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 編輯部的那點兒事(1 / 1)

黎明主任在深夜給秦代楊總編打了個電話確認嬰寧可以去文化新聞部上班。   秦總編倒是沒有太多的意外感覺,對於黎明的個性他還是相當了解的。黎明有種典型的舊式文人個性,表麵上看來是個老好人,對任何人講話都是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但是他骨子裡的傲氣和偏執那是誰都休想用任何利益來改變的。   秦代楊看過嬰寧的文字習作,感覺還有點小才情在裡麵,文筆在他們這些老辣的報社文人看來還是稍顯稚嫩,但是這種小才情裡麵居然透著一股靈氣。有才氣的年輕人很多,但是真正有靈氣的其實比較難找,打比喻說就像是同時的一批長勢良好的小樹苗,開花掛果都指日可待,但是能不能長成真正意義上的參天大樹,那還是要看小樹苗自身基因優勢的。靈氣這種東西對於以文字為生搞創作的人而言是不可能通過學習來得到的。它隻能是天賦的能力,就好像是每個創作者自身攜帶的基因一樣。   2003年的成都新聞界完全是紙質媒體的天下,所有成都人每天的家國大事和八卦新聞來源都是通過一張又一張的報紙來完成的。每天淩晨i四五點鐘,各個報社的發行車就開始忙碌起來,把一車又一車散發著新鮮油墨味道的報紙送達各個投遞點,各個投遞點再把這些報紙投送到成都的各個企事業單位和各個小區的千家萬戶中。   成都人酷愛讀報紙,尤其喜歡那種熱辣滾燙的新聞信息帶來的刺激感,這種刺激感覺就像成都的火鍋一樣讓他們一口入魂,預罷不能。   2003年的成都,任何一個到成都來旅遊的外地人都會看到各種年齡段的CD市民們在街頭巷尾拿著各種版本的成都本地的市民報紙津津有味地閱讀著。甚至連路邊修自行車的大爺和九眼橋望江公園裡退休的川大老教授們都無一例外。一張張印刷著新聞的報紙下是成都人閱讀這些五花八門的新聞而呈現出的各色各樣表情的臉龐。   所以當時成都的報業市場完全能夠滋養五到六家主流的市民報紙,這個現象當時在全國其他的城市是完全不可能存在的。成都的報界因此就更加內卷,無論是采編人員還是廣告招商經理,大家都深陷這種內卷之中,各報社的總編輯們也不可能幸免。   競爭的激烈對於成都的記者和總編輯們來說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是人才輩出,大家都和高手並肩容易學到真本事,同時這種良性循環還會帶給大家各種各樣更好的工作機會,比如像當年《南方周末》《三聯生活周刊》這些全國一流的紙媒體都在成都各個報社尋找人才,當然這也加劇了總編輯們的焦慮,辛苦培養出來的人才乾不了多久剛剛成熟了就被更好的媒體帶走。所以每個報社都得對真正有才乾的采編人員和其他相應的人才都開出相對有吸引力的薪酬。   壞事是大家都不想被淘汰,從報社最高層到中層再具體到每個版麵的責任編輯,大家不分晝夜地連軸轉著,每天24小時不停止的找新聞,找新聞,再找新聞。找最新鮮的新聞,找最刺激的新聞,找最八卦的新聞。   2003年,成都每張市民報紙的每個記者的收入都和新聞的受關注程度緊密相連,基本工資和稿分是掛了鉤的,稿分的高低並不是新聞字數的多少,每家報社的編委會上給記者打分的唯一標準就是新聞本身時效性以及這條新聞在社會上能夠引起多大的反響,大多數的值班編委們都會在會上吵得麵紅耳赤,各抒己見,新聞的時效性倒是好判斷,但是這條新聞發表以後的延伸效應,還真是大家都會帶著自己的主觀性來判斷的。   通常這種編前會上,文化新聞部是各個部門中最容易受傷的那個,   用黎明主任的話來講就是”社會新聞部的新聞要體現一定的社會人文關懷,馬主任他怎麼布局版麵人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且某些深度社會新聞的調查記者還需要臥底才能完成,這肯定不容他人置喙。人家太辛苦了呀。財經金融部的新聞我們這些每天都低頭碼字的人就是完全不懂的,他們寫股市也好基金也好,甚至那些巨頭公司的運營情況也好我們是一竅不通啊。人家太專業了不是?要聞部的新聞這個我們連發言的權利都沒有,全部是省委市委宣傳部要求發布的新聞,這個是標準化的新聞,完全沒有可以討論的餘地吧?人家也沒有和你們討論的必要是吧?   最後說說體育新聞部,別看報道的全是各種運動賽事和各類項目的運動員,這個大家想發表點啥意見也是不容易的,體育比賽的各個項目專業性其實也很強,比如比賽動作該怎麼做,比賽的具體規則是什麼,你們不是個專業的體育愛好者還真說不出來個子醜寅卯的。你在編前會上胡亂說上一嘴意見,人家立刻就笑話你了不是?“   我們文化新聞部就是編前會上墊底的那個部門。因為說是文化新聞吧,現在這市場經濟為主導的年月誰還會看純文學的東西?我們的記者現在分的采訪線路都是影視新聞和娛樂新聞這兩類,唯一還算有點文化含量的就是圖書和考古這兩個小板塊,但是說實話讀者就不愛看。   讀者喜歡的是追劇和追星,這兩版塊吧,每個人都可以來隨意說上兩嘴,絕對不怕犯錯,影視劇吧最多時把劇情和劇名搞錯,這個呢大家都可以理解,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天天忙工作嘛,沒有誰笑話你,還覺著你有文化,隻讀書不看這些花裡胡哨的影視劇呢。   明星這塊,大家就相當有發言權了,因為娛樂新聞它本身就是要求你八卦呀,越八卦甚至越刻薄越好,隻要明星不起訴報社鐵定是怎麼寫熱鬧怎麼來。所以大家都會在編前會上七嘴八舌對著我們部門的選題一通各抒己見,我們每次收到的意見是最多的,所以我們也是所有部門裡麵最難和領導協同的,因為這些娛樂新聞要好看,你還是要有一定的采訪套路,這些套路沒乾過的人還真不明白,還有就是大家都覺得把明星往最八卦的地方寫,寫到他們起訴我們就算我們引起社會關注了,而且還能和明星打官司然後我們報社再做點深度報道,你們想的太美了。我想說的是我們對待明星應該是相對客觀的狀態,他們發生的一些八卦新聞,我們是應該寫。但是如果把他們往人性裡麵最黑暗最不好看的地方寫,我們到最後就會把整個娛樂圈都得罪完了,那我們還會有任何新聞的來源嗎?   最後大家還覺得我們部門的記者天天衣香鬢影的出席各種發布會,拿的紅包又多,但是說實話大家就沒看到過我們記者24小時守著片場等明星等新聞通稿的時候是多辛苦,還有關鍵是他們的報道在大家看來是沒有真正價值,娛記嘛,和別的記者比就是低人一等,就像我們文化新聞部在報社裡一樣,在大家眼裡就是一個娛樂新聞部,不管做了多少深度報道,都是毫無價值的娛樂新聞,雖然我們的關注度在整個報紙的所有版麵中的還是比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