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急行避心魔,輕車出上京。(1 / 1)

“陛下那裡我明天一早去請命,臨時更改行程,也更便於巡察清明。”   “你這兩天好好休息吧。明天朝會也不用去了,我替你跟陛下說。”   王爺也是心疼兒子。   正月二十五,巳時一刻,一輛馬車從正門出京城,車裡的孩子掀開簾子,看著逐漸變遠變小的阿爹阿娘,並沒有太多悲傷,至少,自己現在是哥哥,即使有再多不舍,也要忍著。   兩匹馬拉著的馬車,車裡三個孩子,正是李新新,朱旭,朱瑤雪三人。外頭架馬車的,正是自從朱旭記事起,就跟李老一塊兒看大門的宋老。宋老叫什麼名字,朱旭也不知道。阿爹阿娘就喊他一聲老宋,下人們都管他叫宋老,自己也跟著喊一聲宋老。   另有一隊人馬,已經先一步出發,是王爺替朱旭挑的,這一趟代天巡狩,是陛下旨意,領尚方斬馬刀,節製地方一切軍政要務,所到之處,如朕親臨。不方便在規則之外行動。朱旭在明在後查官,這隊人在前在暗觀民。   朱旭放下簾子,隱約中有鬼影閃爍,朱旭已經能夠不動聲色地忽略這些時不時出現的幻影。走吧,走吧,快些走吧,離開上京,把這些都甩在身後,把心魔都藏在心底。   第一站,自然是雪嶺。雪嶺是上京門戶,自然是由上位最信任的人鎮守,不是別人,正是禁軍統領燕青燕得意的親哥哥燕貞燕守忠。燕家雙得意,不知有多少畫本戲折,天下傳美名。副將也是老熟人——前朝降將、前雪嶺守將洛清和。不過這兩位倒不急,按理說,應該先去郡守府見一見這承恩郡郡守鄭寅鄭維一。   不過這些也都不急,馬車走得慢,趕快些也得三天才能趕到,這一回比上回出門從容了不少。   一路無話,這轉眼就過了兩天時間,這兩天,朱旭過得可不怎麼好,孤身一人沉在陌生的黑暗中,無時無刻不在飽受心理的折磨,第三天一早,坐在馬車中,實在撐不住了,倒在阿姐的腿上。   “阿姐,我睡會兒。”   朱旭再愛逞強,這兩天的折磨也實在讓他扛不住了,倒在阿姐懷裡,伴著馬車的顛簸終於能稍微睡個好覺。   “哥哥,哥哥!起床了!”   將近正午,阿瑤又喊又晃叫朱旭起床。   “嗯,我起了。”   在馬車的顛簸中睡了幾個時辰,實在稱不上舒服,渾身難受,不過好歹恢復了些精神。   “辛苦宋老了。”朱旭走下馬車,隨口跟一旁的宋老打了個招呼。   “老奴分內之事,不辛苦。”   出門在外,也顧不了太多主仆有別,四個人坐一張桌子,不過是朱旭向東,阿瑤向南,宋老向北,阿姐坐在末位。飯菜雖然比不得家裡,也是有葷有素,有豬肉、有雞蛋、有白菜、有米飯,做得也不錯,叫人看著就有食欲。朱旭吃了幾口,點了點頭——怎麼不比當年賑災的時候舒服啊。   吃過了飯,一行人馬不停蹄趕路。這破環境也沒法好好休息,索性拿出本書來看,這不是什麼正經經史子集,也不是功法秘籍,是天下地理治,記載著楚國各郡縣的詳細地理風土,還有其餘天下各國的粗略地理情況。楚國本地的就不用看了,朱旭看得夠多了。翻到與楚國臨近的趙國一章。因為接壤相鄰。這一章說得也比較詳細,各州道府縣和各宗族門派的地理人文信息都有個大概。   書上說,趙國已經連續兩屆沒有在茶道會上占到十八甲的名額,江湖式微。也是因為這個,沒少讓愛看熱鬧的天下百姓明嘲暗諷。不過看在朱旭眼裡卻不是這麼一回事,十八甲隻是個名號,代表不了什麼,個人的實力再強也有個極限,重要的是民心和軍隊。趙國官治民心怎麼樣,朱旭不大了解,不過朱旭知道趙國最強的一隻邊軍,西北邊軍的戰鬥力,硬撼阿爹手下的虎賁恐怕也不是沒有勝算。趙國與楚國接壤,雖然如今關係親密,不過也得留個心眼,政局瞬息萬變,不可不防。   再翻一章,還是楚國鄰國,宋國。這章朱旭隨意翻過——宋國太子前兩年在京城“做客”的時候,與朱旭相見甚歡,雖然大朱旭十多歲,但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相處這一年多,朱旭對宋國的情況也了解了個大概。再翻一章,是秦國,這可太熟了,不隻是地理民風,還有軍政民生,朱旭恐怕比秦國的那些個世子還清楚秦國的情況。強秦常懷虎狼之心,與其接壤的各國都與秦國或多或少有些摩擦,伐交頻頻,實在由不得不上心。   再往後一翻——齊國。