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關於本書中唐3的問題(1 / 1)

(前提:本書的創作主要以小說第一部中的唐三為原型,基本不涉及漫畫和動漫)   我發現相當部分的讀者都不能接受我選擇用主角去影響唐三,常見的說法是:   “唐三穿越前是個成年人,三觀定型不會受到主角影響”   和   “唐三是個殺手門派的弟子,主角一個普通人要怎麼影響唐三”   這些其實說的相當有道理,但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唐三也是來自現代這個信息轟炸的社會,並且他的心裡也是健康的。   唐三這個人物原著設定是一位古代武俠門派唐門的弟子,門派主要以暗器和毒聞名。在唐門時是孤兒被外門長老收養,因對內門的暗器有極大好奇,所以偷學了內門功法及暗器手法。   最後在成功製作出佛怒唐蓮後,被內門長老發現偷學之事,將做好的佛怒唐蓮交還給唐門,自己投崖自盡,並轉生到鬥羅大陸。   到了鬥羅大陸,唐三出生後被唐昊獨自養大,但更多的是唐三在照顧唐昊,最後覺醒武魂,就進入了我們熟悉的劇情。   以上取自鬥羅大陸第一部,不涉及後續劇情和補丁,應該沒有什麼大的疏漏。   下麵就是我的個人分析,   作為主要以暗器和毒為主的門派,從邏輯判斷得出這應該就是以暗殺為主要手段的一個殺手組織。   而唐三作為在這個組織長大到30歲的人,必然不可能有與現在看這本小說的我們相同的三觀。   而且作為殺手組織,像是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忠君愛國思想也不可能教給弟子,更多的要讓弟子以宗門的利益為主,而在外門這種要求則會更加嚴重。   從偷取內門心法可以看出唐三那個時期的唐三應該是把實現個人需求(自己的願望,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看的更重。   但是在完成個人需求(指成功做出失傳的佛怒唐蓮)後,被發現偷學的唐三也沒有將唐門追兵全給乾掉後逃跑,而是選擇跳崖以報唐門養育的恩情,看得出唐三當時有著知恩圖報,不以殺人為主的表現。   隨後就是到了鬥羅大陸,唐三前世作為孤兒,對親情的渴望我想大家應該都是能夠理解的,這甚至和是否成年無關,從每年的被拐賣的人成功找回家人這裡就能看出來。   第一次有了血緣上的父親,所以唐三瞬間將父親認為是一切做法都是正確的,把唐門教導他的老師如何對待他的身影投放到唐昊身上讓自己接受唐昊一些不正常的行為。(看一下有時會被爆出來孤兒院的老師如何對待孩子的,唐門這種地方隻會更過分)   人對於從未得到過的東西從來都是報以最美好的幻想,而唐三就是如此。當他真的得到父親後父親的行為卻和他幻想的一家人其樂融融完全不同時,他就會進入一種自我說服的狀態讓自己能夠接受這樣的父親。   甚至原文直接描寫唐三說自己是雙生武魂後唐昊的擁抱在唐三的記憶裡是第一次這樣擁抱他。   但客觀上心裡落差是存在的,唐三就開始懷念過去唐門的生活,逐漸將唐門時期的生活用於麻痹自己,就像有的人經常懷念過去,就是因為現在的不如意,所以隻能回顧過去的時光,唐三就是如此。   從穿越前的故事,我得出的結論是:   唐三,一個三觀和道德標準大概率不完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有著較為旺盛的好奇心,以自己的需求為主,但又不會完全不考慮他人。這樣一個人物形象。   而穿越之後,劇情開始前,唐三的形象就變成了:將唐門門規視為最高準則,把親情看的很重,甚至能為了讓父親高興而選擇不去做魂師。   而這些改變,就是這短短的6年。   假如唐三的三觀真的這麼堅定,那這些變化完全無法說的通,所以這些變化隻能在這6年裡。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你作為一個三觀正常的人,轉生到唐三的嬰兒時期,被唐昊那樣對待,你是否會把現在的生活視為支柱,不然沒有一絲美好的童年隻會讓人崩潰。   一旦我讓主角在入學以後再和唐三接觸,那時的唐三就真的進入一種偏執的狀態,後續就會和現在大多數的小說一樣。   所以我才寫下這本書,也在這最新的章節裡讓書中出現“假如唐三需要親情,那就用主角的兄弟情去代替”這樣的情節。   讓主角去指引唐三完成他個人的夢想(指鍛造最強的暗器),而不是為了完成玉小剛的理想去變強,因為父親的希望所以去打武魂殿。最後變成後來的那個海神唐三。   假如以上這些也不能說服你們,那我也沒辦法了,我的專業知識隻能夠做到這樣,隻能說謝謝你願意點擊進來看這本書,你曾點擊進來這也是對我的一種認可。   而能夠接受這個解釋和這個情節的朋友,也感謝你們願意在這個堪稱“毒點”的情節後願意繼續支持我,我隻能用未來的劇情作為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