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頭。 這幾天,宋慎的小日子過得可是相當滋潤。 雖然瞎了眼睛之後,日常起居變得有點不方便,但是說真的,哪怕變成了個殘障人士,放在沒有任何關愛設施的古代,隻要是個地主階級家庭,那也不會很難受。 更何況現在宋慎的級別遠遠高於地主階級,直接進化成了士大夫階級! 如今,他有貼身侍女蘭雲隨時在門口等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如果想走出房間去院子裡溜溜腿,那也有起碼兩人以上看護攙扶。 甚至還特麼有輪椅! 宋慎也是萬萬沒想到,這年頭就已經有輪椅了,而且歷史淵源遠不止在明朝。聽說最起碼在南北朝時期就有手推車出現,專門供給行動不便的人出行使用,被科普的時候他簡直嚇了一跳。 要是覺得看不見實在太憋屈,宋慎也可以將現實世界裡的書籍等等帶進係統空間,在辦公室裡看書。即便比不上電影電視劇和小說,不過習慣了之後,倒也有點意思。 能短暫恢復一下視力就不錯了,還要啥自行車啊。 今天,上完第三堂課之後,宋慎再次從每天當一小時社畜的痛苦中解脫了出來。 “哎——呀!” 書房裡,他站起來使勁伸了個懶腰,活動了下胳膊腿,就對門外道: “蘭雲,你在外麵嗎?” 房門應聲而開。 輕緩的腳步聲過後,隨之而來的便是蘭雲的溫聲細語: “公子,您有何事吩咐?” 宋慎想了想,問: “祖父的身子如何了,今日可有太醫問診過?” 蘭雲笑道: “太醫早晨便來過,給老太爺把脈問診一番後,說是好了許多,也是因為老太爺身子骨硬朗,同齡人可沒他恢復得快。” 宋慎心說,這怕不是因為身子骨硬朗吧。 雖然自己是個瞎子,但前兩天出門坐車時,老爺子說話就中氣十足的,完全不像是個病人。真要說,宋濂出於一些原因裝病的可能性非常大。 把脈問診這事兒很玄乎,但凡壓力大的人,看診時都能看出點肝氣鬱結、神思不寧之類的癥狀,宋濂身為浙東四先生裡唯一一個還活著的老一輩,肩膀上的事多得很,壓力不是一星半點的大,所以隻要問診就肯定能看出問題。 自家老爺子拿這一點裝病,誰都說不出他什麼問題來。 隻是現在,為什麼又不打算裝下去了呢……這才過了多久,難道老爺子準備跑路回老家了? 他當場就有點坐不住。 宋濂要是離開應天府回了浙東老家,確實也是遠離了權利中心,可以避免很多麻煩。 可自己還在這兒啊! 如果眼睛一直瞎著都還好說,但萬一哪天這眼睛好了,到時候又要如何應對? 難道就靠自己那至今沒見過的便宜老爹和叔叔? 狗屁! 他們要是靠得住,如今浙東文人圈子裡就不至於還要宋濂來執牛耳了! 宋慎當即道: “替我跟爺爺說一聲,我要見他。” 蘭雲雖然有點不解自家公子為什麼突然要見老太爺,但還是很乖順地應承了下來。 ………… 不多時,宋慎坐著一臺減震極差的木質輪椅,慢慢被推到了宋濂的書房外邊。 聽蘭雲說已經到了,他從輪椅上站起身,拿著手杖探路,摸索著走進了這間陌生的書房。 “哎呀子畏,你要跟我說什麼事情就在房裡等著,我過去便是,你如今行動不便,何必跑這一趟!” 宋濂有所準備,但顯然準備得不是很充分。 他還沒能適應家裡好大孫已經瞎了的事情,乍一下在書房見到,還頗為手足無措。 宋慎看不見,不過失去視力後其餘感知敏銳起來,也能察覺到祖父正準備過來攙扶自己,於是連忙擺了擺手。 “無妨,祖父,我能自己過來的,您別動,萬一探路時出錯,我可能還更容易摔跤呢。” 這下宋濂是真不敢動彈了。 他現在對摔跤這個詞有點心理陰影。 好容易等孫子摸索著走過來,他才牽著宋慎衣袖指引著落座。 雙方都坐好後,宋濂才試探開口: “子畏怎麼突然想起過來找我了,有什麼事情嗎?” 宋慎笑了笑,語氣輕鬆: “隻是今日問起蘭雲,她說您狀態大好,太醫也沒再看出什麼毛病,所以孫兒想來問問,您是不是打算回浦江了。” 浦江便是宋家的祖籍地,位於金華,所屬浙東。 宋濂先一愣神,隨即反應過來孫兒的意思,不由苦笑搖頭。 自己這孫子,先前沒覺得……可如今看來,他年紀輕輕的,反倒是比他爹他叔叔這兩個中年人的眼光都要更加毒辣。 僅僅通過今早太醫問診的結果,就察覺到自己的打算,這份眼力見,這份縝密的心思,若是身體完好,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這出頭之日恐怕比自己這當祖父的不知早上多少! 可當著宋慎的麵,就算宋濂心下可惜,麵上也隻能按住不表,不去多考慮壞處。 他嘆了口氣,決定跟這個聰明的孫子說點實話。 “孫子都已經二十五了,老夫這一把年紀早就該告老還鄉,先前隻是因為許多事情一直拖著,遲遲沒能成行。可到了這會兒,再拖怕是就要出問題。” “子畏,不瞞你說,雖然我一直可惜你這眼睛的事,但其實若能短暫地失明個三五月,泯於常人之間,也不失為一件好事。有些事,也是時候跟你說明白了。” “陛下從立國初時起,便在嘗試任用新人,以免淮西那幫元勛聯手坐大,朝堂被一手遮天,而他選的人就是咱們這些文人。” “當年的浙東四先生裡頭,名氣最大的不是我,是劉伯溫。陛下也曾屬意讓他入局與胡惟庸他們抗衡,可他不肯,所以隻封了個誠意伯,非公非侯,遠不如李善長他們。” “楊憲倒了,陛下就看上了我——其實,主要是看上了我的門生故吏們,比起我本身,我能領著他們做事才是最重要的。” “按理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老夫一把年紀了,給陛下當刀子也無妨。但我還得考慮你爹,你叔叔,也得考慮你的將來,臨了臨了,半截身子入土了,總得為自家人著想吧。” “隻有我離開了應天府,你們才有機會脫離這個局。” “子畏,你能明白嗎?咱們宋家桃李滿天下,可事實上已經到了千鈞一發之際,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啊!”
第三十二章 宋家的處境(1 / 1)