朱旭覺得自己的心裡都變得輕鬆了一些,空氣中充滿了快樂的氣氛。楚宋秦趙魏,等等大國,在各種各樣的事情上都難免有矛盾,但在看齊國笑話這事兒上,從君臣到吏民,但凡有力氣笑出來的,都毫不掩飾對趙國的嘲笑。天子儲君不和,太子失寵,朝堂動蕩,奸臣當道,貪官汙吏橫行,百姓起義不斷——當然,齊國上一屆茶道會也沒撈著個第一的名號。   笑歸笑,朱旭也不能隻知道看人家笑話。齊國是大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沒了齊國聯合對抗秦國,周圍幾國壓力都要增加不少。幾國表麵上心照不宣隔岸觀火,但朱旭知道,暗地裡肯定有在齊國皇室扶持勢力。朱旭倒是知道楚國是太子黨,暗地裡給太子提供了不少幫助,隻等老皇帝歸天,太子登基,就能穩住齊國局麵。不過唯一令朱旭感到為難的事,幾家似乎並不團結,其他各國應該也扶持了別的皇子,到時候萬一咱這鷸蚌相爭,叫秦國漁翁得利,可就本末倒置了。隻能希望大家都能留一線,顧全大局,真到了時候,不要鬧得太難看。   “哥哥,哥哥,快看,快看!”   朱旭的思緒被阿妹打斷,順著阿妹的手指,看向馬車外官道外不遠處的山腳下連綿的花線。桃花、杏花、梨花、櫻桃花參錯相交,開在一處。給朱旭看樂了——誰給整這麼些個果樹啊,怎麼都是吃的。這要是等結了果了,那得多熱鬧。   “嗯,嗯,看見了,看見了,好多花”   “好漂亮啊!”新新也欣喜地望著這道上的風景。   “坐好,坐好,不要探頭探腦的。等到了雪嶺,還有的看。”   “雪嶺,是不是都是雪啊?”   “阿姐以前沒去過雪嶺嗎?”   “沒有,小時候記不清了,記事以來都在京城。”   “傳說千年前雪嶺城外有座高山,山高氣寒,終年積雪,所以叫雪嶺。”   “千年前?現在沒有了嗎?”   “嗯,傳說是高山阻隔天地,百姓勞苦,聖人出世,移山改地,才有如今的興盛。”   “那聖人把山移到哪裡去了?”   “我知道,我知道,這個我知道。”郡主忍不住出聲搶答,“傳說,聖人移山入海,以庇佑天下人不受此擾。”   “那聖人是托著山一路走了很遠走到海邊的嗎?”   “這…應該是吧。”   “真的?這麼厲害!”   朱旭攔住這倆越說越玄乎的姑娘:“都是傳說神話,做不得數的。如今天下各處山川江河阻塞,怎麼不見聖人出手?”   “少主!”   這話可把趕車的老宋嚇壞了,天底下沒有人能對聖人如此無禮。   “知道了,知道了,我不亂說話。”   朱旭對這些個聖人倒也不是不尊重。天下大勢,各國征戰,很多時候都靠聖人在茶道會上斡旋,六聖的名號,朱旭還是認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隻是有時候心裡沒點敬畏,什麼話都敢說,難免不好聽。   “哥,你見過聖人嗎?”   “沒有,這你得問阿爹去,他不是常去參加茶道會嗎——宋老!你見過六聖沒有?”   “啊!見過,見過。上回我隨王爺一塊兒去茶道會,是武聖出麵主持的。”   “武聖是個什麼樣的人?”   “不清楚!反正王爺說,王爺加上我加上老趙,我們仨對武聖一個夠嗆能活下來。”   阿爹給自己交過底,有宋老在,就是碰上劍甲槍甲中的一個,想活下來也不難。那這麼看,這武聖之名,實至名歸啊。   “那其他幾個聖人實力怎麼樣?”   “不好說,武聖肯定是最強。但幾位聖人起碼比槍甲厲害。”   天下十八甲,以槍甲為魁首,那這六聖是真有東西啊。以前朱旭隻關心天下各處局勢,對六聖這種近乎天道的存在不怎麼關心,如今倒覺得也該多了解一些。   “哎,那聽說醫聖是半人半精靈,是不是…”   “少主!”   這也算無禮啊!那這麼多規矩,問問身世來歷都不行?   “行行行,不提了,不提了,安心趕路,到了地方,還有正事兒要辦。”   朱旭沒到,那頭先行部隊已經把情況摸了個七七八八。郡守呢,也沒在意,他可沒什麼心思巴結上官,虛與委蛇。到時候欽差到了,差不多跪一跪,客氣客氣就完了,他一來不缺權勢、二來不缺功績、三來分得清大小輕重。平日裡也就是小手不怎麼乾凈,撈點好處,欽差也不能真追究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