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所謂的華美合拍,居然是……(1 / 2)

最新網址: 八年前。

一部名為《項楚》的電影,登上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至高點,成為華夏首部獲得金棕櫚大獎的電影。

而吳冠禮,也憑此電影,在國際影壇上,為華夏電影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八年的時間裡……

戛納、柏林、威尼斯歐洲三大電影節、【奧斯卡國際金像】、【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幾乎每一個全球著名的電影獎項中,都能看到無數華夏導演的影子……

他們或年長,或年輕,活激動,或意氣風發地帶著一部部華夏電影佳作來到了這些電影聖地,渴望能在“國際影壇”駐足停留,成為“國際導演”。

他們很努力地見著各種各樣的評委,也在無人知曉的黑暗中,一些導演曾低三下四地賠著笑容,低賤地跪了下去…

一部又一部揭露華夏底層的醜陋、貧窮、衰敗、腐敗、無力感的電影入圍了各種各樣的獎項。

一個又一個導演,借著這些電影,拿到了國際電影節的一些邊緣獎項,興奮得幾乎瘋狂……

回國以後,更是受到了萬千追捧,甚至不少導演搖身一變,變成了五代或六代導演裡麵的佼佼者,逼格刷得滿滿當當……

但……

卑躬屈膝,向來換不來尊重。

再也沒有任何一部電影,能像《項楚》一樣,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大獎”了。

………………………………

火焰下的張勝露著笑容,當宣布第二屆【南加州國際電影金像獎】正式開始的時候,不遠處,發出了一陣陣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一個個來自華夏的年輕電影人們激動地舉起了手。

【南加州國際電影金像獎】,盡管這依舊是一個不被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的國際A類電影節,盡管,它比歐洲三大電影節,比起奧斯卡,依舊顯得LOW,依舊很多人都在說,這是一個二流的電影獎項……

但……

這是華夏電影人在國際電影歷史上,真正意義地有了一個自己的舞臺。

這是寬敞的舞臺。

結合了巴西的異域風情,又暗合了華夏的古樸雕文,璀璨的燈光,照耀在舞臺之上,散著激動人心的熠熠光輝。

熊熊火焰在燃燒著,被風一吹,吹得搖曳,但始終不曾熄滅。

張勝並沒有在舞臺上,發表什麼激動人心的演講,也沒有多停留,當點燃火焰,宣布完以後,他便從舞臺上走了下來。

他來到了後臺。

埃弗裡.紮西穿了一身帥氣的燕尾服,但臉上並沒有笑容。

他此時此刻坐在椅子上,盯著【南加州國際電影金像獎】的展映流程表,默默地看著。

他很疲憊。

仿佛是被關暗無天日的監獄裡,不斷地遭受著一次次的精神折磨,最終瀕臨崩潰,卻不允許崩潰。

這段時間裡……

總共有一百五十部來自華夏的參賽電影,他幾乎每天都呆在放映廳裡,跟著團隊一起審片、評片……

張勝幾乎將權利,全部都給他了。

沒有資本的威脅、沒有人情的往來、隻純粹於電影的藝術、隻看電影本質、隻追求深層次的藝術……

不得不說,生殺大權的感覺非常不錯。

但後來,當他看了一部部令人發指的爛片之後,他的內心深處隻有無窮盡的惡心感。

一百五十部華夏電影裡,一半左右,都是不堪入目的爛片。

剩下的七十多部電影裡麵……

勉強挑了五十多部電影,入圍了【南加州國際電影金像獎】。

挺遺憾的,這些電影雖然質量不算差,但並沒有讓人眼前一亮,與曾經《山那邊那條狗》一樣的神作。

這期間……

埃弗裡.紮西也遭到了很多老友們的嘲笑。

嘲笑他發神經,嘲笑他自甘墮落,對這個所謂的二流電影金像獎都屈從了。

聽到這些嘲笑聲音,埃弗裡.紮西並不感覺到生氣,甚至心裡沒有任何的波瀾。

任何一個電影節的前身,都是從卑微之中,一步步地往前走。

讓電影獎項變得神聖,變得精彩的,或許有資本的推波助瀾,但,他始終堅信,真正的藝術,能讓很多人發起共鳴。

上一年……

如牛棚一樣簡陋的舞臺,參展的電影全部都是華夏爛片,甚至走下舞臺的時候,都能感受到一陣陣的惡臭。

而這今年……

舞臺借鑒了奧斯卡、借鑒了戛納……

燈光器材全部以三大電影節的規格來置辦,七個展映廳也很認真地重新裝修了一遍,甚至有了最先進的IMAX影廳。

參展的電影也不止是華夏電影,多了一些參加過戛納、參加過柏林,並都獲得過獎項的影片,同時也有一些法國和德國的電影參賽……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著。

“為期七天的展映,展映過後,11月18日,舉行正式的頒獎典禮……”

埃弗裡.紮西看到張勝以後,指了指前麵的位置,隨後,示意張勝坐下。

當張勝坐下以後,埃弗裡.紮西開始跟著張勝聊起了電影金像獎的流程。

張勝默默地聽著流程,對這些流程倒是沒有什麼意見,聽完以後,也沒有說話,隻是盯著埃弗裡.紮西那張臉端詳。

“張勝先生,你看我的眼神,讓我感覺不安……”埃弗裡.紮西被張勝盯得極不舒服,隱約間好似被毒蛇盯上了一般。

“我想講個故事。”張勝並沒有回應埃弗裡.紮西,而是突然說出了這麼一句話。

“什麼故事?”

“我曾經看過【柏林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等電影節的歷史,每一個電影節背後,都有著彌足珍貴的故事……這些故事起初很單薄,但隨著日積月累,它們漸漸變成了歷史的痕跡,而我們也要在【南加州國際電影金像獎】裡,傳遞一種歷史的痕跡和精神……譬如,戛納的盧米埃爾電影宮,曾經紀念歷史第一部電影《火車進站》奠定了電影的歷史意義,譬如柏林,二戰之後百廢待興,戰亂帶來的痛苦,需要一種娛樂來撫平,更需要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然後,【柏林國際電影節】應運而生,迄今為止,你都能看到這個電影節裡各種各樣的故事,譬如威尼斯……”

張勝平靜地說著故事。

埃弗裡.紮西則聽得皺眉,但沒有吭聲。

張勝並沒有停下:“我們的【南加州國際電影金像獎】沒有這麼濃厚的歷史色彩,所以,我們很需要一種精神來包裝【我們南加州國際電影金像獎】,而精神,往往來源於故事……”

“你要講什麼故事?”埃弗裡.紮西聽到這的時候,終於問了一句。

“一個埃弗裡.紮西先生,為了真正的電影藝術堅持著自己的理念,與資本翻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