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禎騎馬在南陽附近轉了兩天,拍下漢朝末年的風土人情後,返回了海城家中。 第二天九點,繼續把眾人召喚來。 “楚大爺” 林妹妹第一個到,聲音細柔的喊了他一聲,楚禎抬起頭看去,見林妹妹出現在左邊沙發處,身穿淡黃色暗花對襟馬甲,裡邊是白色的圓領襖子,月白色的暗花長裙,眉眼帶著笑意的看向他。 天香國色的林妹妹,總是讓人賞心悅目。 “林妹妹那過去了幾日?” 楚禎站起身走向她,趁著沒人來,先握住林妹妹柔軟小手,再將她擁入懷裡,低著頭看她。 黛玉小小的掙紮了下,就任由他擁著,略帶羞澀的笑道:“過去了半月,宮內傳來消息,說各地的電臺都已送到,我父親也估摸著就要……” 說到這,她那細長的罥煙眉蹙起,一副擔心發愁的模樣。 “好啦,沒事!” 楚禎伸出手,撫過林妹妹的眼眉,安慰道:“嶽父應該已經與朝廷用電臺聯係上了,這次過去我讓人進宮詢問下,如果聯係上了,我就去拜見嶽父嶽母!” 嶽父,嶽母。 黛玉瞧著他眼睛,抿了抿薄唇,腰肢兒被他摟住,心中觸動,一時說不出話來,隻是在看著他。 “楚郎……林妹妹!” 李清照聲音傳來,黛玉忙羞著離開楚禎懷抱,去迎清姐姐。 楚禎看過去,見李小娘子笑盈盈的看著,也不知是否吃醋,但楚禎還是走過去也握住她的手,拉著兩人去沙發坐下來。 “楚郎先別急著坐下。” 李清照指向樓梯口:“秦王他們也要來了,我們去樓下等,怕武侯找不到樓梯上來。” 楚禎一想也是,就和她們下樓去。 五分鐘後。 “先生!” 諸葛亮穿越來到,再次見到了上次遊海城時的人,楚先生也在。 楚禎笑道:“孔明這次不會覺得是在夢中了吧?” 諸葛亮慚愧著給眾人作揖。 上次來時,他一直處在莊周夢蝶的狀態,不知自己是蝴蝶還是莊周。 如今可以確定了,是楚先生請他來到後世。 李清照看了下他此刻的穿著,笑說道:“按先前的慣例,我們在另一個地方有事情才會受到楚郎君的召喚,孔明那兒難道是曹操來打宛城了?” 南陽也叫宛城。 “正是!” 諸葛亮點頭,想要回答他們,林黛玉卻請他上樓去再說。 於是眾人上了二樓,楚禎和兩位少女給他們倒了杯茶,拿了些水果點心來。 諸葛亮從李世民口中知道了時間不相等之事: 他在隆中度過了一個月,而這裡卻隻過去了一天。 “穿越之事,果然不能以常理度之!” 諸葛亮感嘆後,倒也坦然接受此事,見眾人都喝過茶水,就對他們說道:“昨日,曹操領十萬兵馬到淯水北岸,郡內百姓多有南下逃離以避禍。” “孔明先等等。” 朱元璋叫停他,看向他問:“上次你和楚禎回去,都做了些什麼安排?” 李世民,朱棣幾人也看過來。 手持三國誌、後漢書的諸葛亮,以他的謀略,豈能不做點什麼? 但諸葛亮還真什麼都沒做! “順勢而為……行陽謀?” 聽完他的話,朱元璋眼神裡多出幾分欽佩,贊許道:“到底是千古明臣,孔明用兵行師,皆以仁義節製,換做是朕,朕就先把鄧艾給找來。” 眾人都笑起來。 鄧艾是曹魏後期的主帥,屢次抵擋住了薑維的北伐,後麵更是領兵攻入成都,滅亡蜀漢。 如此將才,豈能不用?更何況鄧艾是放牛娃出身。 諸葛亮笑道:“按史書記載,鄧艾今年方才出生,薑維更是五年後才降世,亮即便想找,也找不來他們。” 眾人都笑起來。 聊了一會,李世民知道諸葛亮的安排後,問他:“莫非孔明是想讓劉備提早來荊州?” 楚禎看向這幾人,毫無疑問,他們幾人都是行軍打仗的能手,放在三國絕對是奪天下的有力競爭者。 以他們的眼光,指點蜀漢的發展戰略肯定沒有問題。 尤其是朱元璋,對一個勢力怎麼發展壯大、吸納人才、練兵備戰等,都了如指掌。 