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一商量,早上任務太多,若都放到早上處理就別想睡覺了。 於是決定把送往各府門和擺攤的食材製作放到前一天晚上,第二天直接把酒肉送到幾個將軍府,然後帶著家夥事直奔劉府,從劉府出來再開攤位。 時間,分秒必爭。 第二天早上鑼鼓響了五下,三人懶懶散散的起床,昨天忙活到深夜,身體還有些疲憊感,但等坐上馬車後三人又打了雞血一樣充滿乾勁。 這不隻是業務上的新突破,新拓展,更是來到天淵城打聽消息的計劃實實在在的往前邁了一步﹣﹣進入劉府! “你們在此等候,餘將軍一會也會去劉府,你們隨在後麵。” “都聽楊管事您的。” 朱偉穆三人送完其他府的酒肉,最後來到餘府。 不多時餘會遊乘坐鹿車從側門出來,虎嘯天指揮馬車後麵跟隨。 車隊通過三環到二環的通道,在百花茶茶樓的路口右拐正式進入二環主街,不時能看到有車輛從其他方向趕來。 等到車隊停下,朱偉穆發現大部分車竟然都是去往劉府的,劉府左右巷道和府門前都快停滿了。 “今天是劉府啥日子?” 朱偉穆不解的跳下車,自言自語的問了一句,就聽見有人在府門前喊:“哪位是朱偉穆師傅?” 朱偉穆看過去,是位身穿深藍長袍留有胡須的老者,估計是劉府的管事之類的,朱偉穆不確定。 “我是!” 就這功夫又來了其他車輛,人員走動不斷,朱偉穆舉起右手揮了揮引起了老者注意。 “朱老板,你的馬車請從側門進入府內。” 老者招呼過來一個銀甲兵帶路,牽著朱偉穆的馬車通過了小巷的側門進入府內。 側門有甲兵把守,等檢查通過後,朱偉穆,虎嘯天和豹無影跟在馬車後麵穿過劉府。 路上有人相互客套寒暄,臉上露出各種誇張的表情,朱偉穆感受到了今天劉府的主題很鮮明,就是家中有喜。 就在這時,人群中出現騷動,隻見一個中等身材,臉色黃白,中官飽滿的中年男子,他穿著黑色長袍佩戴烏紗短帽,顯得高貴乾練,被人簇擁著來到院內。 他身後還有一個身穿紅色長袍,留著長發的青年人。 “恭喜大將軍,恭喜劉公子無恙歸來。” “劉公子平安歸來,可喜可賀呀。” “...……“ 朱偉穆從嘈雜的人聲中聽到了幾句,清楚劉家喜從何來:是劉洪出獄這事。 這算哪門子喜事?這麼多人請來慶賀竟然是為了這事,朱偉穆感覺可能是自己的格局小了。 到了後廚,三人發現後廚現有的烹飪灶臺根本沒法承載他們特製的大型鍋具,隻好從最基礎的支鍋,配置鹵料,清洗用品開始。 直到火燒的旺旺的,牛肉和燉肉料都放到了鍋中,三人這才鬆快了些,剩下的交給時間。 朱偉穆的甜米酒更加好製作,他最先得空給虎嘯天和豹無影使了個眼色出了後廚。 “幾位師傅,你知道廁所在哪裡嗎,我要入廁。” 後廚這個地方沒有站崗的,朱偉穆問向身旁忙著準備中午慶典酒席的幾位夥夫,看得出來他們看著十分忙碌,刀在案板上發出當當當當的聲音,鍋碗瓢勺叮當響個不停。 “出門右拐,直走穿過小公園,小公園的一角種了一大片竹杯,竹林那就是,不遠。” “好嘞,謝您。”朱偉穆沒繼續叨擾年輕的夥夫,徑直出門右拐。 朱偉穆放慢腳步,邊走邊觀察劉府的布局,結合在百花茶茶樓二層多日觀察的二環各府邸布局,很快知曉當前在府中的位置和判斷出書房的大致方向。 二環的這些府邸屬於同一批建築群,建築風格基本一致,這都是在茶樓確認過的。 今天劉府來的人多,入廁的人也不少,來來往往生熟的麵孔倒免去了在劉府溜達被人懷疑的可能。 魚龍混雜的時候最好渾水摸魚,這是鐵律。 朱偉穆入廁後跟著人群從後院走到一條岔路,趁著人少溜進岔路,這個方位就是書房的方向。 正如朱偉穆猜測的那樣,岔路接著岔路就看到前方出現一個小院,院子的環形入口處漆黑油亮的大字寫著:滋味書屋。 一座雙層小閣樓坐落園中,典雅別致很安靜,朱偉穆抵近院子,發現院子很乾凈但是有崗哨守在門口,隻好直走拐到一個幽靜的小院。 這個小院像一個縮小版的花園,還有間柴房,裡麵放著耕種的工具。 劉景為將多年,在小西天時家中就有自己專屬的院子用來耕作,這裡也不例外。 此處不僅僅是塊農田那麼簡單,更是劉景追求內心平和的地方,隻有在耕作的時候他才能卸下所有的身份,變身一個農夫,流連於花草間得一刻清閑。 朱偉穆不清楚大將軍的府邸為何有這塊農田,不過現在作為暫時藏身的地方很合適。 大概過了一刻鐘,聽到鎧甲嚓嚓聲由遠及近,最終進了書屋那個院子。 “今天公子喜事前門賓客較多,咱們開飯時間提前,趕緊吃完飯等隊長安排。” “是!” 朱偉穆就聽到幾人走出書屋落鎖的聲音。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朱偉穆就聽到幾人走出院子隨後院門落鎖的聲音,謹慎起見,他等到腳步聲聽不,院子裡除了鳥叫再無任何聲音才出了柴房。 朱偉穆調動自然之翼,身上就被微弱電弧覆蓋,風雷竹對自身雷電屬性增強作用明顯。 閣樓一層是書房臥室,放置著幽蘭綠植,香爐持續焚出絲縷青煙,可以說屋子透著古色古香的格調,完全不像一個將軍的風格。 二層為兵器庫,或者說是個兵器收藏館更貼切。長兵短器,強弩盔甲應有盡有,皆被細心擺置固定在墻上或者兵器架上。 朱偉穆迅速掃了一遍,把重心放到一層書房。書房房門緊鎖,窗戶開成一條縫隙用來保持室內通風,窗戶的設計和餘府的一致,為推拉式窗戶。 “這樣就好辦了。” 朱偉穆通過窗戶跳入屋內,在書桌和書架上找尋有用的信息。 書桌上成冊的書不多,都是一卷卷的帛書和地圖和筆墨字跡,沒有看到書信。 朱偉穆翻看了幾卷帛書,都是問詢劉洪安危,關心劉洪,寬慰劉景的無用之詞,遂搖搖頭放回原處把注意力放到書架上。 進屋後他就看到書架上那個紅漆木盒,木盒長約一米,被擦拭的古樸鮮亮沒丁點塵埃。 “不知裡麵放何東西?應該是經常使用才會這樣,不然就和書架其他柵格一樣留下一薄層灰塵。” 朱偉穆打開木盒,兩排碼的整整齊齊,按照日期排列的書信足足上百封靜靜的躺在裡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