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稿作品,獨家首發,日更六千。投資這部作品收益滿滿。 公元208年冬,許都,丞相府大獄,一息尚存的神醫華佗麵容憔悴,神情委頓。 隻見他伸出顫顫巍巍的手,自懷中取出行醫多年的醫書心得。 拉著獄卒午宴的臂膀,斷斷續續叮囑他或潛心修習,或選一良醫付之,莫要使其失傳。 言畢,使出最後一點力氣,在午宴臂膀上拍了一下,一代神醫就此含恨而亡,是年六十七歲。 公元234年秋,月暗星晦,秋風蕭瑟。岐山五丈原軍營大帳內慘燭搖曳,氣氛肅穆。 蜀漢丞相諸葛孔明形容枯槁,病臥榻上,拚盡最後一口氣息,將平生行軍打仗兵法紀要交托參軍薑維。 囑他仔細研讀,蜀漢命運皆係於此。言畢抱憾而終,是年五十四歲。 星光電掣,歲月霜逝,轉瞬間,來到了公元1915年春。 西南腹地,相山深處有一個橢圓形山穀,狀如鵝卵,山穀氣候溫潤,物產豐饒。 穀中冬無嚴寒之虞,夏無酷暑之癢,一條湍急河流自穀中宣泄奔騰,硬生生將山穀一分為二。 同時,也將兩個避世而居的古老山莊,宛如一副純天然太極圖般的,分割開來。 河東人家無論大小皆姓吳,世代以耕種為生,兼具名貴中藥材種植,曉陰陽,通生息,山莊人多長壽,百歲老人層出不窮。 最大的一位老壽星已經156歲了,依然腰背挺拔,耳不聾,眼不花,竟致七世同堂。 河西人家無論男女都姓蓋,也以耕種為主,兼具奇巧手工業營生,能工巧匠比比皆是。 製作出的鳥兒能夠以假亂真,設計的木鳶飛上天空可與雄鷹比翼。 兩座山莊隔河相望,卻因為河流寬闊湍急,致使橋架不得,舟行不成,竟致1700年來,雖守望相顧,卻始終無法往來。 盡管河流寬闊湍急,卻並不影響兩岸的農業灌溉和生產設備的正常運行。 觸目可見,兩岸河灣處安裝有二三十架大小不一的摩天輪式翻車,隨著激流飛速旋轉,將河灣之水,源源不斷提升到溝渠之內。 渠水小部分流入阡陌灌溉農田,大部分流入莊園各家各戶,用作舂米設備和石磨的動力使用,就連紡織機械,也都采用了流水動力。 河東吳家莊有個員外,精醫理,好人緣,上有父母和爺爺奶奶在堂,還有一對健在的老壽星太爺爺太奶奶,年齡都有130多歲了。 吳員外膝下有一對兒女,子曰梓桐,雙十年華,隨父習醫多年,醫理藥學頗有心得。 女名秋桐,年方二八,生的秀外慧中,聰穎好學,精藥理曉醫學,甚得員外喜愛。 這樣一個多壽多福的家庭組合,在吳家莊一點也不稀罕。 天若放晴的話,看吧,家家戶戶門口,都會坐著兩對以上的耄耋老人在曬太陽。 他們看上去白發蒼蒼,麵容丘壑蔥蘢,卻又精神矍鑠,聲若洪鐘,與他們的實際年齡一點也不相稱。 相較之下,河西蓋家莊的長壽老人略微遜色一些,但山莊的布局建造更有章法,但見溝渠縱橫,星羅棋布,花園和湖泊夾雜其間。 看上去平淡無奇的上百座木樓,其實暗藏玄機,外人若是入得山莊,一準迷路難返。 倘若有人站在山巔俯瞰蓋家莊,就會驚訝的發現,每時每刻,莊園都會呈現出不同的景象。看一次一個結果,看兩次頭暈眼花。 最終,你可能越看越驚訝,直至發生癲狂之狀,不再相信自己的眼睛。 為防意外,大多數時間,蓋家莊上空會氤氳著一層華彩霧氣,使得整個莊園看上去朦朦朧朧。 這也是1700年以來,隔河相望的河東吳家莊民眾們,從未有人從高處看清楚蓋家莊的奇巧格局。 於是,他們對隔河相望的蓋家莊這個近鄰,莫名其妙產生了一種天然的敬畏感。由此,越發掐斷了交往的念頭。 蓋家莊蓋員外膝下亦有一對兒女,女名如畫,二九年華,不習女工,卻擅好舞刀弄槍和排兵布陣。 尤其能將一部家傳兵書倒背如流,竟致熟諳胸中,常有驚世之言。 男曰如詩,時年一十七歲,一身絕妙手工精巧活計,比之乃父不遑多讓。 尤擅機闊,精奇巧,弱冠之年巧改翻車,大幅度提高生產灌溉效率。引水舂米,降低鄉民勞動強度。 創造性發明的以流水做動力的豆腐機械,和紡織器械,構思精巧,工藝精湛,令人不由拍案稱奇。 東西兩座山莊雖然與世隔絕了1700年之久,可是在手工業製造和傳統醫學藥理方麵,一點不比外麵的世界落後。 在行軍布陣和醫道藥學上,還有流水動力學奇巧工藝方麵,甚至大幅度領先。 