諸葛亮道:“劉玄德遠在千裡,來與不來荊州,看他,看徐庶,也看劉景升,非是我所能決定。” 朱元璋沒理會他這句話,咧嘴笑道:“張繡反叛是請劉備來荊州最合適時機。 先殺張繡,或擠走他,占南陽郡,再趁官渡之戰、荊州三郡反叛時,與劉表合力平叛,約定要他一兩個郡,以兩郡民力養五萬精兵。 此後靜待劉表病死,擁劉琦,或劉琮,逐步占了荊州全境,再圖益州,趕在赤壁前占了漢中,則漢室可興。” 楚禎直呼好家夥! 出自洪武帝之手的一整套匡扶漢室策劃案,幫劉備安排得明明白白。 而且楚禎有理由相信,如果不是諸葛亮來,換做是別人,如徐庶龐統,朱元璋的謀劃還會更狠一些。 比如,在劉表死之前做布置,等劉表一死立刻奪荊州。 但有個問題。 楚禎問朱元璋:“劉表給了劉備地盤,讓他平叛是天經地義,劉備怎麼能要他一兩個郡?” 李清照贊同自己郎君的看法,說道:“以劉備之仁義,定然會推辭,據三國誌·魏書,及劉表謀士、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所寫《英雄誌記載,劉表病重時,曾想把荊州托付給他,就如徐州牧陶謙一般,但劉備不忍趁人之危,推拒了。” 林黛玉瞧了瞧她,低聲道:“清姐姐看了好多些史書……” 李清照握住她小手,清澈的眼睛看著楚郎。 “既然是劉表謀士所寫的史書,第一手史料還是可信的。” 楚禎笑道。 朱元璋卻說:“他劉備接不了荊州。荊州的蔡、蒯、黃家族,他一個也不熟,反倒是孔明你——” 朱元璋看向他。 孔明說道:“我大姐嫁給蒯家子蒯祺,二姐嫁給龐家子龐山民。” 眾人都看過來,楚禎笑問:“孔明讀過了史書,應該已知你妻子是誰。” 李清照和黛玉都看了他一眼,妻子… 少年諸葛亮略有些不好意思:“史書對女子的記載不多,但按我所推測,史書裡的丞相該是年近三十才成家。” 也就是說,若是要娶黃月英,至少還要等十年。 楚禎笑道:“下次我見了你嶽父時,問問他家中是否有一女,替孔明趁早定下婚事。” 眾人都笑起來。 “不敢有勞先生!” 雖知道是玩笑話,但年少的諸葛亮還是連連推辭。 他的婚事順其自然。 楚禎也看出來了,史書裡的諸葛亮未出山時名聲隻在南陽郡,且他隱居隆中,世家大族都不願嫁女給他。 能娶的人也就平時來往的士人女兒。 以現在諸葛亮的名氣,雖自稱隱居在隆中,但別人可不這麼看,來給他說媒的人肯定不會少。 回到之前的話題,楚禎再問眾人。 朱元璋道:“劉表請劉備來荊州,是為了駐紮在北麵做藩屏,境內平叛不是他的事。” “但劉表自己能平叛,不需要請劉備。” “所以要趕在官渡之戰結束前。” “……” 楚禎還在想老朱這句話的意思,小朱燕王就已經恭維贊嘆道:“父皇之謀略一環接一環,所謂環環相扣是也!” 朱元璋不受用這馬屁,淡淡道:“待會再料理你的事。” 朱棣表情一滯。 李世民道:“趁人之危,非昭烈帝所為,孔明若想助他拿下荊州數郡,隻能以陽謀,裡應外合。” 楚禎看向李清照和林妹妹,見兩人也是在此時才聽懂。 朱元璋的謀劃和李世民的一樣,趁官渡之戰時,裡應外合,拿下荊州數郡。 以諸葛亮手持史書,徐庶、龐統見過楚禎,也略知未來之事的情況下,劉備集團實現這一戰略目的並不難。 但,仁義二字,不正是蜀漢君臣同結一心的原因嗎? 劉備為報關羽之仇,以怒興師;薑維最初在曹魏為官,投降蜀漢後,寧死不折,劉禪投降了他還想著興復漢室。 若是劉備入主南陽郡後,再趁荊州內亂時奪取劉表地盤,那他就不是昭烈帝了。 