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洛出河圖,伏羲畫卦(1 / 1)

通過仔細觀察三苗部落之天氣,讓伏羲隱約發現了其中隱藏之規律,但還是無法達到通透之境。   於是,伏羲告訴陸壓,自己打算閉關參悟一番。   陸壓聞言,暗暗心驚,直覺告訴自己,這次伏羲閉關會非同小可。   伏羲別了陸壓,踏遍了部落所有之山脈。   最後,選擇在三苗部落之卦臺山閉關靜修。   之所以會選擇此山,隻因伏羲覺得此山仙霧凝聚、山靈水秀、氣勢磅礴。   但見,   山間祥霧翻騰,瑞氣靄靄。   崖壁靈芝精閃,根連地秀。   瀑布水霧垂下,水聲連天。   遠處青鬆綠柳,碧桃清透。   又見,   仙鳥依依,鳳鳴鸞飛。   虎豹龍吟,熊猿銀背。   此山中有水瀑多處,齊聚卦臺山下,形成一河,名曰洛河。   每當太陽初升,伏羲就閉目盤坐於卦臺山巔,吸納天地靈氣,苦思萬物之奧秘。   有時,還會仰觀天空,結合識海之星空圖,捕捉日月星辰之變化。   飛升於空中,俯視山川風物,窺探鳥昆走獸之規律。   有時,伏羲還會來到洛河旁,靜靜站著,感受洛河之神韻。   一日,伏羲又在卦臺山參悟靜修。   忽然,一聲奇怪吼叫從對麵之穀壑中傳出。   伏羲聞之,猛地從靜修中醒來,睜開眼,就見穀壑中升起一隻奇形仙獸。   隻見其,龍之頭,馬之身,四足生雲,升於空中,雙目看向伏羲。   然後,一躍而下,落於洛河之上。   此時,就見仙獸背上發出耀眼光芒。   伏羲滿眼好奇,定睛一看,見其背上,長有一幅奇特圖案。   圖案之上,全是黑白小點星羅分布。   仔細看去,黑白小點似有規律布局。   一與六居北方,二與七居南方,三與八為朋居東方,四與九為友居西方,五與十同途,居中央。   伏羲見之,總覺有點似曾相識,哪裡見過一般。   突然,腦海裡就想到當年在首陽山修習之《丹經》,裡麵涉及之太極與其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時,就聽伏羲口中,喃喃自語道,   “一六在後如北方葵水,二七在前如南方丙丁火,三八在左如東方甲乙木,四九在右如西方庚辛金,五十居中如中央戌己土。”   言罷,伏羲閉上眼,腦海裡頓時浮現出剛才之圖案。   識海之圖案正慢慢放大,與《丹經》、太極之像結合,幻化成一幅巨型太極圖。   “中間如太極含一氣,乃天下之本也,合四象、成五行。陽生陰,陰生陽,循環往復之。一三五七九為陽五行,二四六八十為陰五行。陰陽五行相生相克,此乃天地之數也。”   話畢,識海裡之太極圖案,瞬間幻化成一立體太極。   陰陽相互纏繞,黑白分明,光芒四射,照亮整個識海。   此時,伏羲深切地感受到,自身已融入自然之中。   元神在不知不覺中,已感悟出,天人合一之境界。   此時,伏羲頭頂現出一輪太極光芒,緩緩升起。   頃刻間,一股無形威壓從伏羲身體發出,散向四周。   此時,瑞獸已看到伏羲身上散出之異像,又發出一聲吼叫。   伏羲一聽,內心一震,又忍不住睜開眼,朝其看去。   就見龍馬神獸轉了身,頭向南,尾靠北,眼神卻緊盯伏羲之方向。   突然,龍馬神獸發出萬道光芒,隻瞬間就化為一玉圖。   伏羲見之,滿眼詫異,忙伸手一指,一道白光從指尖射出,玉圖已化成一流光射入其手中。   低頭一看,就見其之上星羅密布,日月星辰皆在其內,觀之就讓人覺得玄奧非常。   伏羲不知,此寶正是當年妖庭妖皇帝俊之伴生靈寶。   隻是其另一半洛書,則會在大禹時期才能出現,此乃後話。   此時,伏羲明白,此寶需要自己煉化才行。   於是,伏羲又在卦臺山上,靜心端坐煉化此寶。   由於其自身已有太極神通,與河圖有很多相通之處,因而煉化之途比較順利。   …   時光飛逝,光陰如梭,轉眼已過百年。   這日,於卦臺山巔,一道白光沖天而起。   山巔群獸驚起,匆匆躲避。   這時,一棵蒼鬆下,有一少年終於緩緩睜開眼,滿語興奮曰,   “終於把此寶煉化了。”   殊不知,關於伏羲在人族之一切,一眾聖人皆在默默關注。   特別是女媧聖人,作為伏羲之妹妹,特別上心在意。   但她明白,伏羲之聖位乃是天定,何時成聖?皆在於他自己之造化。   本來女媧欲將河圖洛書一並傳給伏羲,但天道不許,洛書需要傳給後世之大禹。   因而,當初伏羲在投胎轉世之時,其分身酆都沒有將此寶一並傳給伏羲。   女媧見此,亦是無可奈何。   此時,伏羲已煉化河圖,元神中已是一片清明。   伸出右手,頭頂之蒼鬆應聲落下一段鬆枝。   拿在手裡,結合自己之領悟,伏羲慢慢的在地上描繪起來。   此時,伏羲腦海裡升起一股太極意象,又現出星空分布圖,又生出對自然規律之認識,一個八麵雛形之圖案,在腦海中慢慢形成。   想到此,伏羲隨手就畫出了一個圖案來。   隻見其,先畫出太極,再畫陰陽兩儀,兩儀又四分,現出四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再繪出八麵圖形。   此時,映入伏羲眼簾之物,乃是一個從未見過之圖形。   “乾坤定南北,坎離定東西,再分巽震與艮兌。上為天為乾,下為地為坤,左為東為離,右為西為坎。按數字排列,又曰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與坤八。又對應天、地、山、澤、水、火、風、雷。故又曰乾天,坤地,巽風,震雷,坎水,離火,艮山,兌澤。”   想到此,伏羲又畫出了天地間第一卦,名曰乾卦。   接著,坤卦、艮卦、兌卦、坎卦、離卦、巽卦和震卦,又相繼畫出。   他以“——”代表陽,以“—”代表陰,分別象征天地、男女、陰陽、剛柔、動靜等一切相互對立、矛盾之事物與現象。   各卦也包含五行屬性,乾、兌屬金;震、巽屬木;坤、艮屬土;離屬火;坎屬水。   看著眼前之圖案,伏羲見之,脫口而出曰,   “此乃八卦也。”   言罷,伏羲又閉上眼,一幅玄奧非常之八卦圖映入識海。   此圖包羅萬象,把世間萬物,五行之數,四季更替,宇宙奧秘,星空分布盡皆包含在內。   此時,伏羲之身體又發出耀眼光芒,瞬間照耀整個洪荒大地。   這時,伏羲目光如炬,徹底洞悉了天人合一之宇宙密碼。   “原來天地竟是如此之簡單,唯陰陽耳。”   突然,伏羲才意識到,洪荒世界早有太極,自己之八卦圖,乃是太極之集大成者。   自此,世間才有“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