶道:“當下漢室衰落,朝中奸臣當道,紛爭不斷,哪有避世之地可言?況且我棄武從文,正是要施展我往日所學之時,豈能因畏懼危險而止步?” 楚禎動容,想了想後,先對龐統問道:“鳳雛也要去投劉備?” 龐統臉色古怪,指著徐庶說道:“先生為何稱呼他字元直,卻不叫我字士元,而叫鳳雛?” 楚禎哈哈笑起來:“因為鳳雛名氣大!” 龐統想了想後,接受了,又回答他:“我不投劉備,隻在荊州,明年赴任南郡功曹,他日劉備如先生所言來荊州,我再棄官投他,與臥龍、元直共奉一主。” 楚禎問:“孔明給你們說了他將來的事?” “未曾,乃是我從州平口中知道臥龍有匡扶漢室之心。” 龐統意味深長的看楚禎。 大意是,先生您也是如此。 楚禎聽出來了。 龐統不在乎漢室不漢室,他投劉備,隻是因為今日之事,自覺受了楚禎的恩惠,所以將來會主動去歸附劉備。 史書裡,龐統一直在荊州,周瑜到了南郡,他就跟周瑜;劉備占了荊州,他就跟劉備。 龐統曾去給周瑜吊唁,但結束後又回到荊州,並沒有留在東吳。 楚禎再問諸葛亮:“孔明有何計策?” 諸葛亮笑起來:“亮能有何策?不過是按先生之意,順其自然罷了。” “少瞞我!” 諸葛亮再笑,卻也詳細解釋說:“亮這幾日看了史書,略知了後世之事,卻也覺千頭萬緒,不知該從何而起。” 徐庶笑道:“孔明是不知劉備其人,非是不知從何而起。” 楚禎聽懂了兩人的話。 諸葛亮對劉備沒意見,但要他主動去投靠,他做不來,也顧忌劉備為人。 徐庶的顧忌一樣,他去投劉備,也擔心不受到重用,但他還是決定要去,見了劉備再說。 諸葛亮說:“亮看史書時,也想到些計策,卻始終覺得不妥,直到先生坦然說出史書所記之事,亮方才恍然大悟。” 他正色道:“先生行事堂堂正正,把未來天下大勢說與眾人聽,豈不就是亮所追求的用計要遵循道義,勿要行陰險之策。” 國相晏嬰用二桃殺死三位無罪勇士,雖為奉行齊景公之令,卻仍使聞者驚駭。 他所追求的是公正無私的治國方法,而非以毒計謀國。 楚禎仔細想了想,恍然道:“你們是要把劉備賺到荊州來?” “何謂賺到?” 四人都不解其意。 楚禎笑了下,沒有詳細解釋,畢竟這是水滸傳的黑話,說起來不太好聽。 但用來概括諸葛亮的想法卻很貼切。 劉備在徐州、小沛混是沒有前途的,近鄰三大勢力:袁紹,曹操,袁術,孫策又已經在揚州呼風喚雨,等孫策死後,趁孫權立足未穩去江東混倒還是可以,但江東士族勢力復雜,也不是好選擇。 劉備來荊州,最大的優勢是劉表,不是兩人的宗親關係,而是劉表為人。 另外,荊州戰火較少,南陽郡更是光武帝劉秀的家鄉,人口百萬,作為基業相當合適。 但要怎麼來,以什麼借口來,什麼時候來,就要諸葛亮,或者說劉備的準謀士徐庶來找。 以最恰當的時機進入荊州。 不是巧取豪奪劉表的地盤,而是見機行事。 劉表占據荊州也不過幾年,是董卓派他來當荊州刺史,劉表趁各路諸侯和董卓火拚的時候,聯合荊州士族擠走袁術,順便射殺袁術部將孫堅,才占有了荊州。 也因此荊州境內有許多人不服劉表,官渡之戰時劉表沒有和袁紹一起夾擊曹操,就是因為後院起火了。 “我送給你一個東西吧。” 楚禎對徐庶笑道,又看向諸葛亮:“孔明,伱先替我送元直一個電臺,等下次你去我那再多拿一個回來。” 諸葛亮答應下來,多問一句:“下次去先生家不知是何時?” “不一定是什麼時候,可能是幾天後,也可能是幾年,如果有事情你可以召喚我來。” 楚禎看向龐統,說道:“見者有份,也給鳳雛一個電臺。” “多謝先生!” 龐統並不推辭,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和徐庶一起行禮道謝,並好奇問電臺為何物。 諸葛亮命小弟去把東西拿出,坐在田埂上將太陽能板展開,為他們講解充電寶和電臺怎麼使用。 龐統、徐庶看得眼都直了,吸納陽光化為閃電的板子,能千裡傳音的電臺,楚先生贈予的寶物一個比一個神奇! “如此一來,我在小沛也能隨時與孔明徹夜暢談?” 徐庶滿是驚喜之色。 龐統則是想到一件事,看向諸葛亮道:“孔明何不找人放一部電臺在許都,如此便可隨時知曉朝廷動向,不至於被曹操蒙蔽政令。” 諸葛亮問他:“士元可有推薦的人?” 龐統欣然答應,替他在朝廷找一人,將一部電臺留在許都內。 三人又聊了下其他事情,楚禎沒有摻和進去,也沒有問諸葛亮是怎麼推廣那些技術和書籍的,以他的能力,肯定都能安排妥。 聊完後,諸葛亮帶上他小弟諸葛均,二人在田裡耕地,翻鬆泥土,準備將各類種子種下。 徐庶和龐統則是回家,下午時,龐統又來了,且帶著兩個仆人,趕著一輛車,車上一堆空白的竹簡。 這是要把那些技術書籍全都抄錄下,運回去再慢慢看。 楚禎在隆中住了一晚。 第二天時,黃承彥,司馬徽,石廣元,崔州平等人也都來了,且都趕著一輛馬車,上麵全都是竹簡。 一群儒士聚在草堂內,一邊誦讀研究《造紙術《曲轅犁《教你如何種土豆,一邊用筆在竹簡上書寫,場麵實為壯觀。 所以,造紙術相當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