見眾人都在考慮劉備占荊州的事,諸葛亮無奈道:“如今亮隻在隆中耕讀,將玉米等作物種下,再嘗試造紙,至於其餘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楚禎笑道:“也罷,不說劉備了,等荊州有變時孔明再召喚我去。不知燕王那裡過去了多久?” 他聽到之前朱元璋的話,所以先問朱棣。 眾人看向燕王,見他恭敬對其父說道:“距上次已過去了三月,各地藩王都已入京,燕王府、寧王府家眷也已來到了應天府。” 朱元璋語氣淡淡的問:“叫寧王府家眷回來做什麼?” 朱棣看了楚禎一眼,才畢恭畢敬的回答:“先前兒臣去寧王府請援兵時,曾在楚真君的見證下,與十七弟約定,等靖難功成之時將他封地改為南方。” 這是扯了楚禎的大旗。 朱元璋不置可否,吩咐道:“你召集文武百官,並諸藩王,在太廟前等候,給朕備好荊條、戒尺,朕最後一次去伱那。” 楚禎看到,朱棣聽到荊條戒尺後,整個人都不好了,半天才回過神答應下來。 簡單聊了下其他事情,楚禎跟他們說了一聲大順朝要和小琉球島紅毛番開戰的事,因李世民沒有打過水戰,所以求他錄製一份海戰視頻。 朱元璋對水師作戰倒是精通,可惜楚禎也不知林如海那邊如何,等需要他們出謀劃策再來請教他們。 “奴家多謝各位。” 雖未曾給出謀略,但林妹妹還是起身給他們行萬福禮以示感謝。 “我先和真君回去?”事情聊完,朱棣問道。 朱元璋沒有意見,於是眾人下樓。 李世民還不想那麼早回去,朝楚禎笑道:“我想借先生家中的一匹馬!” “馬?”李清照一時沒反應過來,看向楚郎,郎君家裡什麼時候養馬了? “……電動車?” 楚禎猜出來,把櫃臺前的鑰匙扔給他。 李世民笑著接過,作揖道謝。 “二郎想去村子裡買東西?”朱元璋問他。 “身上無錢,隻在附近轉轉,多熟悉下。” “咱跟你一塊去!” 朱元璋也要去轉轉,孔明瞧了瞧那輛車,坐三人太勉強了些,他們也不會開商務車。 楚禎哭笑不得,走到櫃臺後,邊拉開抽屜邊說道:“你們上回也看到了,我們這買東西都是用手機付賬,我家裡的現金就隻有……這點零錢。” 楚禎把抽屜拿出,示意李世民和朱元璋來拿錢。 裡麵不是一塊錢硬幣,就是十塊二十塊的小額紙幣。 “不用。” 李世民神秘笑著,從袖子中取出一個小袋子,打開來後,眾人一看。 裡麵有十來顆指頭大小的碎黃金,還有四五個樣式簡單的金首飾,一看就是為了賣錢才打造出來。 因為楚禎之前說過,賣少量黃金沒人追究,金首飾同理。 而上次開車經過,路旁就有黃金首飾店。 “原來二郎早有準備。” 楚禎笑道:“但可惜,你去賣了黃金,別人還是要用銀行卡給你轉賬。” “他店裡沒錢?” “可能有一些,但幾十萬肯定沒有。” 李世民無話可說了。 在後世沒有身份證寸步難行。 “這樣吧。”楚禎說道:“我給你我的銀行賬號,你先去賣了黃金,向老板要一些現金拿著,其餘打進卡裡,改天我去銀行取錢拿回來給你。如果對方問你要身份證,你就說忘記帶,換另一家。” 李世民點頭,就是這麼辦了! 於是他開著電動車,載著洪武帝朱元璋,兩人一起往村子裡駛去。 朱棣看著他爹走了,才鬆了口氣,又不由得擔心,看向楚禎道:“路上沒危險吧?” “放心,村子裡沒人飆車,隻要不出大馬路就行,再說,你還信不過唐太宗?” “……也對。” 朱棣知道李世民也是剛平定了隋末亂世,武力值沒話說。 送走孔明後,楚禎和兩位少女告辭,與朱棣一起去了明朝。 應天府。 距離洪武帝顯靈已過去三個月,楚禎再來到時,是隨朱棣到了春和宮,也就是太子所居住的東宮。 這裡是奉天殿正東方,本是朱標的宮殿,後來他死後,朱允炆住在此數年後才登基。 如今朱棣為太子,居住的自然也是這,接見六部官員同樣是在此。 “我未敢擅自在皇宮正殿召見臣子!” 朱棣解釋說:“倒是皇宮內我那允炆侄兒的後妃、諸子等,皆已搬出,如今被我暫時安置在城內,未去鳳陽,等父皇再次到來再說。” 楚禎點頭:“成王敗寇,他能保住性命已是好的。” 回到應天府的朱棣,終於恢復了幾分明成祖的風采,笑著請楚禎去見他的家人,又派人去把道衍叫來。 “妾身徐氏,拜謝楚真君大恩!” 楚禎在春和宮正殿等候,徐氏帶著兒女來到,領著他們朝楚禎拜謝。 “太子妃快請起。” 楚禎說道,她們之前是稱呼楚史官的,但上次朱元璋封他為護國真君了,徐氏也知道了此事。 徐氏行了一禮後,方才站起,溫和的笑說:“這一年多以來,妾身及丈夫所經歷種種危機,難以用三言兩語講述,自當日北平起兵靖難,妾身一家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幸得真君相助,平息戰亂,使我一家有了今日,殿下也是得真君推舉,才被太祖立為太子。” 楚禎笑道:“太子妃你一句‘才’,抹殺了燕王多少功績?” 朱棣不以為意的笑著,徐氏說道:“此正是殿下之意,朝中眾臣與天下百姓皆知。” 見朱棣還默認,楚禎這才想明白,是朱棣借他的名頭做此事。 “爹,聽說史官來了?!” 朱高煦風風火火的闖進來,見到楚禎在座上,連忙行禮。 緊跟著進來的是朱高熾,因快步走路而氣喘籲籲的,來到後也趕緊行禮,楚禎見他肥胖身軀實在難以行拜禮,就讓他免禮了吧。 “讓他拜!” 朱棣抬手製止,看著朱高熾,意味深長的說:“他將來能住在春和宮三十年,全賴真君所賜,不拜怎麼行?” “爹!!”本來已經坐下的朱高煦,騰的一下站起身,一雙眼睛瞪得和銅鈴一樣。 而他大哥朱高熾,卻是滿臉驚喜,連忙跪下來朝楚真君行大禮,結結實實的拜了三拜:“多謝真君!” 他爹這是給他定下了,他將來就是大明的太子! 朱高煦表情精彩,還是有些不甘心道:“爹,要不您再考慮考慮,該立誰為太子……” 徐氏,朱高燧都看向他。 朱高熾憨厚的笑著,沒有多說。 朱棣淡淡道:“你大哥是仁宗,你是秦王。” “仁宗…大哥是仁宗…我就隻能是秦王……秦王?!” 朱高煦震驚看向父親。 朱棣對他道:“你皇爺爺顯靈時,我向你皇爺爺會請示,改封秦王為魏王,把你封為秦王。” 朱高煦人傻了,“我是秦王,秦王……我不是漢王嗎?!史官說了,我是漢王,不是秦王!” “史官說,史書不可盡信!” 朱棣不給他辯駁機會:“就這樣定了,你為秦王!” 朱高煦還想再說話,但他母親徐氏卻說道:“煦兒,你該知道你父親為何想封你為秦王。” “……” 自比唐太宗的朱高煦,豈能不知? 封他為秦王,就是斷了他爭儲之心。 “可是,爹。”朱高煦最後說一句話:“您又怎麼知大哥不是李承乾?” “老二你汙蔑我!!” 朱高熾大叫起來,又連忙對父親說:“爹您剛才說我要住在東宮三十年,兒臣別說等父皇三十年,就是等一輩子都願意,兒臣恨不得父皇吃了仙丹,能長生不老!” 朱棣看了楚真君一眼,說道:“三十年是虛數,但今日楚真君在,我就與你定下來,三十年後一定讓你登基,等你爹把韃靼平了,派鄭和航行去尋新大陸,占了倭國,這些事完成,你就登基,也許用不著二十年。” 兄弟三人都看了過來,父皇誌向如此遠大? 徐氏笑著勸道:“快別說兒臣父皇的,讓太祖聽到會責罵你們。” 父子四人都改了口。 楚禎笑了下,朱棣和李世民這兩人的太子,穩定度堪比朱標,屬於必然能登上皇位的太子。 恰好此時,一襲黑色僧袍的道衍來到,進來後朝楚禎行長揖禮,感嘆道:“上次見楚史官之時,道衍實在想不到靖難之役會以此種方式結束!” 朱高熾連連點頭。 