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生意爆棚(1 / 1)

如果說第一集「山海之間」帶給我的是驚心動魄,那麼第二集「落地生根」則讓我體會到什麼叫熱淚盈眶。 一開始我把「落地生根」錯看成了「葉落歸根」,心裡還尋思著,又要請出美洲華僑老年尋鄉之旅的故事了嗎?結果看完才發現,整個第二集都在緊緊扣住這個「落地生根」的題眼。 第一部分,講的是小麥在中國的落地生根。 很多拍攝西安美食的紀錄片,視角往往直接落在美食本身上,畢竟西安羊肉泡饃、油潑麵、肉夾饃各種美食吃一個月都能不重樣。但是這集則追根溯源,從小麥的「遷徙」史講起,讓人們領悟到,小麥是如何從4000公裡外的西亞來到中國落地生根。 這一部分也同樣類比了來自關中平原的石子饃和伊朗高原的桑嘎,用烤箱烤製的法式長棍麵包和用蒸汽蒸成的安徽阜陽枕頭饃,沿用第一集的用詞,這就叫做東西方飲食的「不謀而合」。伊朗主要食物「桑嘎」猶如環形山一般的「石子饃」 而作為所有麵食原材料的小麥,不僅僅適應了各個地域的氣候、環境,甚至也深深紮根於不同的食譜當中。其中有一句總結說得特別好小麥在山海之間的傳播,幾乎改變了全人類的飲食結構,世界各地的巧手又反過來,賦予種子更強大的生命力。

這是漫長、壯美,又充滿著互動性的旅程。中國從來不是食物旅行的終點站,更多時候,它是不斷創造和再創造的策源地。 聽著這段李立宏老師的解說詞,畫麵快閃著各種琳瑯滿目的西安美食,一碗熱湯澆在手撕過的泡饃上、一勺熱油潑在乖巧的褲帶麵上,去過西安的食客都會知道這有多美味,也終於知道西安能夠成為麵食集大成者有多來之不易。食客自己手撕「羊肉泡饃」「葫蘆頭泡饃」 第二部分,講的是生魚片在日本的落地生根。 很多酷愛吃日本刺身,也就是生魚片的朋友,恐怕並不清楚,實際上日本刺身源自於中國。過去人們把這種切成薄如蝶翼、輕可吹起的魚片叫做魚生,並且自唐代以來就有吃魚生的習慣,隻不過因為飲食結構變化、食品衛生要求提高、運輸不便利等原因,逐步退出了主流菜係。 而順德這道傳統魚生名為「風生水起」,僅撒上鹽和植物油相佐的吃法,一直保留至今,成為了中國飲食的「活化石」。隨後又在日本得以發揚,成為日式料理的名片,完成了生魚片的落地生根。 這一部分著墨不多,寥寥數筆但是十分耐人尋味,魚生猶如被國人冷落的次子,成年後竟頑強地在別處將美味發揚光大。順德魚生「風生水起」日本料理「刺身」 第三部分,講的是海南雞飯在馬六甲的落地生根。 東南亞菜「海南雞飯」菜名裡有「海南」二字,這個海南也確實是中國海南,但是做法真的跟海南已經沒有太大關係,讓海南二三十年資歷的老廚師也不見得能做出來。 畢竟海南雞飯最初是海南華僑區東南亞之後,結合當地的飲食習慣和配料的選用,在海南傳統菜「文昌雞」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和升級之後形成的一道菜。這道菜的米飯和拆骨雞肉是分開放置的,淋上薑末、辣椒醬、番茄汁和酸柑汁,酸甜鮮滋味一起入口。已經完全摒棄了海南當地人喜愛的乾柴口感和肥膩特點,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味。新加坡國菜「海南雞飯」 美食家蔡瀾都有寫過專欄,說海南雞飯不但在香港,連在國際上也流行起來。它最不分種族和宗教,沒有戰爭和饑餓,帶來的隻是味覺上的歡樂,男女老幼都歡迎。 海南雞飯在馬六甲落地生根的過程,恰恰就是華僑們在東南亞紮根融合的過程。上世紀初,海南華僑的先民靠售賣雞飯立足紮根,如今他們仍然用這種質樸的風味凝聚親情、勾連過往,雞飯讓東南亞華人找到歸屬。 第四部分,講的是中餐在秘魯的落地生根。 這部分最具戲劇性的,恐怕就是一位在秘魯做了近四十年中餐的廚師迪奧菲洛,然而他從沒來過中國。 其中的秘訣是,他師從一位20世紀80年代就前去秘魯的中國廚師劉厚平,可見中國人不僅給秘魯帶去了穀種、菜種和水稻栽培技術甚至是中式炒鍋,就連廚師也乾脆一起移民到秘魯,手把手教他們中餐的烹飪技巧。美食,總在迥然不同的民族和文化間,扮演著親善大使,靜默的歲月中,彼此滲透,新的風味就這樣奇妙誕生。秘魯中餐廚師迪奧菲洛和中國廚師劉厚平 第五部分,講的是葡國菜在澳門的落地生根 這一部分分了兩條支線,一條是土生葡人安娜是如何傳承Tacho烹飪技法,另一條是33年大廚經驗的Joe哥製作隻有澳門才有的非洲雞。 我個人覺得,這一段是整個視頻最讓我有啟發的,也最能夠引發我對於國家、種族的反思。我以前一直以為中國其實是很進行外族融合的國家,在這話題上的敏感程度非常之高。 因為澳門曾被葡萄牙進行過殖民地統治,在這期間有很多葡萄牙人在澳門出生,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澳門回歸之後也沒有回到葡國,他們將非洲香料和葡國菜的烹飪方法,在澳門進行大融合,形成了土生葡菜。 而那幾位土生葡人阿姨,是我見過的為數不多可以被稱為精致女人的。能看得出來他們對食物絲毫不隨便,甚至嚴苛,那麼廚師也能夠加倍認真對待自己烹飪的食物,在棋逢對手之後感受到來自食客的尊重。 而非洲雞,起源於非洲,隨著葡國新航路的開辟,食譜從非洲殖民地起航又在澳門登陸。土生葡人不追求效仿葡國的原汁原味、敢於創新突破,這種文化的包容,成為葡國菜非洲雞聲名在外,而葡國本地卻沒有的重要原因。Joe哥是真的帥氣 看完這段以後我隻有一個念頭,我要大口吃Joe哥做的非洲雞! 第六部分,是水稻在中國的落地生根。 等等,中國不是最早栽培水稻的國家嗎?而且已經紮根了幾千年了。 不過這不是這一部分我要說的重點,重點是這裡有真真正正的土味情話啊!下麵的對話,可能是我見過最純凈的狗糧了!這是平實與質樸的農民最原始的感情 總體上來說,我很喜歡這一集,它不僅向我展示了各種各樣不同地域的美食,領略到不同國家的飲食文化的遷徙,追根溯源,發現族群在新的土壤上如何得以延續,甚至是壯大。 這個立意拔得很高,甚至超過了我對於美食本身的期許。 依舊期待第三集「滾滾紅塵」,會帶來怎樣的精彩。 以上 @張小喂浪不動了 相關閱讀: 第一集「山海之間」的傳送門請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