這一日,蓋員外的一對兒女如詩如畫姐弟二人,正在院中各自習練家傳武學。 陡見枝繁葉茂的大榕樹上,飛來了一對翠鳥,啾啾叫個不住,姐弟二人看得歡喜,就想捕來玩耍。 以如畫之意,要在樹上結網以待。如詩卻建議誘捕。如畫素知弟弟之能,於是歡喜答應。 如詩挑選上好香樟木,使用精雕細琢工藝,按照翠鳥大小模樣,惟妙惟肖做了一對翠鳥雛形,其中暗藏奇巧。 又用鏤空工藝輔以絲網結構,製成一個妙不可言的鳥籠置於樹上。 牽動機闊,讓那對木雕翠鳥在鳥籠中蹦進蹦出,試圖引誘真正翠鳥入籠。 完工之後,利用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就把鳥籠在樹上安置妥當。 果不其然,隔日那對翠鳥飛來棲息樹梢,見一對翠鳥酷似自身,性情活潑蹦蹦跳跳。 引得那對翠鳥情不自禁參與其中嘻戲,竟致自投羅網,走入鳥籠。 如詩見了,甚是歡喜,暗暗牽動引線,將那對翠鳥關於籠中。 翠鳥是吳家莊小妹秋桐所養,天晚不見歸來,難免惶急不安,就來到大堂,向父兄傾訴。父兄隻能出言安慰,一時間卻也無可奈何。 如詩如畫姐弟倆,將那對翠鳥把玩欣賞幾日,見翠鳥終日惶恐不安,啾啾不止,於心不忍,遂將其放歸山林。 秋桐倚欄相望,日日以淚洗麵,陡見心愛翠鳥飛回,不禁大喜過望,捧於手心,一陣歡喜,一陣嗔怪。 那對翠鳥愛戀的在秋桐手中肩頭飛來蹦去,啾啾歡鳴,一對琥珀色的小眼珠,緊緊盯著秋桐,似在訴說什麼。 可憐秋桐無法讀懂翠鳥意思,隻當是分別幾日的情感釋放。 翠鳥一來好奇心重,二來見秋桐不解其意,隔了幾日,再次飛到蓋家莊大院樹上,與那對木雕翠鳥玩鬧。 一來二去,如詩如畫姐弟倆,與翠鳥廝混的久了,漸漸的,翠鳥也失去了戒備之心。有時候,乾脆飛到姐弟手上玩鬧。 忽一日,姐弟倆見翠鳥玩鬧之後,飛上飛下,啾啾叫個不停。 如詩心思靈敏,讀懂了翠鳥之意,於是拉了姐姐的手,一路跟隨。 遠遠看著翠鳥飛過河對岸,在一戶人家上空盤旋一圈後,又飛了回來。 便知那戶人家,就是翠鳥主人。 姐弟倆心中歡喜,於是在一條絲帕上寫下問候,順便就告知了翠鳥近些時日的去向,然後係在翠鳥腿上。 翠鳥甚是伶俐,帶著絲帕飛回吳員外府上,找到秋桐,徑直落於掌上。 秋桐見了,心中好奇,急忙解下絲帕觀看,方知翠鳥原來在河西交了新朋友,難怪近日老是不歸家。 歡喜之餘,想了想,遂提筆書寫了回復,完後係於翠鳥腿上。 自此,翠鳥往來河東河西,竟成了兩戶人家信使。由此,兩個從無往來的古山莊,四名少年才得知彼此的神奇來歷。 原來吳家莊祖上,便是當年神醫華佗囑托醫書之獄卒午宴。 鑒於世道不寧,人心險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當日獄卒午宴懷揣醫書,拖家帶口,跋涉多年,終於找到這樣一處天然庇護之所,住了下來。 自此遁世隱居。一千多年來,當年的幾戶人口,已經繁衍上千。 事有湊巧,蓋家莊的祖上,便是秉承武侯傳統的蜀漢大將軍薑維。 當年薑維據守劍閣,兵敗後被叛軍所殺。 子嗣為避禍端,按乃父生前囑托,攜孔明兵書戰法和木牛流馬圖譜。 躲開兵兇戰危,遠走他鄉,跋涉經年,居然也遷居於此。如今也繁衍至上千人口。 兩座莊園家族的來歷,雙方長者皆知,因此算不得特別神秘。 不過為了不讓各自的父母親憂慮,兩對年輕人,都沒有把對方的家族秘史,說給自己的父母親。 通過多次的積極交流後,畢竟是少年人的心性,雙方無法遏製進一步交往的沖動。無奈大河激流相隔,兩對少年恰如天上牛郎織女。 一日雨後,如詩如畫姐弟習練完家傳武學,坐在大榕樹下思量。 如畫心之所係,建議設計一款能夠載人飛翔的大鳥,飛過河岸。 可是如詩說那樣會暴露蓋家莊的秘密。 如詩目注天上彩虹半晌,忽然靈機一動,說不如想方設法在河流上架設一座彩虹橋,便於兩莊鄉民往來通好。 如畫覺得這個主意甚妙,即能讓鄉民互通往來,又顯得順其自然。 最妙的,是不會暴露蓋家莊的秘密。 姐弟二人甚是歡喜,說乾就乾。如詩負責彩虹橋總設計工作,如畫就把這個決定,通過翠鳥傳遞給了秋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