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怒龍峰變(1 / 1)

九峰山,大道師李劍秋的道場,坐落在南陸鳳武帝國六定國之一西濤國南方,以有九座巍峨入雲的高峰而聞名。山脈整體連綿十數裡,第五峰天柱峰之下有一極為平整之地,上落一院明曰“紫雲”便是這李劍秋的主道場所在之地了。   這裡雖然李劍秋之道場,但他作為真一道會下屬學院一院之長,平日裡也是極少來到之處,紫雲院裡平日隻有兩位老者與一個青年人負責維護打掃,也因世人皆知李劍秋常駐真一學院故而平日裡也基本沒有客人來訪,更是為此處增添了幾分孤寂的氛圍。   這一日,雷吉爾和宛風相繼來到九峰山,相隔約六七個小時。宛風剛從龍巢中獲得寶物,心中喜悅,卻未察覺那龍已通過他與手鐲之間的鏈接知曉了他的方位。如此高明的手段朱利葉斯自是不會,這一切都是因為那龍之父是一頭極為強大的太古藍龍,盡管生命已近尾聲,但它的力量卻達到了巔峰。   宛風敲了敲了院門等人來應,此刻的他摸了摸手鐲心中暗暗想到,這李劍秋的課真不白上,去上課還得了兩張的可以傳送到此間的符籙,不愧是大道師出手都這麼闊綽,按照輝月城的物價這有傳送功效之符一張起碼能值三個滿月金幣吧。   不久之中一個麵帶幾分秀氣的年輕人出來應門,他先是看了看宛風的打扮而後問道“小道師,來此有何貴乾?”   “我通過李劍秋大道師所贈符籙來的此處,這裡可是大道師的道場?”宛風作揖回答到。   “原來是先生的弟子,請進請進,想必頭前那位雷吉爾先生便是在等你吧?此刻他應是剛睡醒,在下領你前去吧。”那年輕人恭敬的回答到。隨後那年輕人便將宛風領去了雷吉爾所在之處,隨後宛風又向他打聽了他的名字得知叫元解後便讓他先離開了。   目送元解離開後宛風注意到雷吉爾一反常態的沒有開口說話而是在看書,他便坐到雷吉爾對麵開口說道“呆子!看撒呢?看我給你帶什麼了?”而後宛風便將在藍龍巢穴中所得的那些早已不在流通的各朝各代金幣擺在桌上,要知這些金幣在收藏家眼中可是值不少錢。   雷吉爾看也沒看一眼依舊自顧自的看著書說道“浪巢城的血女王。”   宛風看了眼書名確實是這個,作者是...田於?!這道於自己手鐲係出自同一人之手。   很快宛風便意識到了不對勁,這血女王的傳說他是一直有所耳聞,說是這血女王是西濤國背後實際的掌控者,且是一個活了千年的女巫,或者還是這世間最強大的凡人施術者。而且這田於大道師也是一名傳奇,他一生出書不多且沒有十分的把握絕不留筆。   “這書士田於大道師所著,按照他以往個性,難道這血女王真的存在?”宛風有點明白雷吉爾為什麼如此癡迷這書了。   此時雷吉爾正好將書看完,一把將桌上的金幣收入包內,然後歪著嘴點頭到“真!太真!比真一道會都真。這麼點才?多拿點唄!跟俺龍哥還客氣撒?”   “你多能啊,下次你去龍潭虎穴唄,留我在外麵吃香喝辣多好啊。”說完宛風也拿起了那本浪巢城的血女王看了起來。   “學切吧弟弟,和我卡姐吃香喝辣,你有那本事嘛。”說完雷吉爾也不在繼續與他鬥嘴,又找了一本書看了起來。   一連四日二人都極少出門,都留在這屋裡看這些書,想來這就是李劍秋送符的真實目的了,希望他的學生們來此處看書學習。   這一日正日萬裡無雲,宛風看書看的乏了,便來到了院中樹蔭欣賞這難得好天氣,忽的間天空中悶雷響徹天際,頓時天空暗了不少,而後又聽的兩道轟鳴之聲正往此處趕來。   “不好!尋物件的來了。”