白溝河太祖顯靈一事傳回北平府時,在佛堂中為父親求福的母親還不太敢信,直到夜晚時,父親紮營休息,用電臺聯係上後,他母親才長舒口氣,朝著天上拜謝楚史官和太祖。 史官以一人之力,製止了白溝河的大戰。 太祖顯靈,又徹底逆轉形式,李景隆大軍倒戈。 朱高熾得知他爹要在一個月內行軍趕往應天府時,忍不住欣喜若狂,為他爹高興,也為自己和一家人高興: 他爹要當皇帝了! 他母親要當皇後! 而他,儲君之位有望! 這一切都是因為有楚史官! “行了。” 楚禎笑道:“其他事情我就不耽誤你們了,燕王你還要準備明日你父皇顯靈之事,我自己去應天府各處走一走。” 朱棣點頭:“好,老大你去找一根荊條和一把戒尺,明日要用。” “爹,你要荊條戒尺做什麼?!” 朱高熾嚇了一跳,連痛失太子之位的朱高煦,也吃了一驚。 朱棣沒有回答兒子的話,因為他自己也在糾結中。 “這……” 朱高熾肉痛起來,縮了縮肩膀:“皇爺爺上回是順便打了二弟,應該不會打我吧?” “肯定打!憑什麼皇爺爺隻打我不打你?”朱高煦叫起來。 朱棣不想聽這對兄弟的吵架,揮手讓他們離開。 …… 第二日,文武百官按官職品級列隊,整齊肅穆的站在太廟前。 一眾親王進道了太廟正殿內,直麵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後,及列祖列宗的靈位。 楚禎站在臺階上,麵對著朱棣一家,以及眾多朱家人,上次的慶城郡主也在。不過女性家眷是在外邊,遠遠看著裡麵。 “真君。”一位太監彎著腰上來,低聲提醒道:“吉時已到,該請太祖聖靈下界了。” 楚禎“嗯”了一聲,召出史書,最後一次使用了特效,並把朱元璋召喚了過來。 也不知是不是朱元璋才從村裡騎電動車回來,光效出現後,等了好一會,他才出現。 “兒臣拜見父皇!” 朱棣一家跪下,身後一群親王,如寧王,穀王,伊王,晉王,代王等,目瞪口呆的看著父皇/皇爺爺身影,半晌後才慌忙跪下拜見。 “拜!” 儀禮司官員揚鞭唱禮,太廟外,文武百官等紛紛跪下。 朱元璋朝楚禎點了點頭,先從太監拿取來三支香,點燃後想要插上,但他抬頭一看,上麵是他跟妹子的牌位,一時又下不去手。 楚禎笑起來,卻注意到,朱元璋來的時候多帶了一本書來,此刻放在了供桌上。 書名叫: 《明史。 就是他家裡那本! “罷了。” 朱元璋不去管這些事,將三支香插上去,拜了三次,說道:“咱是給列祖列宗上香!” 祭拜完畢,朱元璋麵朝諸多兒子們,淡淡問道:“人都來齊沒?” “父皇,諸王和文武百官都來了!”朱棣恭敬答道,又補充一句:“鳳陽郡王也在。” 就是朱允炆。 他跪在角落,一言不發。 朱元璋吩咐道:“去搬張凳子來,從你開始,自個扒下褲子趴上去。” 朱棣眼皮子跳了下,難道就躲不過這一次? 諸王麵麵相覷。 他們中有不少人都一大把年紀了,難道也要脫褲子挨打? 但太監卻是很快搬來了凳子。 荊條與戒尺也被端上來。 太廟內彌漫著一股令人望而生畏的氣息。 代王朱桂第一個不乾,甩袖起身,冷哼道:“你不是父皇,父皇沒你這樣年輕,也沒你這樣來教訓兒子,你是妖人做的障眼法!” 諸王側目相視。 “十三弟!” 朱棣叱喝他閉嘴。 聽到他排行後,朱元璋皮笑肉不笑:“咱的確不是你爹,你也不是朱家的兒孫,今日咱就在列祖列宗麵前將你給打殺了事。” 說罷,厲喝道:“給我拿下他,讓朕親衛進來,用棍子狠狠打,打死用車拉出去埋了!” 聲色俱厲,把站起身的代王駭破了膽,又重新跪下來:“爹,兒子,兒子我…我錯了!您是我爹,您不管是活的還是死了,都是我爹!爹,我錯了,饒了我吧!” 