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歸來仍是少年(1 / 1)

時代2006 周笑長 4402 字 2024-03-16

周珣的舅舅蔣紅濤,早在十年前已經全家搬遷到縣城定居,和舅娘王玉秀一起操持著一家家具店。隨著近些年搬遷入城的人口增多,家居行業和裝修行業都算是趕上了這波紅利,雖說算不上家資頗豐,但既然親妹妹打電話求助了,自己的高中學費應該是十拿九穩了。   想明白此節,周珣也不再糾結。俗話說娘親舅大,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的幾十年裡,舅舅的地位之崇高,舅甥感情羈絆之重,都鮮有可比的。   而且重生之前的那些年裡,不管是工作生活,還是感情婚姻,蔣紅濤也一直在周珣的人生中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對於舅舅蔣紅濤,周珣雖從未訴諸於口,但是心內的感激和敬重從未稍減一分,能與之相比的估計也就是現在還在老家荒唐度日的二叔了。   雖然不明白為何一次醉酒之後,回到了如今的2006年,既然這已經是一個不可更改的現實了,那上一世還未來得及報答的恩情,也都該結出一個個豐碩的果實了,周珣暗自思忖。   簡單的收拾了下被翻的亂七八糟的書桌,見實在是沒什麼有用的信息後,再給父親留了門之後,也就草草的洗漱睡下了。   一夜無話,清晨7點,楚西的天早已大亮。   周珣剛睜開眼,看到的就是昨夜被自己堆放在書桌一角的那幾本小說雜誌,在滲進來的陽光下泛著淡淡的金色。本以為這是酒醉後的一場夢,一覺醒來就能回到2023年,此刻卻是徹底死心。   “看來,是回不去了啊。”   “自己前世隻是個掙紮在二十一世紀的社畜,哪有啥特殊的,憑啥重生呢?重生就算了,可是,為什麼又是偏偏是2006年呢?”   周珣嘆了一口氣,也就準備起床洗漱了,打開門望了一眼父親周建軍的臥室,床榻上隻有疊放整齊的被褥,周建軍看來是早就已經去工地做工了。   這種情況,周珣早已習慣了,父親周建軍自從進入裝修行業之後,幾十年如一日,隻要當天要上工,幾乎都是天不亮都已經出門了。   打量了一眼客廳,果然在桌子上看到了一張5塊錢的紙幣壓在水杯下麵,這是周建軍給周珣留的飯錢,而昨晚故意留下的那半份涼皮,早已消失不見,看來是歸家後的周建軍終究舍不得浪費,還是將之吃了下去。   走過去拿起這張周建軍專門留下的飯錢,周珣突然想起前世的自己,每次都是將這些飯錢攢下,到最後不是貢獻給了網吧就是書店,不禁一陣汗顏。   收拾妥當,周珣當即就準備下樓看看,周家住的地方是縣城的東南角,在2006年的楚西縣,這裡顯得跟城中心有些格格不入。樓道旁就是東三街,說是街道,其實就是周圍的居民出行走出來的一條黃土路,下雨的時候處處泥濘,天晴的時候又是灰塵漫天。街道對麵此時還沒有後來興建的各種辦公大樓,放眼望去就是一大片菜地,延伸出去一直到河邊,當地的人稱作小河。   街道上沒什麼人,這一片住的居民大都是以務農種菜為主業,所以並沒有什麼商販店鋪,農戶人家也都是習慣早飯自己在家隨便下點麵條,或者攪上一鍋玉米糊糊,俗稱糊塗。像是周家這樣,早飯基本出去吃的反而不多,隻是周建軍因為要起早務工,父子倆起床和吃早飯的時間不一樣,所以近些年來,周建軍都是會留下幾塊零錢給兒子吃早飯。   清晨的楚西縣,空氣中彌漫著的薄霧,隨著太陽的升起,早已煙消雲散,隻是還有些微涼,在八九月的清晨,縣的格外的舒適與清涼。   沿著東三街往前走去,轉過彎就到了東二街,這裡因為附近有一所中學,俗稱城關二中,也是周珣已經畢業的初中母校,附近才有一些經營早點的店鋪。   這個時代的早餐已經有很多新鮮的花樣,鄂省久負盛名的熱乾麵早已傳入這個小縣城,鄖陽的酸醬麵頗有味道,皮薄餡多的小籠包也是一道出色的早點,還有一些據說是省會漢城人喜愛的麻團、麵窩之類的。   ......   走到二中附近的一個道子口,一陣香甜的油條味道鉆入周珣的鼻子中,昨晚為了發揚風格,哄騙老爹周建軍吃了半分涼皮,此刻的周珣早已是饑腸轆轆了。   周珣不由自主的走到店門口,隻見店老板是一對看起來大約40來歲的中年夫婦,男老板此刻正提溜著已經做好的麻花,小心翼翼的放進滾燙的油鍋裡,見到麵前望著自己動作的少年,開口就招呼起來:“小夥子,嘗嘗不?”   “咋賣的?”早已忘記2006年的早點物價的周珣緊跟著問道。   “1塊錢2根,還有豆漿,5毛。”   聽到這油條的價格,周珣也是感慨不已,後世象這樣實打實的現炸油條,不賣個2塊1根就燒高香了,量小不說,還吃不飽,哪跟眼前的油條一樣,估計2根下去,中午都感覺不餓了。   “2根油條,一杯豆漿,打包帶走。”   周珣正要點單,背後就傳來一聲吆喝,緊接著就被人在背上拍了一下。   “周珣,你也在啊。”   周珣扭頭看去,就見一個高大的身影矗立在麵前,目測一下,估計得有個1米6、7左右,比自己整整高了小半個身子。   這麵前的人,雖然身材高大,但是看麵容卻是青澀稚嫩,方方正正的臉,剪得極短的板寸發型,濃眉大眼,唇下還有稀疏的微黃汗毛,上身是一件明黃色印著湖人隊的24號無袖球衣,下身一件配套的短褲,腳下是一雙這個小縣城極少見到的匹克運動鞋,後背斜跨著一個圓形的球袋,很顯然這少年是準備買了早餐就要去打籃球的。   大高個剛打完招呼,就看到周珣眼睛上下打量著自己,他有些不明所以:“咋了?大清早的發什麼呆啊?”   “暑假給你打了好幾次電話,你人哪去了?每次雜誌到了,都喊你一起過去,都找不到你人,想喊你一起去砍傳奇,也找不到你人,你這暑假是消失了?“   聽著眼前這大高個不停的埋怨自己,周珣才緩過神,打斷道:“你誰啊?”   “嘎,我靠。”   大高個聞言先是詫異,再就是一股憤怒湧上心來。   “你小子,是沒睡醒麼?我梅裕”   “梅裕?”   周珣恍然,仔細回想了下,才記起這眼前的梅裕到底是誰,差點都忘了這貨原來初中長這樣了。   “你吃幾根,我一起給了,等會一起去打球不?老板,再來2根油條,一杯豆漿。”   看到梅裕走進店門去結賬,周珣慢慢的回憶起梅裕的往事。   梅裕,不僅是周珣的初中同學,高中雖然同校不同班,但是私下裡經常在一起玩。隻是高中畢業之際,周珣因為第一年高考前的一個承諾選擇復讀,而梅裕選擇了在鄖陽就讀汽車工業學院,後來隨著大學交友圈的擴大,慢慢的失去了聯係,後來從朋友的嘴裡才知道,大學畢業後梅裕選擇讀研,考上了川省的一所211大學研究生。   說起來,以周珣的家庭條件,是不可能每期不落的購買哪些小說雜誌,這其中梅裕功不可沒。梅裕的父親是縣城一家單位的中層領導,家庭條件不錯,初中就開始接觸各種小說。更有甚至,經常在他爸單位的辦公室裡,把網上大火的小說打印出來,帶到學校跟哥幾個一起分享,要知道這個年代的打印機雖然不少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但是對於動輒就是幾十萬字的小說,不提打印紙,光是打印所要耗費的墨水,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不是一個初中生能承擔的。   看到梅裕提著兩袋油條豆漿走過來,周珣也沒客氣,比起初中那些廢寢忘食也要看的小說比起來,這一共1.5毛錢的早餐錢,就算是給梅裕,他也是不會要的。   兩個少年,就這樣邊走邊吃,晃晃悠悠的往前走去。梅裕既然背著籃球,肯定已經約好了朋友,看來是準備忽悠二中的門口老張頭,混進去打上一上午的球了,周珣今天本來就打算先好好熟悉這個十幾年前的家鄉,也就準備跟著梅裕去母校看看。   一路上都是梅裕說個不停,周珣基本不怎麼回應,偶爾說到高中開學的一些事情,才跟著搭腔幾句,他正在熟悉這個時代哪些相識的人和事。   當年大學畢業之後,周珣留在了漢城打拚,每次回家也都是逢年過節才回來一趟,匆忙來去的,記憶還停留在自己家的周邊,對這個家鄉是既熟悉又陌生。   二中離得不遠,還未走幾步,就已經是到了二中門前。很顯然,初中還未開學,大門肯定是緊閉著的。   望著眼前的母校,周珣也是感慨不已,雖然二中就在家門口附近,但自從畢業後,卻是未曾專門回來看過。   門口的一對石獅子,依然是威武的豎立在原地,大門緊閉,但是側門的通道卻是開啟的。進門處就是一個巨大的落地玻璃鏡子,那是學生進校門整理校服儀容用的,鏡子裡是周珣和梅裕搭肩靠背的身影:俱往矣,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