宛風大驚。隨後第一個沖出來的是雷吉爾,他看向宛風說到“這麼快就來尋仇了?怎麼找上門的!從西陸到此處怕不是你前腳剛走,他後腳就來了吧。”   已經來不及與他鬥嘴了,宛風馬上跑向解元所在房間而那兩老者也正好同在,他便簡單的解釋此事的前因後果。隨後一老者說開口說道“既然是田於先生的東西,就算不得偷了,確是物歸原主,而那些金幣對龍來講算不得什麼。”   聽到那老者向著自己他頓時放心了不少,又看向另外二人也是頻頻點頭表示同意後,宛風又問到“那三位可有退敵之策?”   隨後解元開口說道“我們三,就是李先生請來掃地做清潔的,可是沒什麼辦法啊。不過李先生在傍邊那屋留下了不少符籙,對了先生還留有一座陣法你們可以去看看。”   隨後宛風在詢問了陣法的啟動方法後,便和雷吉爾分別去啟動位於東西之處的陣法了。這陣法啟動之法極為簡單,隻需按照東北南西的方位,分別注入四次元力便算是啟動了,不過若是不曉之法之人便是試上也無法啟動。   待陣法剛啟動好雷吉爾與宛風剛在院中碰麵,那獨屬巨龍的巨大陰影便出現在了紫雲院上空,緊接著一道尊嚴的聲音從二藍龍中那身形更大的太古龍傳來“是誰與卡姆西斯同謀,竊吾兒至寶?”隨著聲音而來的還有陣陣龍威,使人如同目視太陽那般不敢直視眼前之太古龍。   緊接著朱利葉斯動了動鼻子而後盯著宛風說道“就是他,我巢穴中的味道就是屬於他。”   “死吧小賊。”那古龍說完後,口中隱隱又風雷之力,眼中更是閃耀著電光,周遭空氣更是被帶起陣陣電弧。宛風眼看此景馬上明白這是藍龍們的絕活,閃電集束,此招若是被眼前之太古龍使用,休說是自己,便是身後的房屋都會被移位平地。   隨著那龍口眼之中閃電之力越發明顯,宛風與雷吉爾慢慢將右手化為劍指,待到那雷電之力最為強盛,大有噴薄而出之勢時,宛風忽的大喊“下巴!”二人同時將劍指向太古龍下巴,而後東西兩方的陣法之中各自發出一道玫瑰色劍氣直直射向那龍,隨著一聲慘叫將太古龍下巴往上抬了幾分,而後雷電之力噴薄而出,一道帶著巨響的閃電集束從那龍口中,帶著天光破雲之勢向著第六峰月照峰噴射而去,隻是一瞬那山峰便被雷電之力削去了一截。   遭了這一下即便是太古龍,顯然也是吃了痛,而後這父子兩一同後退了幾丈退出劍氣攻擊範圍,不敢在妄動冒進。此時藍龍父子兩在懸停在空中,雷吉爾與宛風也繼續以指為劍立於院中,這二人耳龍便開始對峙了起來,倒不是他兩仗著有陣法心裡不慌,而是這陣法隻可發出兩道劍氣,這兩頭藍龍任一頭都可把他兩斬殺在此處,此刻他兩若是有絲絲露怯,立馬就是橫屍當場的下落,所以不敢有絲毫懈怠。   就這樣對峙了一分鐘之後,那年輕藍龍終歸是沉不住氣了,他腦海裡不斷回想著那破銅龍最後那一絲笑意,又想起自己被竊寶的恥辱,他便再也沉不住氣了,竟直直的向二人沖將而去。   二人不敢懈怠,一同出指,又是一道玫瑰色的劍氣自陣中而起,帶著絲絲神聖的威壓,劍氣朝著所指之處射去,霎那間玫瑰色的劍氣化作金光於朱利葉斯胸口上爆炸開來,將他往自己父親方向擊退而去,又帶將他父親也擊退了,這兩龍就在空中糾結打轉直至落地。   宛風明白這點攻擊還要不了那二龍的命,他兩也絕對看出這陣法已經完全失去了功效,所以他快步奔向存有符籙的房間,來不及分辨這些符籙有什麼功效,便一把裝進了口袋之中。   許是過了一分鐘,天空之上重新出現了陣陣龍威,這次之威比起上次更多了幾分殺意。雷吉爾已是完全被這威壓壓的失去了戰鬥的意誌,隻是眼中無光的站在那裡似乎天塌了下來一般。   “死吧!凡人!”兩道莊嚴肅穆的聲音隨著龍壓傳來,緊接而至的是兩道閃電集束夾著龍威狂奔而來,這兩道雷電之力來的極快,這已然是必死之局,幾乎是下意識的宛風閉著眼,側過頭不在向往那兩頭,心念一動將左手指向那閃電來的方向,一股腦的將這些符籙全部催動了起來。   隨著身上的紋龍項鏈發出絲絲紫光這些符籙全部被元力激活飛向那閃電集束。   火風暴、陣風術、喚靈術、雷雲、冰風暴、元力彈球等各種術法一碰上那兩道閃電集束便立刻被破開但還是稍稍減緩了集束的速度。   然後是喚靈術一個火靈被召喚而來隻是一瞬間剛剛現身的火靈便被立刻化為了飛灰。   隨著符籙一張張減少宛風心中也越發絕望此刻他隻能祈求奇跡發生或者有神祇降下神跡。   當隻剩下最後一張符籙時宛風心中一喜任去門?此術可以創造兩個相連的傳送門!就是它了!   隨著這張符籙飛去一道散發著迷霧的藍色光門在宛風左手前形成緊接著他又抬起右手麵前第四峰晨曦峰第二道光門在其右手前形成。   隨即那兩道閃電集束便穿入了一道傳送門從第二道傳送門中噴薄而出攜帶著崩雲碎雨之勢朝著晨曦峰飛射而去。   這一次閃電集束的威力比前一次更強竟然將晨曦峰削去了一半。   二龍看著這一幕也沒有氣餒或者生氣,他們明白一個準備充分的道師不是那麼好殺的,即便是如這他這般弱小的道師,正當他們準備發動下一次攻擊之時,宛風和雷吉爾麵前忽的泛起一陣白霧。   待煙霧稍稍散去,李劍秋從中跨步而出   “我道是誰,原來是提比略龍君您來我這道場作客,怎麼不提前告知一生啊,倒是顯得我這個主人家怠慢了。”   太古龍提比略看著那人灰色長袍上的紫色的流雲紋飾,他立刻知道了來人正是如今真一學院真言閣閣主,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有全才之稱的大道師李劍秋。   他又看著從屋裡出來的那二老一少,此刻提比略已然知曉不管是今日還是往後,自己若在想為子報仇怕是難了,但為了臉麵還是強拉著年輕氣盛的朱利葉斯,化為了人行落在了李劍秋麵前,試圖以他說說道理。   那兩人剛落地宛風便率先開口“老師,你怎麼來了?”此刻的宛風全無了剛從身邊邊緣撿了一條命的緊張,而是十分輕鬆的問道。   “在不來,我這九峰山,怕是要改名平頂山了。”   宛風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頭沒有在繼續說下去。   李劍秋又抱拳對二龍說到“龍君不必多言,此間之事我已然知曉,我這學生取你子二物,而你毀去我二座山峰,此間之事算是扯平了吧。”   “哼,我們走。”老龍狠狠的看了李劍秋一眼,而後便化重新化為龍形飛離了此地,待到那二龍身形全然消失不見之時,天空中忽的飄來一段聲音“下次若是在被我聽說你盜我藍龍一族財寶,誰來都保不住你,記好了年輕人。”   李劍秋看了眼宛風的手鐲,又看了看他那紋龍項鏈,隨後示意那三人將癱軟在地的雷吉爾送回房休息,又後留下宛風讓其仔細講講如和招惹到這藍龍的。   隨後宛風便將自己如何定計讓黃銅出手幫忙引開藍龍的計謀於在巢穴中的所見所聞除了自己這項鏈的除外全部說了出來。   聽完這些後李劍秋稍作施術將那手鐲中的鏈接之法破除後,又叮囑宛風往日做事應更加小心後便帶著他回到了真言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