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大陸上,攏共有數十個國家。有的國家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有的國家不過那些大國一州一郡大小,盛皇朝,便是這偌大的天河大陸上,群雄並立的五個大國之一。作為橫亙在天河大陸東部的廣闊平原與丘陵上的唯一霸主,周邊的十幾個小國,定期都要來大盛帝國朝貢。 據說,在天河大陸東岸,也就是大盛帝國東岸以東極遠之外,還有另一方大陸與天河大陸遙相呼應。隻不過,礙於茫茫大海,以及大海深處那些強大妖族,始終沒有能人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前往那極遠極遠的東方,探明那另一方大陸存在的真偽。 但是,這樣的傳說,並沒有阻止這大陸東部的大盛帝國的繁榮興盛。大盛帝國正如其名,其繁盛偉麗超乎常人想象。饒是大陸其他四個大國,都沒能敢宣稱自己的繁盛能勝過大盛皇朝。 而就在這大盛皇朝,陛下歷經百年治業之後,似是對繁忙的政事感到厭倦,準備立一名儲君,然後擇日禪位,同他的皇後一起雲遊四方,過一過清閑日子。 陛下攏共有十二位子嗣,其中有七位皇子、五位公主。而這七位皇子中,又尤以這皇後所出的長子,也就是端王李道嚴,以及陛下的第五個兒子,祁王李成傑這二人最為優秀。 甚至,祁王李成傑,還要比端王李道嚴更要優秀幾分。 隻不過這祁王李成傑的出身,就萬萬不能和皇後所出的李道嚴相比了。 祁王李成傑的生母,不過是宮中的一名伺候皇帝的宮女。她在三十年前的一次酒宴之後,被陛下臨幸,然後一舉得子,誕下了祁王。 按理說,這誕下皇子的宮女,也該母憑子歸,至少也得得個妃嬪之類。但是,在祁王出生後不到一年,這位宮女便在一次出遊時,為陛下擋了一刀,結果因傷重而不治身亡。而大盛皇朝又沒有給宮中女子追封的先例,也因此,祁王的母親也到死沒得了什麼位分。 不過按理來說,祁王不足一歲便喪母,按理來說也該有皇後或其他無子嗣的妃嬪抱去自己宮中養活。但當時尚在繈褓中的祁王,不知怎的被冠上了個克母的名號。因此,祁王的成長,事實上是靠著各家太監宮女們拉扯,才長大的。 說來也可笑,陛下一直不關心祁王,其實是因為陛下最寵愛的良妃,在祁王降生的半個月前剛剛誕下一女,而彼時正好對養女兒提起濃厚興趣的陛下,也就似乎很合理的忘掉了剛出生的祁王。 如果是幾千年前的俗世王朝內,大概排行第九的五皇子李成傑,在成年之前,便會先看著自己的嫡兄登基,成為新的皇帝(當然,那些俗世王朝也不會讓公主們參與排行,五皇子也就該是排行第五)。但幾千年前,大陸靈氣復蘇,修煉不再是那些隱世宗門的專屬。在全大陸都普遍變得濃鬱的靈氣環境之下,更多的人展現出他們的修煉天賦,在爭鬥中建立了這天河大陸上的新秩序。 大盛皇朝,也正是在那靈氣復蘇之後,所建立的新王朝。而大盛皇族血脈的李氏,幾乎人人都能修煉。修煉的等級,往往也是皇子們繼承大統的考量之一。 隻不過,很遺憾的是,祁王的修煉天賦奇差,屬於那種付出他人千倍努力都見不了成效的超絕望體質。而這一切,還是因為祁王的生母,同樣是無法修煉的普通人,而祁王繼承了母親的體質。 天無絕人之路,祁王在修煉天賦奇差和短命的同時,卻擁有相當俊美的美貌,以及其他皇子公主都遠不能及的,治理天下的才能。彼時,年僅十二歲的李成傑,隻是略微出手,便解決了頭疼皇帝許久的《兵部餉銀虧空案》,迅速扣押了那些主導了挪用餉銀的將軍和官員,安撫了因為拖欠了整整兩年半餉銀而差點嘩變的鎮海軍(駐紮在海岸,抵抗海中妖族侵擾的靈師部隊)。 那之後,又主導了立法,主持頒布了直到今天依舊施行的《大盛宗門靈師管理辦法》和《大盛宗門財產管理辦法》,大大緩和了地方宗門和中央政府之間的矛盾。 像這樣的成績比比皆是,從十二歲第一次人前顯聖起,到三十歲準備冊封太子為止,祁王李成傑每年都會拿出點驚世駭俗的政績,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令朝野上下對其紛紛贊嘆有加。 隻可惜,因為無法修煉,李成傑的壽元隻不過與凡人相當,不足百年便要離世。時人聽此言,紛紛覺得這大概就是天妒英才。 一晃許多年,也到了當今陛下治世百年之日,也就是陛下頒布聖旨,要選一位太子繼承大統的日子。頒布聖旨昭告天下,鼓勵大盛子民普遍地參與太子的任選,這也算是大盛的一大習俗。 大盛高祖皇帝曾為後世子孫留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諸多傳世格言,警策後世子孫要愛民惠民。因此,選繼承人這樣的大事,自然也要聽聽廣大人民的意願。 隻不過,往屆民間的聲音大多不怎麼響,太子之爭基本上都會演變成各皇子及其背後所支持的家族和宗門的較量。而今年,因著祁王李成傑的諸多政績,民間對祁王繼承大統的呼聲很高,甚至很多宗門都表達出支持祁王登基的意願。 隻不過,朝堂之上的眾臣大多更支持長子李道嚴。一來是祁王李成傑不過凡人之軀,在皇位上坐不了幾十年就將與世長辭,朝臣們認為這樣不夠穩定;另一方麵,李成傑為人嚴謹,不僅能嚴於律己,對待眾臣也一向嚴格以待。那些受不了嚴苛要求的朝臣,也都成了李道嚴的支持者。 就這樣,朝中支持李道嚴的聲音和民間支持李成傑的聲音,在幾個月間於這大盛皇朝內展開了激烈的交鋒。其他皇子公主,要麼站隊(不過也都是支持李道嚴),要麼早早地離了京都興安城,去往封地或是交好的宗門避一避風頭,擺出一副對權力不感興趣的模樣。
第一章 祁王李成傑(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