諸王同樣跪下磕頭。 剛才那一番話,隻有他們父皇能罵出來。 打死了用車拉出去,這等話他們再熟悉不過! “過來,脫褲子跪下!!” 朱元璋喝罵。 代王朱桂一刻不敢耽擱,連滾帶爬的過來,脫了蟒袍和褲子,隻剩一條貼身褲子,戰戰兢兢的趴在凳子上。 別說諸王,就是朱棣此刻也是大氣不敢喘。 但鞭子沒有馬上落下。 “知道你爹,你們皇爺爺我在仙界找到什麼書不?” 朱元璋拿起供桌上的書籍,諸王抬起頭看去,大大的“明史”二字,讓他們驚駭交加。 為前朝修史,乃是慣例。 明史出來,即意味著……大明已亡! “嗬。” 朱元璋冷笑,翻開明史,“讓咱來看看,你們在後世的評價都是什麼樣。” 底下的寧王,咽了咽口水。 他悄悄看向諸位兄弟,同樣戰戰兢兢。 “代王朱桂,性暴,縱戮取財,國人甚苦,告者數矣。” 朱元璋從史書裡抬頭,看向趴在凳子的朱桂,見他臉色慘白,便冷哼一聲,放下明史,抄起鞭子對著朱桂臀部用力揮下。 啪! “啊!!!” 血花跟著慘叫一起迸出,楚禎都不由得閉上眼睛,這一幕太殘暴了。 連續三鞭,打得殿外眾臣為之駭然,誤以為太廟內誰在殺豬。 “下一個。” 朱元璋冷聲道,手持荊條,翻動著《明史。 朱棣咬咬牙,自己上了。 朱元璋換了戒尺,在他掌心拍了一次。 再換。 這次是二代秦王朱尚炳,朱元璋以謚號為隱,也給了他一鞭。 秦王,晉王,周王…… 凡是在史書裡有惡名的,皆挨了三鞭,如朱㰘,朱楩等。 一時間,太廟內慘叫聲不斷。 打完親王,朱元璋又叫朱高熾過來。 “皇、皇爺爺!” 朱高熾臉上抽筋,捂著屁股求饒。 朱元璋拿著鞭子罵:“登基不夠一年就縱欲過度而死,不打你打誰?” 楚禎一陣咳嗽,“仁宗縱欲過度死是野史。” “那就是因肥胖引起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而死!” 朱元璋說出三個因肥胖帶來的病,等朱高熾認命的趴下後,鞭子也毫不留情的落下三次。 “啪啪啪!” 打得朱高熾皮肉都紅了,連忙保證:“皇爺爺,孫兒以後一定減肥,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一定節製,再也不敢胡吃了!!” 代王朱桂挨了三鞭站都站不穩,但朱高熾這三鞭,隻能說隔輩親是真的。 打完後,太廟內沒人再吭聲了。 朱元璋扔下鞭子,拿著《明史,看著這群長大了的兒孫們,許久才嘆道:“你們可知,咱看了明史後,最痛心的是什麼?” “是你們,還有你們的子孫們!” “別的事沒乾成幾件,貪贓枉法倒是比誰都狠,如果你們不是我朱元璋的兒孫,你們十條命都不夠殺!” 諸王再次跪下。 朱元璋看著他們,半晌,下令道:“自今日起,廢除親王公侯世襲罔替,代王朱桂、朱㰘,朱楩除爵,由你們兒子承襲郡王爵位。” 太廟內一片嘩然。 朱元璋拿起鞭子,剎那間又安靜下來。 “下旨,凡大明女子,皆不得裹足!禁殉葬,改科舉,開海禁……” 一係列政策,皆是之前楚禎提到過的,此刻原封不動的搬來這裡。 其中,廢除親王世襲罔替最為重要,這事朱棣不能做,隻能由朱元璋來完成。 掃清障礙後,朱元璋下了最後一道聖旨: “傳位太子朱棣,擇日登基!” 朱棣跪下來,從父皇手中接過了大明江山: 等他抬起頭時,父皇已離去,供桌上擺著一本明史。 厚重的史書沉甸甸的壓在他心頭,使他從今以後不敢有絲毫怠慢政事,勤勤勉勉的當好明太宗。 “真君可要參加我的登基大典?”站起身後,朱棣笑問楚真君。 楚禎欣然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